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邑斜源古镇

矿山的老街,现在成了这个样子!

斜源,或许不该叫做古镇。

尽管,不少人习惯称这里是古镇。

尽管,斜源的老街,还真有点见过风云的淡定,有点风过无痕的娴静。不说古色古香,岁月的沉淀,却是一望可知。

但是,毕竟到清末,才有了这么一个镇。100多年的时间,就算是不放在成都比,单单是放在大邑县县内比,也是年轻得不像话。

叫做斜源山房呢?

虽说,到西岭雪山还有点远,但,这里,早过了鹤鸣山的位置。隔着花水湾温泉,也就几步。

在成都平原,在大邑县,这里就是典型山区。不能说是“山城”,叫“山房”可以吧?

从大邑通往西岭雪山的公路,顺山势转弯,通过山脚的缓坡。

公路的下首,就是斜源的老街了。

石板的街面,跑过车,走过人,被时光的脚踩得有些平滑。

街道有些弯,更少不了起伏。在弯曲与起伏的皱褶里,是或深或浅、高低错落的一个个庭院,或者方块盒子似的楼群。再向坡下、向河边延伸,典雅的新建的民居,邻水而起。

屋子不论高低、样式,总是靠着山脚,顺着山势,再铺排开来。开门,踩着是山地;推窗,入眼是山色;坐在阳台喝茶呀看书啊,山光树影不请自来,你时时都在山的怀抱。

做生意、居家、办公,或者旅游客居,处处如是。

叫“斜源山房”,未必无由。

要不,叫“水街”呢?山里的水街,别有意趣。

斜源,有水才叫“源”嘛。斜江河流过斜源脚下,沿河错落有致的,一带都是水景房。

水面宽处,围堰成了小小湖泊。夏天,喜欢清凉的,可以入水翻筋斗。水面狭窄的,就在镇子脚下,弄出点峡谷峭壁的气概。

有大桥小桥,有特意造景的亭台水榭。沿河,随便一个站位,都是风景。天天望山望水的游人,也成了一种水景。

当然,称作“斜源矿区”,应该是最贴切的。

这里本来就是矿区。

清朝发现煤矿后,鼎盛时期竟多达46家矿井!

出镇子4公里,江源村,就是当年煤矿区。

据说,斜源,本就是为煤矿做生活配套的。

煤,曾经是这里最大的资源。

再一个资源,是满山的草药。镇上有个“药佛广场”,你可以感受一番草药文化 。

煤矿,关闭已经10余年了。抛开这个最大的资源,小镇还能怎么办呢?

没人想到,小镇,竟然还能这样活,如今竟然能活成这样。

煤矿种种,仍然是正在开发利用的资源。不过,是作为旅游要素的开发,供人参观、拍照、发思古之幽情。

那些复制的矿井口,那些矿车轨道、由矿车变身的花坛,统统成了街头小品,游人拍照的背景、道具。

就像中草药的那些。

就像整个小镇的那些。

都在实施文化创意之中,派上新用场。

打造“文创小镇”、“共享小镇”,让斜源的资源得到新一轮开发,小镇成了一座文创的矿区。

所以,称“斜源矿区”,好像不无道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大邑斜源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