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柴燒 生活美學

                    ——非遺柴燒工坊

目錄:

一,柴燒探源

二,柴燒藝術

三,必要性和意義

四,非遺柴燒工坊主要創作內容

五,古法柴燒的工藝流程

六,非遺柴燒工坊主要經營範圍

七,淺說市場化

相冊圖片


一,柴燒探源:就是“一把火”,蔣人類從茹毛飲血的野蠻推向文明健康的現代;就是“一把火”,點燃了全世界,成就了中國歷久彌新的陶瓷文化;就是“一把火”,才有了“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美譽,才有了建盞笑傲江湖的傳奇,才有了五大名窯的登峰造極。古代先民這“一把火”造就多少能工巨匠,也讓多少匠心灰飛煙滅,這是中國陶瓷史上從御窯、官窯到民窯的真是寫照。“把火、把莊”,是陶瓷燒造的關鍵工藝,體現了敬天畏地,並籍以天時、地氣、巧工、用心等,達致爐火純青之美。薪火相傳,柴燒有度。接續幾千年使用柴火燒窯,今天、未來仍會延續。

二,柴燒藝術:柴燒是火的藝術,是用火焰作筆,用柴灰做墨,在器物上描繪、刻畫、佈撒、渲染、沉澱、凝成,如《考工記》所言: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也符合儒家學術裏面的:天人合一、心物一體的哲學思想。柴燒器物的藝術性是天地人三者的合一。舉例來說,天地有季節和白晝之分,所代表和體現的狀態不同,有陰陽和五行變化,器物在窯爐中所呈現的狀態就不一樣,夏天屬陽,陽外陰內,即外界氣溫高,而地下氣溫低,加之濕氣重,窯溫升幅慢,添柴用火就不能過急,而是順其自然而升溫;冬天則相反,冬為陰,陰外而陽內,且空氣乾燥,窯溫攀升就快。就是說不同的時令季節作用於窯爐及器物的信息有別,器物的色彩和觸感及表現都不相同。加上人對窯爐和器物的作用,主要是人用火的思想和情懷都對器物的狀態產生影響。這些個影響都達致良好狀態,器物展現在不同人的面前時,就有了不同感知,就有了共鳴和認可,以及帶給人的愉悅,柴燒藝術就有了生命力和延續性。

三,必要性和意義:高校建立非遺體驗、傳承的必要性:高校非遺傳承人工作室符合國家文化復興戰略,技藝傳承進校園的倡議,更好的形成產、學、研的有效轉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以可用,彌補大學教育為國家社會培養棟梁之才的初心。

非遺柴燒項目建設的意義:非遺傳承最重要的就是心手相傳,非遺走進高校,能在文化和學術上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更容易開展與國內和國外高校進行藝術和學術交流,在促進博物館文化建設上,提供大量可操作性的實踐經驗。

四,非遺柴燒主要創作內容:

1.茶器(茶壺、茶嘗、茶碗、茶杯、茶則、三才杯蓋碗、壺承、煮茶器、煮水器、公道杯等)

2.花器(現代及仿古器型)

3.香器

4.文房雅器—硯台

5.食器(湯盅、碗、碟等)

6.禮器

7.雕塑

8.其他藝術小件等

五,古法柴燒的工藝流程:

1.選土(特別是生活器具對材料要求很高,要選用含鐵高的礦土)

2.晒土

3.研磨(根据不同器物确定颗粒细度40目——600目不等)

4.过滤

5.澄泥(保证泥浆纯度和颗粒度)

6.制泥(抽真空,增加致密度)。

7.陈腐(21天)。

8.成型(打坯、印坯、拉坯、泥条盘驻等)。

9.晾坯

10.修坯立坯

11.刻坯、素烧等

以上是成型工艺过程。

以下是燒製過程

1.松木裁断(长度10厘米——40厘米不等)

2.松木段劈开(直径8厘米——20厘米)

3.松木晾干。

4.装窑(预测火焰走向和装窑器物大小高低来确定产品左右距离和密度)。

5.点火(根据时辰、天气和季节选择点火时间)

6.小火排潮(根据产品大小、产品壁厚需要时间15小时——25小时,温度控制在600℃——900℃)

7.中火定型(时间需要10小时——15小时,温度控制在900℃——1180℃)

8.大火求变(时间10小时——15小时,温度控制在1200℃——1300℃)

保温(时间20小时左右、温度控制在1260℃——1300℃)

9.闭窑(自然降温50小时左右)

六,非遺柴燒工坊主要經營範圍:

1.創作生產和銷售推廣柴燒藝術品

2.茶藝茶道培訓

3.花藝花道培訓

4.書法書道培訓

5.陶藝製作培訓

6.柴燒藝術品交流比賽

7.書房文化體驗

8.硯台造型、硯銘雕刻培訓

七,淺說市場化:產品及作品宣傳、推廣和銷售。目前柴燒器物在國際和國內均有一定認知,但好的柴燒器物(文化性和藝術性)不多,且沒有形成規模,就如同西醫和中醫之別,但有一個共性就是人類對健康快樂渴求沒變,健康的器物生活化、藝術化勢在必行,也是潛在的最大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法柴燒 生活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