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11-14章读书感悟

1,有人或许会说,这一观点从措辞上是很明显的,我们总是以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全部知识,但没有认识到我们所嘲笑的过去的社会也曾有同样的想法。我的观点很简单,但为什么人们没有考虑到呢?原因在于人性的弱点。还记得前一章讨论过人类在技术认知上的不对称吗?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似乎非常容易自欺。

感悟一:

我们对我们认为自己已知的事物过于自信。而对我们的盲区-未知的未知却相当傲慢。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自我的剖析和认知还不够,对整个外在世界的全局观也还不够。如果我们可以心怀好奇和谦卑,不断探索、思考和实践,我们会不断扩大我们的认知范围:未知的未知可以转化为已知的未知,从而进步转化为已知的已知。

2,想一想一个开始学一种新语言的书呆子,比如他要通过掌握语法来学习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他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某个更高的语法权威设定了这些语言规范,帮助无知的普通人之后学会说这门语言。而实际情况是,先有了语言,语法只是某些无事可做的人整理成书的东西。具有学术思维的人会记住各种词格变化,一个非柏拉图化的非愚人却会通过在萨拉热窝附近的酒吧里找一个女朋友,或者同出租车司机来学习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然后(如果有必要的话)把语法规则与他已经掌握的语言相对应。

感悟二:

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对于这点感触颇深。经常有朋友问我如何学好英语?如何背单词?如何记语法……大多数人都忘了我们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我们应该以一种自下而上,从内而外探索求知的心态学习并且运用它。

想要学好英文之前,先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学习英文?

如果你的答案是要通过英文沟通交流,那么比起整天死磕书本理论,到生活中去用英文和他人沟通交流更重要。

再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要背单词?

为了丰富自己的词汇,说出更完整和make sense的句子。那么与其单调乏味的把单词作为个体死记硬背,为何不把它们放到句式当中,去感受这个单词在句式中的作用,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不断运用来强化我们对这个单词的理解呢?

其实无论是学语言,还是学习其他知识。我们都忘了我们一开始要学习的目的,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方法论的研究。本末倒置了。

3,柏拉图化是自上而下的、程式化的、封闭思维的、自我服务的、商品化的,非柏拉图化是自下而上的、开放思维的、怀疑的、经验的。

感悟三:

摘抄2的例子生动形象的诠释了柏拉图化的概念。

4,为了从技术层面证实这一点,在纸上画出一系列代表时间序列的点,就像第四章中显示前1000天情况的图4-1。假设你的高中老师让你延长这些点的序列。用线性模型,也就是用直尺,你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从过去到未来的一条单一直线。线性模型是唯一的,从一系列点中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穿过,但情况可能更微妙。如果你不将自己限制在直线中,你会发现许多曲线都能把这些点连起来。如果你用线性方式解释过去,你只能朝一个趋势继续,但未来对过去的偏离有无数种可能。

这就是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Nelson Goodman)所说的归纳之谜:我们画出一条直线,只是因为我们手边有一把直尺;一个数字在过去1000天都在增长,使你更相信它会继续增长。但如果你头脑中有非线性模型,它可能意味着数字会在第1001天下降。

感悟四:

但我们思考或者试图预测时,拔高思维、俯瞰全局的能力和跳出单向线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5,认知自大程度较低的人不一定缺乏自信,只是他对自己的知识持怀疑态度。我将这种人称为“认知者”,将念念不忘人类认识错误的境界称为“认知斯坦”。

感悟五:

按照惯性我会把怀疑和不自信连接。觉得因为不自信才会起怀疑之心。但细细品味了这段话领悟到其实怀疑是对自我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保持一种好奇和开放的态度。

6,学会阅读历史,吸取所有可能的知识,不要对奇闻逸事皱眉,也不要建立任何因果链条,不要试图过多地求方程,但如果你这样做了,也不要大张旗鼓地提出科学观点。请记住,经验怀疑主义者尊重习惯:他们把它当做默认状态,行为的基础,但仅此而已。他们称这种对待过去的明确方法为结语主义。

感悟六:

观察事物之本然。只是观察就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天鹅11-14章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