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七夕,沟通天人
今日农历七月七日,正是传统节日七夕。
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而节日最能体现人类存在的仪式感,所以说,传统节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基因。
“七月里来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喜鹊搭桥长又长,银河滚滚难隔离,听完奶奶讲故事,月下乞巧学技艺。”
“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来源于古人的星神崇拜,也是几千年农耕生活的反映:男耕女织,田园牧歌,一牛一犁好耕田,一家一灶过日子。
“七月七,乞巧节”,七夕又是古代的“女儿节”之一。
女孩子要在这一天晚上,摆上时令瓜果,向天祭拜,乞求天上的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赐给她们智慧和巧艺,以及好的姻缘。
天空中的星辰,与人间生活联系起来,七夕从而成为传统节日中最有仪式感的节日:沟通天人,生生不息。
哲人说:有两种事物,越是深入思考,越是感到惊奇与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上的星辰,以及我们心中的道德律(生活智慧)。
斗转星移,七七双吉
《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华夏先民仰望夜晚的星空,观察星辰的位置变化,来确定时间坐标,主要是依靠北斗七星。
“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在没有历法的时期,先民在黄昏时观察北斗七星的位置,可以判断当时的季节,后来也就有了“斗转星移”这个表达时间流逝的成语。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先民早就开始了对北斗七星的星神崇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月正好处在夏秋之交,瓜果成熟之时,先民就用新鲜的瓜果祭拜星神,发展到后来,就有了七月七的“魁星节”。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做“魁星”,也称“魁首”。
魁星,作为星神,主文运,而七月七日是他的生日,过去的读书人就会在这天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取功名。
七夕女儿祝织女,男士庙中拜魁星。
星神祭拜之所以选在七月七,是因为古人认为,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七子团圆,七星高照等等。
《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
七是人的生命周期,七岁始受教育,十四岁进入青春期,二十一岁身体完全成熟,二十八岁始有抱负,三十五岁精神完全成熟,四十二岁思考人生,四十九岁事业巅峰……
女娲补天
传说女娲创世后,第七天造人,由此正月初七是“人日”。
“七”与“吉”谐音,有的地方,称七月为“吉月”。
七月七日又被称为“重七”,民间把它与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九月九共七个节日称之为“七重”。
因此,七夕是七七双吉,吉上加吉,吉之又吉。
天上鹊桥,人间夫妻
“夕”是傍晚的意思。
七夕的夜空,一道银河横贯南北,在银河西边,满天繁星中最明亮的那颗,就是织女,附近有三颗小星,呈等腰三角形,是牛郎投给织女的牛拐子。
银河的东边,也有一大两小三颗星,中间那颗明亮的就是牛郎,牛郎两边那两颗暗的星就是牛郎挑着的两个孩子。
民间也把这三颗星称为“扁担星”,这稍远的地方还有四颗小星,是织女投绐牛郎的四个梭子。
传说牛郎把书信拴在牛拐子上,织女把书信拴在梭子上,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感情。
七夕牛郎织女相会,据说还需要喜鹊在天河(银河)上搭桥,也就是“鹊桥”。
早在汉代,人们就发现,鹊巢在方向的确定和位置的选择上都合乎建筑科学,可以说喜鹊是鸟类中的建筑大师,于是在幻想的神话世界中,去天河搭桥的任务就交给它们了。
喜鹊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古人认为它“灵能报喜”,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
喜鹊是忠于家庭的鸟,总是成双成对的在一起,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又搭“鹊桥”使分开的家人重新团聚,由此被看做是家庭的守护神,“鹊桥”也成为表现爱情婚姻的专用语。
《易经》:“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夫妻是人伦之始,家庭是社会之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民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妻和睦,家庭平安,是人间最大的福气。
现在,七夕被很多人看成是情人节,其实真正伟大的爱情,就是普通夫妻之间那种忠诚和守候,合理分工,相互扶持,共同经营柴米油盐的生活。
日子不免是平凡又琐碎的,生活不可能是永无止境的浪漫,浩瀚的星空,苍茫的大地,人间夫妻,不过要的是一份细水长流的柔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起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