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色小记》

图片发自App

大光暮色小记:就在这小楼上承载起接山镇七万老百姓的梦想,镇上的每一个家庭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这里,这里对于我们来说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的每一个孩子对他们来说都是家里的唯一。男人背井离乡赚取更多的财富实现山里人小康的梦想,女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赡老扶幼让自己的孩子不再重复自己昨日的故事……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就在这里,就在我们这一群或品学兼优,或调皮捣蛋的孩童这里,就在这或意气风发或年近半百的老师这里……

不是高调更不是鼓吹,如果不是这样他们的梦想又在哪里?他们的祖辈世世代代在这汇河冲击平原耕作,不是几年,也不是十几年几十年,而是长年累月一直如此……他们离乡背井赚取的薪水不过只是填补了家用,而对家庭面貌的改变似乎还是杯水车薪……

国际社会不变的道理是落后就要挨打,而这也恰恰适合这些农村孩子的家庭。要想改变整个家庭在乡亲们心中的地位,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教育,我们教育人和我们受教育的每个孩子……很多时候都在羡慕那些土豪劣绅没有多少墨水竟然飞黄腾达,但是他们一旦成了土豪追求的还是教育,让孩子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

其实我们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的传承一种文明的传承……家庭体系里传承的不是财富而是教育和家风的传承……


记得林则徐曾经说过儿孙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儿孙若如我,要钱做什么?归根结底要的是儿孙要如我,如何如我?应该是心胸豁达仁厚品德,而不是让人一时垂涎三尺的金银财宝……接山镇上的下套辛氏中套崔氏口头栗氏又有多少金银财宝毁誉于儿孙之手……

我们教育者要传承的是灵魂的养分,这是给每一个家庭无形的财富!浸润农村孩子的灵魂,推动农村生活的改变是我们每个农村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光2015·9.29晚六点写于接山一中操场主席台南侧)

你可能感兴趣的:(《慕色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