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逼婚”究竟有多恐怖?

中秋节刚过,国庆马上就来到,在这里没啥好祝福的,大师在这里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

这个双节不会被催婚!

毕竟2018也过去了三分之二了,家里的各路亲戚也该开始蠢蠢欲动准备给你介绍对象了不是?

中秋回家不?

中秋不回,国庆回不?

除了春节,一年就这么一段儿长假,你能不回?

而且过节嘛,总得陪家人吃顿团圆饭吧?

这团圆饭之后,还能跑得了你?

平时电话里催催,你还能找点借口还能搪塞过去。

这当着面儿交流,你还能躲得了?

再说了,哪次一到中秋、国庆不是哪哪都结婚。

特别是身边的亲戚朋友都结婚了,你还单着,那或含沙射影、或狂风暴雨式催婚的话还能少?

七大姑八大姨齐上阵,父母唉声叹气挺不起腰杆儿,就问你慌不慌?

01

“是个女的就行……”

无论男女,在中国,一旦超过30岁还不结婚,就会被贴上”剩男“”剩女“的标签。

在大城市还好,倘若在小城市……

25岁开始催,30岁开始逼,35岁后倘若你还单身的话,那基本就沦为丢人现眼的“家族罪人”了。

要问“中国式催婚”有多狠?相信无数“过来人”都会咬着后槽牙和你说:中国式催婚,就是催命!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上海的36岁IT工程师一夜之间上了热搜,而原因竟然是“被父母催婚催到绝望”,他说,他的家人对他结婚的事儿早已放弃,认为他已经是个“废人”了,现在谈起对对方的要求来,他直说:“没要求,没要求,是个女的就行……”

“是个女的就行……”

这是被父母催婚催到绝望的男人说的。

而被父母催婚催到绝望的女人呢?

更惨!

还记的过年那阵儿,那位主动去公园相亲角相亲的34岁海归女艺术家吗?

没错,就是那位被一群大爷大妈“围堵”起来,指着鼻子说她是“郊区房”的姑娘。

她说,一位老阿叔就对她的高学历捉急:“你看她读到硕士,没什么用。女孩子不要读太多书,读个大专、本科就蛮好的。嫁出去,嫁完生个小孩,也挺稳定的,多好。读了好多书,把自己都耽误了,现在很难配,相当难配!”

还有个阿姨,在问完她多大之后说了句“勇气可嘉”后,转头就走了。

最让人崩溃的是一个大爷把她形容为“郊区房”:“在这里,男的就是银行卡,你有钱,你就可以买房子,所以女的就是房产。你看她,长得还行,又没结过婚,这个房型还可以。但是她年纪大了,所以她这个房子在郊区。”

此等事例,不胜枚举,无论男女,一旦过了年纪在当地的婚恋市场都惨烈的像根被贩卖的“白萝卜”,拿来摸去,丝毫不剩一点尊严。

有人说婚姻本来是最好的补药,但却让身不由己的被动硬生生熬成了毒药。

相信除了上面的事例,你还听到过无数类似的言论:

女人过了30就别挑了,要不你以后肯定没出路!

现在男女比例相差那么大,你要还挑一个都没你的!

年纪大了,将来可不好生孩子。

别以为自己还年轻,也不看看像你这么大的还有几个没结婚?

男人还能等,女人可等不起。

你以为年轻貌美的小姑娘还能看上你?

………………

其实你会发现,有时说这话的不是旁人,反而是自己最亲、最在意的人。

他们往往并非恶意,但正因出自关心才更让人气愤和无奈。

02

“世界上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其实按道理来说,两个人恋爱、同居、结婚,应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完全不需要也不应让他人来指手画脚。

忽然想起《剩者为王》里的父亲对身为高龄“剩女”的女儿不婚的态度,表现出的豁达与支持:

“我为什么不催婚,因为三十年前是她来了,才让我成为一个父亲。她未必要到婚姻中去讨生活,她不应该为了父母亲结婚,她不应该到外面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

很多人可能会用这种“破窗理论”来催婚,说:当年谁谁也是被催结婚,催着催着就结了,现在不也过得挺好?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如果婚姻和感情都有赌博的成分,赢了当然皆天欢喜,但万一输了呢,当初是心甘情愿的下注,还是半推半就的上场,会更让人容易接受?

特别认同一句话:“世界上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

希望各位“一心只为子女好”父母也能知道:催婚也好,逼婚也罢,终归要记得,感情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毕竟您孩子一生的幸福可都在这场婚姻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式逼婚”究竟有多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