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玉堂中医』微信公众号
专业的中医讲解,实用的养生理念和方法,不容错过
编者注:本专题分为两个课程。
《黄帝内经》有云: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
今晚主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脉法入门基础知识。
在大部分人眼中,号脉常常充满了玄妙,为何三个指头下去就能知道很多疾病,为什么三个指头就能号出人体的脏腑病变?为什么浮脉有时候是正常人,有时候是表症?有时候是头痛?我们应该如何去辨别病人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其脉象所表示的什么症状?脉法应该如何学才能尽快掌握?
因此,我选定了陈士铎《脉决阐微》这一本书做为为底稿,进行编录和整理之后,形成的对脉法的基础知识的分享,期望大家尽快掌握基本技能。
01
在我们所接触的中医里,大部分看病都是用的「问诊」比较多,而「脉诊」比较少?因为有很大一部分中医已经不会号脉了。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因为刚开始初学中医的人不太可能对脉学有多深的体悟,所以他需要靠问来进行辩答;第二,在我们所日常所熟悉的号脉中医之中,有很多套路性的东西。比如,医师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人,“假装”给他号一下脉,那么,就会说可能“胃不太好”,也可能“睡眠不太好”。因为在四十多岁人中,胃不好和睡眠不好可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所以,这次我们这次讲脉学,是要先排除这种“套路性”的存在,从而还原纯粹的脉学,以及如何体悟和操作的方法。
02
首先,第一点,号脉的时候,医者应该是以什么样的心态?
我有一次去理疗馆,想找人帮我刮痧,体会一下中医外治法的精妙。然后,有个人就给我号脉,他左手号脉,右手拿着手机就在那玩游戏,我看了下说:“这种号脉难道真的号的出来?”我们在医院看病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中医号脉的时候,他的心本就是散乱的,或者是一只手干着这,另一手拿着别的东西。这样,很难体会到病人的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所以在号脉的时候,应该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呢?
在《内经》,对于号脉,有这样的论述:
持脉之道,虚静为保。
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号脉时应该具有的一种心态,或者情怀。
什么叫虚?什么叫静?实际上就是先有虚,再有静。所谓虚指的就是心里面不要有杂念,不要开小差;所谓的静,就是不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比如病人的询问,外界嘈杂的声音,这些都会对诊断进行干扰。比如,我刚开始学脉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根据医书上的记载,『浮脉』就是手轻轻的放在皮肤上,然后感觉跳动非常有力,我稍微用一点力之后,就发现这一个力逐渐减轻,我们按照医书的提示认为这是『浮脉』。当时,我一激动,心里就想着这原来就是『浮脉』,结果我的这个想法一出现,这个脉就跟着我们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按照气功的解释,就是『心动则意动,意动则气动』。实际上,当我们心里有任何想法的时候,这个脉就会随着我们的想法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在给病人号脉或者自己号脉时,心里不要有任何想法,不要去想这是浮脉还是什么脉,当没有这些想法之后,慢慢的,我们就会进入一种『虚』的状态,进入这个状态之后才会进入『静』的状态。什么叫『静』的状态,就是当你在搭脉的时候,无论外界多么嘈杂,所有的声音都听不见,只能听见脉的运行以及脉的变化。达到一个『我即是脉,脉即是我』的境界,这才基本算作是他入门了。至于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脉法,基本上还是以问诊为主。
所以在陈士铎的《脉决阐微》中有这么一段:
脉有阴阳之不同,王叔和分七表八里,似乎切脉之分明,不知无一脉无阴阳,非浮为阳而沉为阴,迟为阴而数为阳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于中消息,全在临症明察之,心可意会,非笔墨能绘画耳。
实际上,这一句的意思说:我们看到的脉法书籍都在讲『浮为阳,沉为阴,迟为阴,数为阳』。但是在这些阴阳在我们临床上都不会用,因为那个阴阳只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而非我们号脉直接体会的阴阳。
举个栗子,比我们看到的这个『朔脉』,按照理论上讲,它有热,也有可能是正常的,也有可能是虚症,一个脉有很多种情况。如果我们按照阴阳来分,实际上是很难分得出来的,如果我们按照自身的体会来讲,它反而是一个更加贴近平时的东西。
又比如说,《脉决阐微》原文中说:
弦则为风,弦乃春天之正脉,春天见弦脉,正风木之得令,非病也,苟见于夏秋冬季,则弦为风矣。
为什么会这样去界定?
因为阴阳不同,春天和夏天,阳气是逐渐增多的,这个脉是以上升的趋势为主,而秋天和冬天阳气是内收的,是以下降为主。在春天这一个趋势里,更契合于人体,所以它是正常的。而在夏秋冬,它的阴阳属性不同,所以它代表的身体有问题。这个靠理论来讲是很难讲清楚的,很直观的意思就是阴和阳,所以,当我们有了这个认识以后,再去看脉法的书籍,就比较容易体会了。
当我们达到虚静的状态以后,去对比就会发现人体的脉象其实就那么几个,而非后世所讲的有36种脉。我们看最原始的像《皇帝内经》《伤寒论》说涉及的脉,其实是很少的,因为他们走的路线就是虚静为保的路线,最后返璞归真,其实现实中就那么几个脉。
03
现在我们把这个『心法』后,我们就可以具体来讲这本书在临床操作中,如何加强临床的适用性。
有一次,我和一个中医聊天。他就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后代的书籍都很少讲到正常人的脉象是怎么样的?那么,你怎么判断什么叫治好?这靠什么来判断呢?
在浩如烟海的医书书籍里,有很少的医书讲到正常人体是什么样的。谈的比较多的,其中的一本的就是《黄帝内经》: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上这一段话就是在讲正常人的呼吸和气脉是什么样的,当我们了解了正常人的气脉以后就比较容易判断非正常人是怎么样的了。
在这话段话中,什么叫“不病调病人”?有人说要以医生的气息来调病人的气息,还有人认为以病人调病人的气息。在这本书里,给了一个完善的答案就是,要以医生的气息来调病人的气息。
在《脉决阐微》中也是这样说的:
切脉贵先调息,吾息调而后可以察病人之息。盖病人之息,呼吸不到,未有能调者也。倘医者之息不平,又何以知病人之息哉。盖学医者平日学导引之法,则呼吸之间无太过不及,自然下指之时,息数可以分别,可以察病人之脉也。
04
在前面,我们说到了一种心态和情怀,在这一段讲述是修身和养生。实际上,作为中医,平时学一些导引的功夫,通过导引和呼吸气脉的调和,来修正自己的身体,从而体会到正常人是怎么样的,当体会知道正常人是怎么样之后,进而知道如何去调理病人,让病人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关于如何有哪些导引术练功,譬如八段锦,太极拳以及六字诀,具体的话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方法。导引,它实际上指的是以动作配合呼吸,来带动全身的经络气血运行,这在对中医的筋骨、气血运行的体会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在与医书的对比中就会发现中医的奥妙在哪些地方。
当我们把导引练好,有所小成以后,才可以给病人看病。但是,我们在普通的医学培训中,都缺少这么一个过程,从而导致懂脉法的人越来越少。
本期就讲到这里,下次再续!
了解更多课程信息,请联系:观复(glq821612050微信)
来源:《石室秘录》微课堂,素医(徐医师)讲解。
本期编辑:观复整理,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