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好好:《致每一位伟大的终身学习者》

我有一个伟大的愿景,我希望我们能够带动千万人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海无涯,精益求精,唯有学习,方能永生,人民好,中国强。

大家好,我是张好好,来自中国陕西的一名终身学习的品牌设计师。

曾经的我是一个厌恶学习的人,跟绝大多数朋友一样,会觉得学习无用,知识够用就行,学太多用不上,其实并不是这样。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它能让我们变得自信,变得通情达理,变得更聪明,而且还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

以上这些收获其实都是必然性的,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不是什么安贫乐道,那种老黄历真的已经不适合现在这个社会了。我们生在新世纪、长在新世纪、活在新世纪,必然会get到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如果故步自封,必定会被这个世界所淘汰。

其实学习的初期是很难的,要克服自身的懒惰,周围的干扰,以及自身的内耗,这种内耗就是我们不喜欢学习,对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记得前些年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不怕有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虽然是贬义的,不过是值得我们反思的,连流氓都知道有文化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我们这些正直善良的人怎么可以不去学习呢?

学习可以让我们变得耳朵更尖、眼睛更亮、内核更硬,我学习的起点是今年,今年也是我开启终身学习的元年,说晚其实也不晚,只要有改变的意识,八十岁都不晚。

我前几天有一个感悟,是有关个人提升的,从开始学习到现在,虽然也只有小半年的时间,但也是接触了很多优秀的朋友,以及行业大佬,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起点要高,眼界要广,思维要精。我们虽然决定不了自己的起点,但是眼界与思维我们完全可以掌控,就看自己要不要了。

这里再补充一点,这个起点也不完全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起点,还有学习的起点。关于学习,不要盲目地去学习,虽然找个东西就可以学,这种学习可以是可以,但是起点如果低,效率自然也会低。

这是一个极其讲究效率的时代,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习起点的高低,今年我很幸运,get到的知识都是拔尖的,无论是管理、情商、思维、学习力,都是行业内最新的,最好的。可能90%的人都会认为,哈佛的教育很高端,很难以企及,甚至是可怕,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对学习有一种很合理的管理,不但学起来不累,而且还很奏效。

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核算成本的过程,打个比方,有人让孩子学习三字经千字文,有人让孩子学英语学奥数学编程,他们都是一个孩子的宝贵时间+应付的学费,我们来换算一下,如果条件相对差点的,可能只会给孩子买几本书或学习资料,条件相对好点的就是报各种斑,我们现在把时光线拉长,学文化的孩子长大后有可能是个有内涵的老师,甚至是教授名师,学编程的那些孩子有可能是个程序员,有可能是数学家或者经济学家,当然这都是好的猜想,虽然这些孩子命运看起来都很好,可一旦用经济思维一换算,真的是很不一样的。

往大了说,一个是文化自信,一个是经济强国,再往小了说,其实就是穷人家的乖孩子没人爱,富人家的熊孩子人见人爱,这样换算下来真的很让人头疼,并不是说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不好,而是外在的东西一定要配得上内在的东西,从这点来看,文理不分家是很有道理的。

在我们古代,一般文武双全的男子都会被视为优质男,可见多才多艺的人是有多吃香?

有内涵的一定要有思维,这里讲的不是自身的固有思维,而是一种能够展现自己的思维,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一个道理,落后就会挨打,现社会尤其明显,铁饭碗的概念真的已经不存在了,要想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做一个斜杠青年,多元的思维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思维多元化虽然听上去很高大上,掰开揉碎地讲,其实就是多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学习本身并不只限于书本,我们需要的东西有很多,要去探索、去发现每一个新知带来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虽然是通过学习,实现利益的交换与获得,但更多的是奉献价值,寻找被满足之后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其实就是我们朝思暮想的幸福感。

在终身学习这条路上,刚开始可能会很难,我们需要克服的有很多,包括:自身的懒惰,外界的干扰,以及自身的毅力。这里讲的干扰其实就是我们对网络的依赖,网络给予了我们太多的知识,唯独“思维”少之又少。

思维就是对事物的经过有一种“即时复盘”的思考力,可能有人只要看到思考这两字就头疼,其实真没什么可怕的。

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对我们的大脑有合理的说明,过多的就不讲了,其实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不进则退,虽然这话很老套了,但事实确实是这样,有的人就是越学越聪明,脑子越用越灵活,无论你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这套理论都是铁板钉钉的。

举个例子:我从小到大对猫就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猫这种动物就是嫌贫爱富的,真的是这样吗?

好,我们现在就用猫来纠正一个思维误区,现在把时光线拉回到古代,在古代贫富落差是很大的,远的不说,就说猫爱吃肉这个事。

富人吃得饱也吃得好,家里的猫自然也是有肉吃的,穷人呢,别说养猫了,自己下一顿吃什么都还没着落,哪还有心思去养个猫呀。

这就留给了我们一个问题:猫咪到底是爱吃肉还是嫌贫爱富?

养过猫的人肯定都知道,猫跟狗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我们人类用偏见给猫贴上了嫌贫爱富的标签,它们本身对主人没有什么穷富的概念,说白了它们就只知道吃。

可能会觉得猫这种思维很蠢,就知道吃肉,照这样说的话,我们人类也爱吃肉,也喜欢吃好的穿好的,难道我们还要说自己这样是不对的吗?

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给我们打开了门路,当然,批判性思维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批判,而是一种剖开表面看本质的过程,批判是指对事物有一定的敌意或偏见,而批判性思维归纳一下就是: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表层原因、本质原因、表层结果、本质结果。其实就是在心里做一个即时复盘,但是千万不要随嘴就说,随嘴一说的结果就是让人觉得很尬。

虽然说,积累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时输入,合理输出,但也得注意好场合,要不然尬聊的可怕场面就会出现。

相比来说,单方面的一对一输出,远远没有一对多的互动实输出效果要好,道理很简单,单方面的等于聊天模式,没有神圣感、使命感,而一对多的演讲模式就大不相同了,首先是仪式感,这是由于主角光环效应导致的,然后就会觉得很神圣,会有一种莫名的使命感,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有互动就会有感同身受,因为整个产域都是整场演讲的本身。

所以说,要想锻炼自己,就多一些分享,想做好分享有一个大前提,就是知识的储备,并不是说非得满分经文的才可以,而是自己愿意、发自肺腑地去分享。

说到知识的储备,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学习,只要我们的知识不断地被迭代更新,我们就会有足够的底气,这种底气就是自信。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被质疑,卖弄什么的,这里还真得强调一下,真正值得被推敲的是表达内容,不是表达者这个人,很多人好像都给弄反了,觉得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

在这儿我们就可以运用一下批判性思维,如果演讲者不“卖弄”,那谁来演讲?谁来表达知识?

思考部分就留给大家,我想表达的是,虽然看起来积累知识是无用功,中国人也讲究藏着掖着,可到最后那些藏着掖着的人,日子往往过得都跟紧巴,所以,表达跟卖弄它们不是两口子,批判性思维跟批评也不是一家子。

以上这些内容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关系,可事实的本质就一个:知识。

人与人进行社交,本质意义就是通过对知识的感召,进行知识互换,继而达成双赢。举个例子大家就一目了然了:古代的穷书生,虽然是满腹经文,出口成章,可是没有人脉,与外界建立不了链接,请问他还能飞黄腾达吗?

思考部分还是留给大家,当然了,我们也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有个仙女在天上给秀才扔了几锭金子,然后秀才进京赶考,状元及第,迎娶了白富美,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很美好。

不是不可以,完全可以,但是我们要遵循事实,事实就是没人脉,怎么办呢?听天由命呗。

有人脉的话,伯乐自然就会出现,所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认识了多少人,而且看有几个愿意跟我们交往,因为人只会对知识有兴趣,并不是人这个个体,我们人类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载体。

所谓的知识其实就是一个迭代过程,一个观点拿过来进行内化、修改迭代,然后形成一种不一样的,或者是更新颖的,这就叫推陈出新。

总而言之,知识是时间上最有意思的东西,比抖音有意义,比追剧更充实,未来绝对会出现比抖音更好玩的东西,也会出现更有意义的电视剧,唯独一点永远不会改变,就是知识迭代知识。

我有一个伟大的愿景,我希望我们能够带动千万人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海无涯,精益求精,唯有学习,方能永生,人民好,中国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好好:《致每一位伟大的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