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一致性的再描述

和声一致性:harmonic consistency

比声学上谐和稍微普遍一点的,就是和声一致性了,或者说是,使用象其他和声那样的声音存在(sonorities)。例如,图1.1.2a就是一系列的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听起来类似,它们的相似性给乐段提供了一种平滑的感觉,我们感觉起来就好像它们互相有所归属似的。然而,图1.1.2b使用了一系列的非常不谐和的半音阶音簇(clusters),不过看起来也是互有归属。作为对比的时,图1.1.2c使用了发音非常不同的和声,在不同的声音世界里漫无目的地切换,这种类型的和声不协调在西方音乐中不太常见,不过,常常会激发那种自发的笑声——这就暗示着的是,这种和声一致性的期待,非常强烈,尽管不太讨论过。

使用谐和声音存在的和声一致性(a),不谐和的声音存在(b),音序(c)并没有表现出和声一致性。

在大部分西方或非西方的音乐中,音高都是从相当小的有效可用音符“水库”(reservoir)中“抽取”出来的——一般是在5个与8个。结果就是,西方音乐有两种分层的(two-tiered,阶梯式的)和声一致性:在本地(?local,或是瞬时instantaneous)水平上,象图1.1.3的乐段那样,展现了一个系列的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听觉上相关(are audibly related),不过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它仍然是发一个“音阶”的音,也就是仅仅7个不同的音符。这个音阶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大的”或“宏的”(macro)和声(将各个和弦归入于此)。尽管没有如此瞬间,有更大的和声被展现出来——不过在我们的听觉体验上可以一下子有个明显的效果:基于音阶的旋律更易于记忆,相对非音阶的旋律来说,音阶之外的音符听起来更为强烈刺激。诚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宏和声可以是相当和谐的,比如自然音阶或是五声音阶,或者那种相对不谐和的,比如半音阶音阶。它们还可以参与更大水平(级别)的声部引导,和这种分别的和弦连接类似。

属于相同自然音阶的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声一致性的再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