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朱子治家格言》——自奉必须俭约

  “自奉必须俭约”中的“自奉”意思是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

        “自奉必须俭约”就是讲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必须节约。

        所谓俭、约自然能够养道德。

        那么奢侈、浪费就是败德。

        “奢”是“大和者”的组合体,“者”指“非农家庭”、“城市人家”。“大者”就是“城市里的大户人家”,称帝时代而言,典型的“大者”就是皇家。

        本义指宅院大、排场大。奢字在《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中还有多种释义和词组。如过分、奢欲(奢侈的欲望)、奢绮(奢侈华丽)、奢薄(风俗奢侈,人情,浇薄)、奢阔(奢侈阔绰),指用钱没有节制,过分享受等意思。

        “侈”是“人和多”的组合体,指“人多”,即佣人多,随从多。

        “侈”是大,夸大,奢侈,浪费,侈糜,,邪行,放肆,穷奢极侈,穷侈极欲,辟邪放侈,用财物过度的意思。

    “奢与侈”二字连用。不仅,指用钱没有节制,过分享受,而且奢侈就必定会有骄,骄奢,骄奢必定会淫逸,骄奢淫逸。逸:安逸,放荡。形容生活骄横奢侈、荒淫无度。

      因此,养节俭的美德,可以避免骄奢淫逸,这样事业、家业才能够保存长久。

        邻村名字叫方家村。以前全是方家人,耕地面积多而肥沃。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方家村还没有住户。到了五十年代末,才迁移人安家落户。

      住户中没有一个姓方的人,以前村子里姓方的人哪里去了呢?

        曾祖父说:“方家村是发过大财的地方。原来方家祖上,以农为本,良田千顷,牛成群,羊满圈。

      平时生活非常简单。早餐用的是粗面做的馍馍。中午饭以臊子面为主,天天如此,当然除了过节,特别是春节之外,一般都以臊子面为主。晚饭以黄米饭为主,

      他们的黄米饭跟一般人的黄米饭不一样,说是黄米饭却很稀,说是黄米粥吧,却偏稠,人们把这种黄米饭叫做二流子米饭。

        而且每人定量一碗,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小孩,只允许吃半碗,十岁以下的小孩,只给吃半碗的二分之一,年长的老人,也只用半碗饭。强壮劳动者吃饱为止。

      可是,方圆五十里的乡亲们遇到天灾人祸,方家人却不吝啬,很大方,只要得到信息便亲自派人送给所缺用品,去解决贫困。

        为人忠厚,坚强勇敢,弱者不欺,强者不饶。无论邻居哪一家受到委屈,他们都要出面讨回公道。

        过路人走到方家村,天黑了都能在那里留宿。

      有一天,一帮过路人到了方家村天黑了,方掌柜很客气的留他们吃、住。没有想到,到了午夜那帮人来了个突然袭击,把方家人几乎杀完了。

      活下来的两个小孩是大人用被子压在底下,才逃过了这一劫。

      这两个小孩在邻居们的帮助和庇护下才长大成人。

      这两个方家后代与前辈大不相同,生活方式大大改变。每日花天酒地,没有过上几年,把邻居们替方家从那帮恶人手里夺回来的财物全挥霍光了。

        还不听邻居们的劝说,每人还娶了四、五房妻子,说是为了让方家人口增多。人口是增多了,有什么用呢?增多的人口还没有到能够劳动的年龄,就已经饿死啦。

      最后那两个方家后生连同妻子们过着贫穷潦倒的日子。后来。也没有被邻居们救济活,也都活活的饿死。

      其实饿是一方面,主要身体比大烟土伤害和没有节制的生活,使身体收到严重的透支,因而身体缺乏免疫力。免疫力低下身体就没有抵抗力,容易生病。一旦生病没法治疗,就那么先后的死去了。

      岳家川没有家人;吴家湾没有吴家人;乔家湾没有乔家人;赵家沟没有赵家人;冯南湾没有冯家人;李家湾没有李家人。这些村子没有原姓人,除了天灾人祸,基本上都是后辈们对自奉没有做好相应的节俭,过分骄横奢侈、荒淫无度,以至于家破人亡。

        六十年代初期到八十年代末,人们对生活安排相当有序。节约食材是人们的总体观念,爱惜资源人们形成了习惯。

    零六年我去北京儿子家住了两个月。每天步行在郊区大街小巷,看见每个胡同里都住着揽功的人。更能看见路边上有白面馒头,连那些宠物小狗都不去闻一下滚动的馒头。

        起先,我还把那些馒头捡回来,后来儿子说:“爸爸不用捡,那些馒头已经发霉啦!或者说在外面已经染上了细菌,拿回来也没有用。”我心疼不过,遇到抛弃的食品放到比较合适的地方,希望有什么动物来享用。

      第二年的夏天,我去陕西省府谷县,另外一个儿子家住了半年。时不时在他的职工餐店里帮着收拾桌子。发现很多人把白面馒头拿在手里,首先把馒头的皮给剥掉才吃,有的人把馒头的皮剥掉,又不愿意吃了,随手扔在垃圾桶里。我常常跟人家争辩吵,儿子说:“爸爸不用吵了,你捡回来就是了。”我实在看不惯就离开了那里。

      现在我常去朋友家做客。看到孩子吃完饭,碗里的食物收拾在一起还足有一口,结果这只碗连那些食物被收到洗碗盆里。小孩的狡辩能力特别强,家长没有充分的词语说服。

        不珍惜食物,真让人不可思议。我做了详细的了解,不自奉的人,原来是八零后至今出生的人口中,有少部分人,忘了共产党的恩情,辜负了辛苦的父母。

        另有部分企业老板,赚到了的钞票。背叛妻子,忘记父母。大摆酒席讲排场,花天酒地,一桌饭菜吃不了五分钟之一,五分之四的食材全进入垃圾桶。其骄奢淫逸行为,导致离婚率高。而自己不上几年,成了一贫如洗的光棍汉,完全不是现金的主宰者。

        这部分人脱离了家庭教育和传统教育。希望人们认真的去体会习总书记指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但“自奉必须节俭。”还要认真对待下一代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我认为比“自奉必须节俭”还要重要。

        回看远古,在夏朝最后的君王夏桀,夏桀就是骄奢淫逸。

      记载中说,他搜刮民脂民膏,拿国家的财富去筑造富丽堂皇的宫殿,用的门都是用玉打造的。

        日夜狂饮美酒,而且宠爱美色,日夜寻欢作乐。

      相传他的酒池大到可以航船,醉人或其它动物掉下去都会淹死。

        所以这个国君如此穷奢极欲去奢侈浪费,人民的生活十分之困苦,民不聊生,危机四伏,最后被淹没在浪费的大海之中!被汤王所灭。

      南北朝时候梁武帝萧衍信奉道教, 在位期间,前后四次跑到同泰寺出家,大臣们赎回他总共花了四亿钱。仅仅由于个人的信仰,而花费如此多的金钱,却没有产生任何的经济效益与回报。

    西晋时的何曾,每天的饮食可以花费万钱,却还感慨“没有可以值得下筷子的啊”,每次进宫宴饮,从来都不吃御厨做的食物,皇帝便让他取自己家的食物来吃。

        在那时,发面技术尚未发达,馒头算是奢侈品,皇帝曾专门下旨规定祭祀太庙必须有馒头。

        而对何曾而言,如果不蒸出十字裂纹的馒头,他就不吃,为满足何曾喜好又花费了多少面粉。

        宋朝的蔡京在饮食上更是铺张,某次宴席,他仅在蟹黄馒头上就花费一千三百余缗,一缗即一贯。

      相比苏东坡当时在黄州每月生计也仅不到五贯,蔡京一顿餐饮足以使普通人生活数十年。

        历代不自奉的人,没有好的结果。而自奉的人前途似锦。

      当代的共产党人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没有一个不节约食材的。

      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老一辈革命家那一个没有穿没补丁的衣服。生活更不用说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简朴,那么的简单。

        给自己的子孙没有留下立锥子地,没有留下分文人民币。

        历届高层领导人更是如此,自奉极其简朴。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勤俭”为治国的法宝、持家的要诀、做人的美德和评人的尺度。

      诸葛亮任蜀国辅宰,执政二十七年,留给子孙的也仅是几亩薄田。

  一个人能够节约,他的德行一定高。

      有一个成语“断齑画粥”,就是讲宋朝的范仲淹先生生活的简朴。相传他在破书院那里读书时,吃的是咸菜就粥,每天煮一锅,冻了之后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野菜做成的咸菜切成一段段,来就这些粥。

        有人见他生活简单,于是送来酒席给他享用,希望他改善一下生活。好心人过了很多天来看他,发现酒席发霉了都没有动。便问范仲淹,为什么不吃这桌酒席?范先生说,我特别想吃你的东西,我担心吃了你的酒席,来日就吃不下我的咸菜煮粥了。

  范仲淹用清苦的生活锻炼自己,养德行,激励自己的志向,他最后有大成就,考取了进士,做官做到宰相。宰相期间还是坚持节约、简单的生活,他的财富、俸禄统统拿去布施,养活了很多家庭。而且办义学,使读不起书的年轻人都能够在他的学堂里读书。他为国家培养人才。他死的时候,相传家里连办丧事的钱都不够,家里的人只能穿布衣,不能穿丝绸。

        一代名相,做到这样清廉,德行之高。

      可想而知。他的子子孙孙都非常贤能,他四个儿子都做了宰相、侍郎这样大贵的人,富就没有了,是贵,都非常之贤良,而且后代八百年不衰落。

  “自奉必须节俭”从本质上来讲,是教人们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

        欲望使人昏迷颠倒,所以朱熹朱夫子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即灭掉人类身上过于贪婪的欲望,就能存住“天理”,格除物欲,就是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这样才能够对于诱惑不动心。

      成圣成贤无非从格除物欲下手,继而格除一切烦恼、邪见,念念都跟圣贤教训相应,跟自性性德相应,这样才可以成为明明德、止至善的圣人。

      《朱子治家格言》里每一条其实都是包容无限,一条做到圆满了,条条都做到圆满,就能够成为圣人。

        现实中的事,是比较多的,但是本质上认识。无非就是要人们格物致知、看破放下。将虚妄、诱惑放下,不为其所动,自然就能够回归初性,《大学》中讲的明其明德,“止于至善”。

    我领悟“自奉必须节俭。”先我为重,传承子孙更是重中之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领悟《朱子治家格言》——自奉必须俭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