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笔记(一)

光速、熵增、客体世界

途历漫长史河,人们发现世界有两个属性不变。光速,恒定不变,因此用以测距离。熵增,不减不变,因此用以测时序。

所以,我们在描述时空这样一个涉及到一切客体事物的背景的时候,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光速和熵增都要用到。

然而还不够,客体世界并不是世界的全部,还有主观世界呢。

如果依靠唯物主义而否定了主观对现实的影响,那么唯物主义便死了。因为它一定会十分生硬地提出指导意见,而那些意见并不能兑现预见性,依据刻薄狭隘的“唯物主义”,许多现象得不到长远的解释。原因可能在于,过于狭隘的唯物主义本身就否定了人为参与的解释力,持有这种狭隘唯物主义者,等同于“言出即谬”,陷入辩证难移的漩涡。

所幸,唯物主义的使命并非是为了“屠戮”思想,它主要旨在归纳客体世界的运动规律。

唯心主义也同样如此,过于狭隘的话,会成为某些思想势力的帮凶,会偏执地否定客观规律。冲盈的唯心主义,则旨在描绘主观世界的运算规律。

也许有人认为世界本应客观,独乎主观而存在。也有人认为世界必然主观,独外于世而立心,凡事皆虚妄。

主观与客观真的对立吗?希望我们都放弃这种想法吧。完完全全的世界,主观与客观就是其一体两面的一种表现方式。

辩证

主观世界也具有两个不变的属性。极性,二元不单,因此用以观摩、总结。妙性,变数不缺,因此用以参悟混沌的过程。

在描绘一个宏大又至微的世界背景时,人的见解始终不能脱离极性和妙性,且似乎并不需要辩证的加入。

但是,为何时常我们又会见诸各类辩证呢?

因为,主观与客观要相合,要共同解决关于世界背景的完满性,就会遭遇一个自洽的多舛过程,辩证——成为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弹性的连接物和润滑剂。

二元、混沌、主观世界

长久以来,多以自然科学家身份或视野出身的西方哲学家,对客体世界的思辩从未止息。

割域遥对,多以修身养性为发祥的东方思想家们,对主观世界的探索,也志在无远弗届。

由于近古至近现代,东方文明被压制了,或者更准确地讲,基于客观实证主义的社会驱动力,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释放了巨大的势能,科教力量大兴,从而使得“唯心的”“娇造的”偏经验主义型的社会,相对地黯然失色。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原本属于主观世界的色彩还会回来,重新受到正视。

光速、熵增,代表时空属性,二元、混沌,则代表极妙的空性,也是一种主宰式的属性。

主观与客观自洽的过程中,光速、熵增、二元、混沌,也在辩证结合。

假设主观世界,同客体世界彼此可独立隔绝,那么辩证是没有任何必要和意义的。可是我们随意观察便能发觉,辩证的迹象无处不在,说明主观与客观从未隔阂开过,只是缘于倘若我们要越过辩证——这片密林,欲从其外其上去俯瞰全貌的话,无比艰难!

辩证,是我们身处其中而遇到的困窘,本身主观和客观没有区致。

光速、熵增、二元、混沌,是我们推演全貌的四个方向。但所谓的方向,对密林自身并无任何意义。

另外,在密林中任何一个点位上,皆有东南西北的方向感,没有一个点位是例外。这对于每个点位时空背后的背景来说,可能也没有任何意义。

即便如此,作为人类,目前仍然只能讨论这些,再进一步可能就毫无意义的方寸之绪。

简论

为了这场辩证,亦即主观与客观自洽的交融,一个囊括光速、熵增、二元、混沌的模型是否能拟建呢?

而且,应当排斥低于那个级别的杂质。

1-1.熵增:随着时空推移,一个孤立系统内的混乱程度增加,亦即秩序参量不减少;如果减少,意味着时空发生倒转。

随时顺切向量秩序参量增加

1-2.光速:随着时空推移,一个孤立系统的自由边界在扩张,亦即其由光速带动的视界在扩张。

随着时顺法向量视界扩张

1-3.熵增+光速:计点累进制图形。

熵增与视界构成时空代际

1-4.时空代际之间的联系是在内部发生影响,不同的代际不能同时存在。

时空代际是内在变化的结果

1-5.熵增+光速:将时空变化简化为二维矢量上的迭代。

二维化的时空迭代

1-6.二元:极性是指极端属性,是相对而立的状态,极性的存在,不允许一元起步。一元,也许是鸿蒙以前的事情。

二元是时空的开端

1-7.二元+熵增+光速:合围成时空代际的开端、末端和腰宽。时空代际系列构成了大世界的基本逻辑样貌。

二元熵增视界合围的世界景象

1-8.混沌:在时空代际之间和时空孤立系统内部秩序之间的共同张力下,事件的发展经历了随机过程。事件的属性也在发生转移。

混沌是随机参量构成的谜场

1-9.二元+熵增+光速+混沌:大世界的背景样貌。

大世界背景

客观的,科学规范的,不受经验改变的世界感,以信息、动力和基因技术为代表;主观的,形而上学的,不受理性约束的世界感,以示意、营养和经济学技术为代表。二者之间,看似因为分工而相对独立,事实上,却是因为每个部分不断分化,需要进行互相渗透,越来越密切无间。

粗糙的观感理论,在旧时代确立了理性与经验、客观与主观、自然与人心的区别,是观感架构不完全导致的结果。从本质上讲,架构的不完全,正是由于观察者涉入其中而造成的视野的缺失。是自我蒙蔽的效应。

由理性(主义)参量——光速、熵增,和由经验(主义)参量——极性(二元)、妙性(混沌),合建一个提供讨论事物共同基础的世界背景。此番作为的意义在于:看看是否有助于审视此前我们所关注到的那些整体和细节,检查它们是否在某些(观察者涉入其中的)情况下出现过重大纰漏。如果这种设想是成立的,那么是否可以就此产生一套使观察者独乎其外的系统,专门用于作为观察力工具呢?

我坚信,观察也是一种改变。止于观察,则可能是改变世界最大的一股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察者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