“逆熵”而行 向死而生

                                                    “逆熵”而行 向死而生

                                                                                      西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一昌绪工程班余卓航

       什么是“熵”?为什么要“逆熵”?它与生命有什么关系呢?

  在最近上映的影片《信条》中,时间流逝表示的便是“熵增”,而时间倒流表现的则是“逆熵”。读到这里,你是否有些头晕目眩呢?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被这奇奇怪怪的专业名词所吓倒;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熵”打交道。在本篇文章中,我会根据自己对“熵”的理解,向大家尽可能浅显地介绍“熵”的概念,力求达到易懂,与大家一同了解“熵”在生命这个大背景下伟大而令人赞叹的姿态,并且与各位读者分享我关于“熵”的一些思考与看法。

  令人费解而又普遍存在的“熵”与“熵增”

  “熵”的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提出的。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发现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其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但是在这转化过程中,却总会丢失掉一部分能量,而且这些能量无法再次被利用,克劳休斯就把这一部分能量定义为“熵”。所谓“熵”,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系统中的无效能量,它可以衡量一个系统的“内在混乱程度”。这么说来或许还是不大明白,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感知“熵”的存在。例如,一杯热水慢慢变凉,房子不收拾会变得杂乱无章,手机越用越卡,太阳不断燃烧衰变……直到宇宙的尽头,热寂,这些都是“熵”的体现。

  在“熵”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再深入一层,了解“熵增”的概念。简单地讲,任何系统的规律总是由有序趋变为无序,这一过程便是“熵增”;如此,本文题目中的“逆熵”,此时便比较容易理解了,其内含就是我们通过外力做功,暂时逆转“熵增”的趋势。注意此处的“暂时”,也就是说,我们做功无法一劳永逸,一段时间后,“熵”仍然会增加。

  生命,一次伟大的“逆熵”

  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埃尔温·薛定谔曾经说过:“人活着就是在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仔细思考,我们的生命,从出生的那一天起,便开始了自己伟大的“逆熵”之旅。我们每个人都明白,懒散比勤奋更舒适,放弃比坚持更容易,因为懒散与放弃是完全符合“熵增”定律的,事物也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这样看来,生命似乎就是“熵增”而非“逆熵”的表现。的确如此,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生命最后的结局是死亡,在整体上来看是“熵增”。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不能过于注重结果,当我们关注生命的局部,便会惊奇地发现它的“逆熵”之美。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新陈代谢,其目的就是对抗“熵增”,让我们继续活下去。人类的繁衍生息,代代相传,目的是让生命一直延续下去,这也是一种“逆熵”的过程。然而,“逆熵”的过程注定是痛苦的。现在想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勇士,每天都在对抗着亘古不变的“熵增”定律,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人感悟与赞叹的美好。知道了“熵增”,了解了“逆熵”,若问生命到底是什么,或许可以这样解释:生命是一个美好的巧合,是宇宙在奔向“熵”最大的死寂过程中,为自己创造的观众。

  “逆熵”而行,无问西东

  或许“熵增”会使人感到莫大的沮丧与压抑。如果说“熵增”是一个概率事件,那么它的概率趋近于必然,是任何外力都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局部地逆转“熵增”。举个例子,生活中,自律就是对抗“熵增”的表现,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逆熵”,这也说明了成功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道理,因为大多数人无法真正践行自律,无法做到"逆熵",难以实现自我管理。那么,“逆熵”的意义究竟何在?显然,生命的结局一定是毁灭与消亡,但纵使结果注定无法改变,我们仍然应该尽力使这一过程更加充实且丰富。“逆熵”的意义,不是和自己作对,更不是与自然规律作对,而在于让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对于生命美好的热爱与追求,活出自己的风格,不惧困难,不畏挫折,始终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世界,面对生命,真正实现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与理想。或许,我们在“逆熵”的过程中会经历迷惘与彷徨——为什么持久的努力换来的只是杯水车薪?为什么进步还是没有出现?这时,不要灰心,因为“熵减”本身就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请继续“逆熵”而行,你的努力终究会换来一个你所向往的明天。

  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的过客,宇宙演进过程中默默无声的参与者。作为生命个体,你我他都很渺小,但是,我们的存在十分伟大。正因为有我们存在,宇宙才有了生命的温度。我们不留恋过往,我们也不幻想未来,我们所能掌握的,就是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逆熵”而行,不留遗憾。即使结局已定,那又何妨?我们向死而生,不徒然悲观,也不盲目乐观。“逆熵”,让我们活出生命真正的永恒与感动。

  ■教师点评

  李洁:余卓航同学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诠释“熵”的含义,更可贵的是,在隽秀的字里行间,他用一种少年应有的朝气和勇敢去对抗“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真诚的文字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个大男孩:他眼里有光,心中有火,他以执着和无畏谱写最美的青春旋律。“熵”客观存在,但正如余卓航所说,面对生活,一往无前,坚定地完成“逆熵”整个过程,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第五届惠正杯“我是小作家”作文大赛,《兰州晚报》2021年4月26日)



余卓航

你可能感兴趣的:(“逆熵”而行 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