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博顿学院张锋老师

沉痛悼念博顿学院张锋老师

  文/刘献洛

惊闻张锋老师于本月14日在加拿大因病不幸去世的噩耗,我感到十分震惊。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是看着他在我文章下面的六条留言,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酸楚。

张锋老师,“洛南石门人,1987年洛南中学毕业后,进入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硕士就读于香港,博士就读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博顿学院校长,从事教育27年,一直关心家乡洛南的发展。”这是张锋老师在洛南文学公众平台《禹平文学》上的自我介绍。

初次与张老师在文学交流群里“相识”,是在2020年11月13日。记得那天,我在自己的公众号《菲行漫记》上发表了一篇文章《Do you have patience to your parents?》,并分享到了老家《洛南百草园》文学群里。不一会儿,我就收到了一条极不客气的评论“写英文文章要特别注意语法和用词,发表出来是给人看的,就要特别严谨!”那条评论是张锋老师写的。

我当时一愣,心想遇到高手了。我知道我的英语水平有限,在一般人看来或许还过得去,在高手面前,就有点班门弄斧了。当我意识到张锋老师定居海外20多年,我才发现我那点英语三脚猫功夫实在是上不了台面。

之后,张锋老师多次给我的文章留了言,并于今年2月7日关注了我的公众号。

去年12月26日,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表了《世上本没有圣诞老人》(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这篇文章。张锋老师给我写下了第一条留言:“在海外20年,圣诞节是各种明目的聚会、吃喝、送礼物,但不给红包,看来还是菲律宾的圣诞节更经济实惠。看来还是你总结的对:所有的惊喜和礼物也都是来自于爱你的人,而不是凭空出现的。你眼中的岁月静好,不过都是爱你的人在负重前行。你所拥有的幸福,都是来自于爱你的人的不懈的努力!”张锋老师将加拿大和菲律宾的圣诞节作了一番对比,对我的文章给予了肯定。我很欣喜。

今年1月23日,我在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一盆蘸水面》(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张锋老师给我的留言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到哪都能打出一片新天地”。我这篇文章虽然是想表达知恩图报的主题,但是在内容上稍微有一点夸张。因为我刻意模仿了那篇感人肺腑的名篇《一碗阳春面》。

今年春节前,我发表了《腊月二十六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刘献洛》(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张锋老师给我的留言是:“根据你文中的信息看,你外家应该在杨氏城一带,所以你经过的地名应该是麻坪桥、下铺、庵沟口、石门、留堤沟、张湾、水岔。顺便提一下,我是石门人,对你文中沿途的地方太熟悉了。”

在海外定居20多年,还能如此清晰的记得老家的每一处地名,还能将老家话说的如此地道,我很惊讶于张老师的记忆力。也说明,在异国他乡呆久了,思乡之情更浓烈了。

2月8日,我发表了《而今迈步从头越||刘献洛》(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这篇文章。自疫情发生以后,我就失业了,滞留在菲律宾一年多回不了国,进退两难。而2月8日,是我“牛”转乾坤的第一天,因为我从此开始了新的历程。张锋老师给我的留言是:兄弟加油!你我都在海外闯荡,实属不易,但相信那句话“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切都会变好的。祝新春快乐!

张老师的留言,表明了他坚强乐观的心态,同时我也读出了他成功背后的辛酸和不易。

2月9日,我发表了《从农村走向城市||刘献洛》(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这篇文章。张锋老师给我的留言是:兄弟,太悲观了吧。回顾我的经历,从石门走到洛中、从洛中到中山大学、从广州到香港、从香港到加拿大,你说的我都经历过,但我走到哪都极力适应新的环境。路子无非有三:尽快学习当地文化、结交几个贴心朋友、找开心的事做。前面两个你已经有了,第三个也刚刚开始,所以应该快乐起来。故乡和城市可以不是排斥的,而是共荣的。如果你把它们当成排斥的,那么You are home away home and belong nowhere.  有时间,我可以讲讲我经历,说不定对你有用。仅此共勉!

2月17日,我发表了《 莫道下岭便无难||刘献洛》(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这篇文章,张锋老师给我的留言是:是的,知足者常乐。我在加拿大认识的菲律宾人,个个都能吃苦,用我们中国话形容就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很多菲律宾人干两份、甚至三份工,而且他们很乐观。兄弟不妨学做菲律宾人,没有过不了的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顺便说一下,中山大学是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号称华南第一学府。而博顿学院位于温哥华市的商业走廊西百老汇街中心地段,也是大温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教育机构之一。

八十年代,张锋老师就能考上中山大学并留校任教。后来到香港读硕士,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经过一系列努力,最后在加拿大定居,并成为加拿大博顿学院的创始人。张锋老师是一位真正从洛南大山里走出来的成功人士,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可是,今天一大早,当我听罗老师说张锋老师走了的消息,我竟然一下子僵住了。罗老师说,张锋老师2019年就发现自己患有胰腺癌了。本月初,他还告诉罗老师说自己已经不能支撑了,曾经化疗过近三十次,抗争过,也努力过,可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我本以为,张锋老师60多岁呢。没想到罗老师说张锋老师才53岁!这让我更加难受,他能走到今天,取得现在的成就,肯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可是他正当壮年,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却撒手人寰了。这让他的家人可怎么办呢?他们在异国他乡如何生活呢?

虽然我们非亲非故,只能算“神交”吧,但我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感到很悲伤,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早上和刘老师聊起这件事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觉得张锋老师坚强乐观、努力上进、事业心重。用刘老师的话说他还“很能干、热心、乐观、吃苦耐劳。”这么优秀的一位乡党怎么就说没就没了呢?

这人啊,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人活着的时候,不断地努力,与命运抗争,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寂寂无名。无论如何,最终还是要化为灰尘,与宇宙融为一体,走向虚无。

张锋老师在给我的留言里说,有时间讲讲他的经历,来激励我奋进呢。我却没有主动去联系他,倾听一位成功的教育家的教诲,如今却成了永远的遗憾了。

为了了解张锋老师更多一点,我认真阅读了他发表在《禹平文学》上的几篇文章《【原创 张锋】打给妈妈的电话 ——母亲去世三周年祭(更新版)》和《【张锋 原创】忆 母 亲》,真的是饱含深情,字字啼血,感人肺腑。他从洛南山区里面走出来,一路高歌猛进,走向了世界,获得了巨大成功。

可是,再坚强、成功的人,也都有软肋。自古忠孝难两全,在海外打拼二十多年,他吃不到馃子、豆腐、腊八粥、凉皮等家乡美食,更没办法在母亲身边倾心尽孝。随着年龄增大,思乡之情越来越浓烈了。我想这也是大多数海外游子的遗憾吧!年轻时都想逃离故乡,等到飞的太高太远了,才发现回头太难了!

记得很多年前,我写过一首小诗:

小时候,父亲是大树,我是幼苗,他为我遮风挡雨。

渐长时,父亲是线,我是风筝,他拽我飞向蓝天。

可是,有一天,树倒了,线断了,我又该怎么办?

我惶恐,我失落,我迷茫,我后怕……

不是因为我没有了庇护伞和牵引线,

而是担心我的精神支柱轰然坍塌。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相信,张锋老师虽然人不在这个世上了,但是他对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对万千学子所倾注的心血,他坚强乐观、努力奋进的精神终将被世人所铭记。

祝张老师一路走好,天堂里再也没有病痛!!!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痛悼念博顿学院张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