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两千年》

内容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重农抑商“是否果真如此?中央集权的统治下经济是如何发展的?每个朝代的建立解决和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哪些出名的政治改革家或者巨贾对社会有何影响?

集权政体的四大基石


郡县制度:为保证了帝国的稳定,中央对地方的人是任命权,避免了地方割据势力滋生(秦)
独尊儒术:意识形态的大统一(汉)
科举制度:吸纳优秀人才到体制内(隋)
国有专营:重要资源国营化,控制民生保证中央的经济来源(春秋)

历史人物


管仲-春秋.齐

四民分业:把国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按照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今天的话来说,产业聚集,专业分工。
寓税于价: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实行间接税,间接税则减轻纳税人的对抗。
盐铁专卖:“唯官山海为可耳”,实行国有民营。
提倡消费:“俭则伤事”,鼓励消费,甚至奢侈消费,刺激生产
商战:通过进出口贸易收割邻国,打击其经济
总结:管仲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从财政、税收和价格三个方面入手。

范蠡-春秋.越

价格调控:对粮食进行限价,“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经济周期:”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
陶朱公:待乏:”冬则资皮,夏则资xi... 以待乏也“;薄利多销:”货无留,无敢居贵“

商鞅 - 战国.秦

变革三部曲:农耕、军战、中央集权
农耕:《垦令》鼓励资助农耕;抑商;资源国有化;废除货币
军战:建立军爵制度,打破了平民和贵族的界限
中央集权:“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化;统一度量衡;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
总结:管仲对中央集权的最初实验,商鞅实现了极权主义,影响中国千年历史的治国模式到此基本定型,后来的治国者无非在两者之间彷徨选择。

桑弘羊 - 汉

平准均输:平准,物价管制;均输,统购统销;民间经商途径堵死,控制了重要的产业经济
算缗(min):向有产者征税,中产阶级破产
总结:短期强化的国营化运动在短期类能够发挥“举国效应”,长期而言,削弱民间经济的积极性,导致社会功能退化。国家主义和计划经济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世而盛一世而衰”。桑弘羊基本建立了中央集权下的国营经济的基本模式,后世每逢乱世思弘羊。

王安石 - 宋

王安石变法三大政策均输法、市易法和青苗法。

朝代经济及商业特征


春秋战国秦

地方割据造就思想活跃和制度创新,在经济上形成了贸易。同时城市化为商业繁荣提供了客观条件,工商业纳入行政管理,相关的制度有坊市制度和市籍制度。

在政治需求下,秦国施行了商鞅变法,形成了命令型计划经济,为集权帝国奠定了基础。在秦统一全国后,集权的政治和经济惯性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长城和阿房宫,最终导致政权的崩溃。

汉初,当权者轻视商人,但是有放松工商的宽松政策。在盐铁业,流通业,种植养殖业及金融业产生巨富。分封制度,导致中央集权旁落,权贵与商人结成同盟,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晁错的削藩主张,导致七王之乱。

武帝时期,从产业、流通、税收和货币四个方面推行改革。铸钱、煮盐和铸铁、酿酒被国营;币制推行五铢钱;流通施行均输和平准;税收施行算缗。打击了地方豪强和为武帝帝国运作提供保障。思想上独尊儒术,但儒家对经济理论体系毫无建树。司马迁的《平准书》和《货值列传》似乎是对商人阶级的认可和同情。

西汉后期,庄园化的世族在军爵制和官僚推举制的制度下产生,世族以家族利益为重,对国家缺乏忠诚。王莽实行国营经济和土地公有的“社会主义”改革,以失败告终。东汉以及巍晋南北朝时期的世族经济无法撼动。

隋唐

隋朝推行科举制度,在政治和经济上对世族模式的一次革命,从西汉以后困扰统治者的问题被瓦解,切断了世族繁衍的制度性根源。

唐初,太宗对商人不待见,商人被排除在主流社会特别是政治圈之外。但是轻稅简政促进了工商业繁荣。同时,对世界贸易的开放,导致了盛唐气象。长安的东西两市是长安的商业交易中心;井字形的街道把市场分为9块,同行业的店铺集中在一个区域,叫做行。经纪人形成职业规范,叫做牙人,主要在买卖双方间撮合,中介得利。

安史之乱后,乱世思弘羊,刘晏执行了桑弘羊的财政政策,恢复了国家的元气。藩镇割据,导致土地兼并;中央财政对资源管制依赖越来越高,对民间资本压制和剥削,经济活动衰竭。天灾人祸,黄巢起义后,帝国覆灭进入五代十国。

“暴秦,强汉,盛唐,弱宋”。宋朝对外委曲求全,对内温和文治。水稻的引进,导致粮食革命,人口暴增,1200年人口过亿,对土地的争夺需求减弱。在政策上放松管制,工商贸易空前繁荣。

宋代经济制度的创新,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第一批股份制合伙公司诞生:合本,斗纽,连财合本;第一张纸币交子出现;定金制度;
宋代经济如此发达,却无巨富,其秘密在于政商关系以及因此形成的经济制度:官商经济。国有专营的具体实施的办法是,一是允许官员经商;二是对民间商人授权经营,从而形成了官商经济。

在国有专营方面,汉唐实行的是桑弘羊的国营企业垄断经营以及刘晏的国家控制资源,以定向授权的方式向民间开放;宋代,创新了“买扑”和“钞引”制度。“买扑”:招标承包制;“钞引”:特许经营。

王安石变法是在权贵和豪强台土地兼并的太平病下展开,均输法市易法和青苗法。

统治者开发,贸易特别是国际商业贸易重新兴盛,并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体系,中国自此成为“白银帝国”。色目人“翰脱商人”为蒙古贵族打理财务,是一群有特许经营权利的商人,属于官商集团。汉人被集体排斥在垄断商业利益之外。

开国皇帝朱元璋追求的是稳定,剪灭豪强。
对于一个专制型的政权而言,影响稳定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外患,二是内忧。解决外患的办法就是杜绝一切交流,闭关锁国;解决内忧的办法就是让人民满足温饱,而保持财富的均贫。明代治国者采取的就是闭关锁国孤立主义以及男耕女织的平铺型社会。
郑和下西洋,是昙花一现体现了明代的科技水平的实践。
棉花,是同水稻一样,改变中国命运的经济作物。一个解决吃,一个解决穿。而且棉花的引进直接刺激的手工业的发展。水稻和棉花也是闭关锁国的必要条件。
在商业上,明代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专业化市镇,一个是商帮崛起。
商帮是兼具血缘和地缘性的,根植于家族乡村,以市镇为生产和销售基地,以城郡为生活和消费中心,构成一种独特的经营模式。明代最有名的晋商和徽商,崛起都和盐业有关。

早清,入关后,汉族早期的归顺者,成为皇商,有八家。
“首总制度”出现,在商总中选拔以为首总,负责协调官商关系。
外商进入中国后,形成十三行商人,并形成公行。乾隆年间,实行了一口通商,在国际贸易的早期,茶叶、瓷器等方面,形成贸易顺差,白银净流入,后期在洋行的鸦片走私下,形成了白银的净流出。在次期间有众多声名显赫的人物,江春,潘启,伍秉鉴等。

问题


产权和官民契约

在欧洲,社会制度方面出现了“自治城市”,“私人财产的合法性”以及对君主权利限制的思想,而中国是中央集权与官商经济,政府把控了自然资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产权上,甚至民本身都视为统治者的,更不用说钱与物了。只要统治者需要,或者有产者对统治者构成威胁,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名正言顺的剥夺有产者的一切,官民之间不存在契约基础,这也导致了中国的富不过三代,以及有产者的内心不安全。

中国与欧洲文明发展的相似性以及分野

时间 欧洲 中国
公元前600年 古希腊:城邦制度,卢梭制定法律 周:天子与分封,孔子儒家
公元前200年 罗马:长老院、皇帝、帝国 秦汉:皇帝、帝国,独尊儒术
公元600年 基督教、伊斯兰教
公元1200年 文艺复兴
公元1500年 宗教改革,科技兴起
公元1700年 宪政革命,美国独立与宪法
公元1800年 工业革命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国营与民营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浩荡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