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长物志》第119--124天

共学《长物志》第119天2022年9月3日

卷七《器具,坐团》

【题解】

坐团即坐垫,用蒲草、棕叶等编织而成的圆形草垫子。软硬度和厚度都很适宜,避免地面潮气上冲侵袭身体,具有文震亨所谓的“远湿辟虫”的效果。宋苏轼《谪zhe2居三适·午窗坐睡》诗:蒲团盘两膝,竹几阁双肘。”席地而坐时,蒲团用以铺垫,僧人坐禅和跪拜时多用到它。

【原文】

蒲团大径三尺者①,席地快甚,棕团亦佳②。山中欲远湿辟虫,以雄黄熬蜡布团③,亦雅。

【注释】

①蒲团:用蒲草编织的圆形坐具。

②棕团:以棕丝织成的圆形坐具。

③雄黄:矿物名,也叫鸡冠石。中医可入药。

【译文】

蒲团直径大的有三尺,席地而坐很舒适,棕团也很好。居住山中想远离潮湿避开虫子,可以用雄黄与蜡熬制,做成蜡布坐团,也很雅致。

卷七《器具,数珠》

【题解】

数珠又称念珠,它是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一般是圆球形的珠子,表示圆满。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摄心一念而拨动数珠计数。

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有人称数珠为“拴马索”,隐喻人心如狂奔野马,杂念纷飞,刹那不停,手掐数珠可以遏制妄念。所以修行者都要有数珠作为必备法物。数珠有一定的数目,而且每一个数字都有它特定的含意。佛教徒用数珠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以便能增加智慧。对于文震亨这类文人来说,数珠只是拿来把玩的收藏品。

【原文】

以金刚子小而花细者为贵①,以宋做玉降魔杵、玉五供养为记总②,他如人顶、龙充、珠玉、玛瑙、琥珀、金珀、水晶、珊瑚、车渠者③,俱俗。沉香、伽南香者则可④。尤忌杭州小菩提子,及灌香于内者。

【注释】

①金刚子:菩提树的种子。

②降魔杵:佛教法器,形如手杖,用以降伏鬼怪。五供养:供佛的五种方式,即涂香、供花、烧香、饭食、灯明。记总:指一串念珠中插入的配件,用以计数。

③人顶:人头骨。龙充:龙鼻骨。车渠:海中软体动物,贝壳可做装饰品。

④沉香:此指沉香木。伽南香:也称奇南香。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奇南香出占城等国,志书作奇南,《星槎胜览》作棋楠,安南人书作奇蓝,近人又作伽南。

【译文】

数珠以珠小而花纹细的菩提树种子制成的为珍贵,宋代的玉制降魔杵、玉制五供养做记总,其他的如人脑骨、龙鼻骨、珠玉、玛瑙、琥珀、金珀、水晶、珊瑚、车渠等做成的,都很俗气。沉香木、伽南香做成的则可以。尤其忌讳用杭州小菩提树种子及里面灌注香料的数珠。

[语音]

卷七《器具,番经》

【题解】

数珠与番经均为佛教用物,而经书不属于器具类,文震亨将之放入“器具”卷,在于外来经书样式别致,非中土所产,具有收藏价值,而且文震亨重在介绍番经的收藏用具,而不在介绍番经本身。可见文震亨的着眼点还是在于文人的收藏与雅趣,并不在于对佛教的尊崇。

【原文】

常见番僧佩经①,或皮袋,或漆匣,大方三寸,厚寸许,匣外两傍有耳系绳。佩服中有经文,更有贝叶金书、彩画、天魔变相②,精巧细密,断非中华所及。此皆方物③,可贮佛室,与数珠同携。

【注释】

①番僧:外国的僧人。

②贝叶金书:贝叶树的叶子上描金字的书页。贝叶,此指贝叶树,叶子大而薄,可在上面写字。

③方物:地方特产。

【译文】

经常看到外国僧人携带经书,有的用皮袋装,有的用漆匣装,匣子三寸见方,一寸左右厚,匣子两旁有两耳系着绳子。僧人携带的有经文,还有贝叶金书、彩画、天魔神像,精巧细密,绝不是中土所能比得上的。这些都是外来佛物,可以存于佛室之内,与数珠一同携带。

共学《长物志》第120天2022年9月4日

卷七《器具,扇扇坠》

【题解】

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后来转变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古代扇子种类繁多,但真正被收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两种,文震亨在文中提到的也是这两种扇子。除了结尾提到扇坠之外,此文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扇子。有不同材质的扇子,有不同地方产的扇子,文震亨最欣赏的是四川府进献的扇子,虽然对苏州的扇子介绍较详细,却以苏州特色为俗。

诸葛亮羽扇纶巾,扇子轻轻一摇,就有了计谋,扇子一时成为儒雅智慧的象征。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不管是赋诗饮酒还是闲坐清谈,都手持一把扇子扇子成为风雅的象征。明清时期,扇子广为流行。因为夏天使用,入秋便被收藏起来,所以扇子又被赋予了恩情短暂、人情易变的寓意。汉班婕妤《怨歌行》提到扇子:“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晋陶渊明《闲情赋》表达对所爱之人的眷恋:“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虽然作为扇子被爱人紧紧握住,但秋风来临,就要面临被抛弃的命运。清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画扇只能在秋风中悲伤,人生不会永远如初见。

明代之前用的都是团扇,在明代才开始流行折扇。文震亨说折扇来自日本,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明代之前很少见到折扇的原因。到清代孔尚任写作戏剧《桃花扇》时,其中李香君所用的还是团扇。扇坠也是宋代才有,明谢肇制《五杂组·物部二》:“扇之有坠,唐前未闻,宋高宗宴大臣,见张循王扇有玉孩儿坠子,则当时有之矣。

【原文】

羽扇最古,然得古团扇雕漆柄为之,乃佳。他如竹篾、纸糊、竹根、紫檀柄者,俱俗。又今之折叠扇,古称聚头扇,乃日本所进,彼中今尚有绝佳者,展之盈尺,合之仅两指许,所画多作仕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及作星汉人物①,粗有形似,其所染青绿奇甚,专以空青、海绿为之②,真奇物也。川中蜀府制以进御,有金铰藤骨③,面薄如轻绡者,最为贵重。内府别有彩画、五毒、百鹤鹿、百福寿等式④,差俗,然亦华绚可观。徽、杭亦有稍轻雅者。姑苏最重书画扇⑤,其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等为之⑥,间有用牙及玳瑁者,有员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诸式⑦,素白金面,购求名笔图写,佳者价绝高。其匠作则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诸人⑧,皆高手也。纸敝墨渝⑨,不堪怀袖,别装卷册以供玩,相沿既久,习以成风,至称为姑苏人事,然实俗制,不如川扇适用耳。扇坠夏月用伽南、沉香为之,汉玉小玦及琥珀眼掠皆可⑩,香串、缅茄之属⑪,断不可用。

【注释】

①星汉人物:银河中牛郎、织女类的神仙。星汉,银河。

②空青:孔雀石的一种。又名杨梅青。产于川赣等地,随铜矿生成,球形、中空,翠绿色。可作绘画颜料,亦可入药。海绿:疑指国外绿色颜料。

③金铰藤骨:用金属钉铰穿制藤骨。金铰,铆钉。

④五毒: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

⑤姑苏: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的别称。因其地有姑苏山而得名。

⑥眉绿:斑竹之一种。

⑦员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均为扇子的形状。员头,即圆头。

⑧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皆为制扇名手。

⑨纸敝墨渝:纸墨品质低劣,易损坏。渝,变化。

⑩眼掠:用如现在的墨镜。

⑪香串:香珠。缅茄:常绿乔木,种子可以雕刻成装饰品。

【译文】

扇子中羽扇最古老,但要配以古团扇的雕漆柄才好。其他如竹篾扇、纸糊扇、竹根及紫檀做柄的扇,都很俗气。现在的折叠扇,古代称作聚头扇,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现在还有极佳的折叠扇,展开有一尺大,合拢来仅有两指宽,扇面所画多仕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还有画金银屑布满地面及银河中的神仙的,形状大致相像,所用青绿色颜料非常奇特,专门用空青、海绿来染色,真是奇物。四川府进献朝廷的,有一种用金属铆钉穿制扇骨、扇面轻薄如丝的,最为贵重。内府还有彩画、五毒、百鹤鹿、百福寿等样式的,有些俗气,但也华丽可观。徽州、杭州也有比较轻薄雅致的。苏州最看重书画扇,扇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等做成的,间或也有用象牙及玳瑁做成的,有圆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等样式,扇面是素白金面,请名家题字作画,其中的佳品价格极高。制扇的工匠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等人,都是高手。纸墨品质低劣,易损坏,不堪携带,所以将扇面装订成册以供赏玩,相沿既久,习以成风,以致成为苏州的特色,但实为俗气的做法,不如四川的扇子适用。扇坠宜用伽南木、沉香木来制作,或者用汉代的小佩玉或者琥珀掠眼也可以,香珠、缅茄一类的,断不可使用。

共学《长物志》第121天2022年9月5日

卷七《器具,枕》

【题解】

枕为床上用具,为人类睡眠舒适而设。文震亨简单介绍了三种枕头,认为枕忌讳用长一尺者,因为此乃古墓中物。枕的材质、样式也非常多,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还介绍了石枕、瓷枕、磁石枕、菊枕、皮枕等。

宋柳永《轮台子》曰:“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唐人沈既济作《枕中记》,卢生在枕上经历荣华富贵与宦海浮沉,一觉醒来,却是黄粱一梦。唐岑参《春梦》诗曰:“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一方小枕,给人带来休息的安宁,也带来绵长的梦境。

【原文】

有书枕,用纸三大卷,状如碗,品字相叠,束缚成枕。有旧窑枕,长二尺五寸,阔六寸者,可用。长一尺者,谓之尸枕,乃古墓中物,不可用也。

【译文】

有书枕,用纸三大卷,卷成碗形,叠成品字束缚在一起成为枕头。有旧窑枕,长二尺五寸,宽六寸,可使用。有长一尺的,称之为尸枕,是古墓中物,不可用。

卷七《器具,簟》

【题解】

簟是供坐卧铺垫用的苇席或竹席。文震亨介绍了茭蕈簟和竹簟,茭蔁簟冬天用,竹簟夏天用,以冬暖夏凉来选择。

簟用来栖身、唐白居易《竹窗》诗:“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不管是辗转反侧还是酣然入睡,陪伴人们的不就是那小小的枕和轻薄的簟吗?人生所能拥有的不就是这栖身之具吗?栖身于簟上的人又是天地间孤独的过客,明朱彝尊《桂殷秋》所谓的“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小小的簟,轻薄的衾,正是寒冷寂寞的人生体验,即便同处一船,即便一起聆听秋雨,却都要独自面对人生的艰难。

【原文】

茭蔁出满喇伽国①,生于海之洲渚岸边,叶性柔软,织为细簟,冬月用之,愈觉温暖,夏则蕲州之竹簟最佳②。

【注释】

①茭蔁:席草名。满喇伽国:即马六甲,在马来半岛西南。

②蕲州:今湖北黄冈地区。

【译文】

茭蔁产自马六甲,生长在海岛岸边,叶子柔软,织成细草席,冬天使用,非常温暖,夏天则用蕲州的竹篾席最好。

共学《长物志》第122天2022年9月6日

卷七《器具,琴》

【题解】

琴棋书画是才子佳人才能的标志,所以文震亨说即便不会弹琴,也要在墙上挂一张。文震亨介绍了琴轸、琴弦的鉴别及夏日弹琴的宜忌,对于琴的装饰等小细节也一一说明,他还列举了唐、宋、元、明的造琴高手,推崇琴弦的天然之妙。

在《诗经》中我们古人已经用琴声来表达爱情了,《诗经·国风·关雎》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面对心爱之人,表达倾慕之情的方式也只是弹琴鼓瑟。《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接待嘉宾,表达情意,最高的礼遇便是琴声。琴声不是肆意宣泄,而是含蓄隽永,在平和中表达执着与超脱。

琴与书籍是文人的常伴之物。晋陶潜《归去来辞》曰:“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元王旭《离忧赋》:“抱琴书以归来兮,愿终老而欣然。”有琴书相伴,忘却人间忧愁,终老于此而欣然不悔。

【原文】

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以古琴历年既久,漆光退尽,纹如梅花,黯如乌木,弹之声不沉者为贵。琴轸犀角、象牙者雅①。以蚌珠为徽②,不贵金玉。弦用白色柘丝③,古人虽有朱弦清越等语,不如素质有天然之妙④。唐有雷文、张越,宋有施木舟,元有朱致远,国朝有惠祥、高腾、祝海鹤及樊氏、路氏,皆造琴高手也。挂琴不可近风露日色,琴囊须以旧锦为之,轸上不可用红绿流苏,抱琴勿横。夏月弹琴,但宜早晚,午则汗易污,且太燥,脆弦。

【注释】

①琴轸:琴上调弦的小柱。

②徽:徽识。

③柘(zhè)丝:食柘叶的蚕所吐的丝,即柘蚕丝。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柘叶饲蚕,丝好,作琴瑟等弦,清鸣响彻,胜于凡丝远矣。”

④素质:未经加染的本色。

【译文】

琴是古乐器,即便不会弹琴,也需要在墙壁上挂一张。古琴以久经岁月,漆光退尽,纹如梅花,木色深暗,弹奏之声不低沉的为珍贵。琴轸以犀角、象牙的为雅致。以蚌珠作为徽识,不必用金玉。琴弦用白色柘丝,古人虽有朱弦清越的说法,但不如本色琴弦有天然之美妙。唐代有雷文、张越,宋代有施木舟,元代有朱致远,本朝有惠祥、高腾、祝海鹤及樊氏、路氏,这些都是造琴高手。悬挂古琴不可靠近风吹日晒之处,装琴的袋子要用古织锦来做,琴轸上不可有红绿流苏,不可横着抱琴。夏天弹琴,只宜早晚,中午时汗水多容易把琴弄脏,并且空气干燥,琴弦易断。

卷七《器具,琴台》

【题解】

卷一已介绍过“琴室”,此处又有“琴台”,足见琴在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文震亨列举了三种琴台,推崇的是以小几做成的琴台。南朝谢眺《奉和随王殿下》其七曰:“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这是文震亨认为适合放置盆景与山石的琴台。现今武汉保存的古琴台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始建于宋代,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据说是俞伯牙、钟子期相遇,俞伯牙弹奏《高山流水》处。唐杜甫作《琴台》诗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在司马相如弹琴的琴台边徘徊,遥想二人的风流轶事,真诚地赞扬他们传奇的爱情。

【原文】

以河南郑州所造古郭公砖①,上有方胜及象眼花者②,以作琴台,取其中空发响,然此实宜置盆景及古石。当更制一小几,长过琴一尺,高二尺八寸,阔容三琴者,为雅。坐用胡床,两手更运动③,须比他坐稍高,则手不费力。更有紫檀为边,以锡为池,水晶为面者,于台中置水蓄鱼藻,实俗制也。

【注释】

①郭公砖:砖名。空心,以长而大者为贵。相传古代用作琴桌,琴声清泠可爱。

②方胜:形状像由两个菱形部分重叠相连而成。象眼:此指象眼的样式。

③更运动:据陈植校注本应是“更便运动”,少一字。

【译文】

用河南郑州所产有方胜、象眼花样的空心砖建造琴台,利用了空心使琴声更响亮的特点,但这种琴台更适合放置盆景和山石。应该另置一小几做琴台,长度超过琴身一尺,高二尺八寸,宽度可容三架琴,这样才雅致。坐凳用胡床,两手更便于运动,需要比一般的稍高,这样不费力。还有一种琴台,以紫檀镶边,用锡做水池,以水晶做台面,在水池中蓄养鱼藻,实在是很俗的做法。

共学《长物志》第123天2022年9月7日

卷七《器具,研》(1)

【题解】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是文人书斋的重要用具。文震亨花费了较多笔墨讲述了砚台的优劣之辨、雅俗之辨以及使用方法。我们看到文中大量的地名和色彩名词,那是产砚台的地方和砚台的颜色,说明文震亨对之极为熟悉,也很有研究。

文震亨对砚台的选择有明确的品牌意识。宋代以来,文房四宝特指湖州笔、徽州墨,宣州纸、端州砚,这是品牌选择的结果。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曰:“现为文房最要之具,古人以端砚为首。”明代的文人在砚台的选择上有共识。

明代陈继儒在《妮古录》中有说砚之妙语:“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故镜须秦汉,砚必宋唐。”正像美人随身携带的镜子须秦汉所产一样,文人也要与雅致上好的古砚为伴,美人对镜子的高要求源于自身容颜的美丽,文人对砚的要求也因为对自身较高的期许与肯定。这不只是像今天的人们用奢侈品来显示身份,还因为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生活中最常用的东西都是最亲密的朋友,选择良友当然要严苛。

【原文】

研以端溪为上①,出广东肇庆府,有新旧坑、上下岩之辨,石色深紫,衬手而润,叩之清远,有重晕、青绿、小鸜鹆眼者为贵②,其次色赤,呵之乃润。更有纹慢而大者,乃西坑石,不甚贵也。又有天生石子,温润如玉,摩之无声③,发墨而不坏笔,真希世之珍。有无眼而佳者,若白端、青绿端④,非眼不辨。黑端出湖广辰、沅二州⑤,亦有小眼,但石质粗燥,非端石也。更有一种出婺源歙山、龙尾溪⑥,亦有新旧二坑,南唐时开,至北宋已取尽,故旧砚非宋者,皆此石。

【注释】

①研:即砚,磨墨用器,多为砖石材质。端溪:在今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端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②小鸜鹆(qúyù)眼:此指砚石上的圆形斑点。鸜鹆,俗称八哥。

③摩之:同“磨之”。发墨:磨墨时发涩不滑,磨出的墨汁很光亮。

④白端:白色的端溪石。又名锦石。广东高要七星岩特产,可制砚或柱础、器皿,最白者磨细后可作搽面的干粉。青绿端:青绿色的端溪石。

⑤湖广:即湖广行省。元至元中置,治所在武昌路(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辰:即辰州府。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辰州路置,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沅陵)。沅:即沅州府。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沅州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卢阳县(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明洪武九年(1376)改为沅州。

⑥婺源: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置,属歙州。治所即今江西婺源西北清华镇。宋宣和后属徽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婺源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县,属徽州府。

【译文】

砚台以端溪石为上品,产自广东肇庆府,端溪砚有新旧坑、上下岩之别,以石色深紫、手感温润、敲击声音清远,有重晕、青绿色、有圆形斑点的为珍贵,其次是颜色赤红、呵气才温润。还有一种石纹粗大的西坑石,不太珍贵。有一种天然石子,温润如玉,研磨无声,发墨而不坏笔,确为稀世珍品。也有无眼的好砚台,如白端、青绿端,不能以是否有眼来辨别优劣。黑端出自湖广辰州、沅州,虽有小眼,但石质粗糙干燥,不是端石。还有一种出自婺源歙山、龙尾溪的砚石,也有新旧二坑,南唐时开始开采,到北宋时已采尽,所以所谓旧砚并不是宋代的,而是这里的石头。

共学《长物志》第124天2022年9月8日

卷七《器具,研》(2)

【原文】

石有金银星及罗纹、刷丝、眉子①,青黑者尤贵。黎溪石出湖广常德、辰州二界②,石色淡青,内深紫,有金线及黄脉,俗所谓紫袍、金带者是。洮溪研出陕西临洮府河中③,石绿色,润如玉。衢研出衢州开化县④,有极大者,色黑。熟铁研出青州⑤,古瓦研出相州⑥,澄泥研出虢州⑦。

【注释】

①罗纹:回旋的花纹或水纹等。刷丝:一种名石,产安徽歙县,用以制砚,称“刷丝砚”。石纹精细缜密如刷丝,称刷丝罗纹。眉子:安徽歙县眉子坑所产的砚石。宋洪适《歙砚说》:“眉子,色青或紫。短者簇者如卧蚕,而犀纹立理;长者阔者如虎纹,而松纹纵理。”

②湖广常德、辰州二界:此指湖广行省的常德府、辰州府二界。常德府,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常德路置,治所在武陵县(今湖南常德)。辰州府,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辰州路置,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沅陵)。

③临洮府:金皇统二年(1142)升熙州置,属临洮路。治所在狄道县(今甘肃临洮)。

④衢州:即衢州府。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龙游府置,属浙江行省。治所在西安县(今浙江衢州)。开化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升开化场置,属衢州。治所即今浙江开化县。元属衢州路。明、清属衢州府。

⑤青州:即青州府。明洪武初改益都路置,治所在益都县(今山东青州)。

⑥相州:北魏天兴四年(401)分冀州置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金明昌三年(1192)改为彰德府,治所在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元改为彰德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彰德府。

⑦澄泥研:《砚谱》:“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用。”虢州:隋开皇三年(583)改东义州置,治所在卢氏县(今河南卢氏)。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贞观八年(634)移治弘农县(即今河南灵宝)。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废。

【译文】

砚石有金银星及罗纹、刷丝、眉子等样式,其中青黑色的尤为珍贵。黎溪石出自湖广常德、辰州两地,石色淡青,内中深紫色,有金黄色的纹理,俗称紫袍、金带。洮溪砚出自陕西临洮府的河中,石绿色,温润如玉。衢砚出自衢州开化县,有极大的,黑色。熟铁砚出自青州,古瓦砚出自相州,澄泥砚出自虢州。

【原文】

研之样制不一,宋时进御有玉台、凤池、玉环、玉堂诸式,今所称贡研,世绝重之。以高七寸,阔四寸,下可容一拳者为贵,不知此特进奉一种,其制最俗。余所见宣和旧研有绝大者,有小八棱者,皆古雅浑朴。别有圆池、东坡瓢形、斧形、端明诸式①,皆可用。葫芦样稍俗,至如雕镂二十八宿、鸟、兽、龟、龙、天马②,及以眼为七星形,剥落研质,嵌古铜玉器于中,皆入恶道。研须日涤,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泽,惟研池边斑驳墨迹,久浸不浮者,名曰墨锈③,不可磨去。研,用则贮水,毕则干之。涤砚用莲房壳,去垢起滞,又不伤研。大忌滚水磨墨,茶酒俱不可,尤不宜令顽童持洗。研匣宜用紫黑二漆,不可用五金④,盖金能燥石。至如紫檀、乌木及雕红、彩漆,俱俗,不可用。

【注释】

①端明:此指端明砚。

②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分周天为二十八星宿。

③墨锈:此指砚池边的斑驳墨迹。

④五金:此指金、银、铜、铁、锡。

【译文】

砚的样式规格不相同,宋代进献皇宫的,有玉台、凤池、玉环、玉堂等样式,即现在所谓的“贡砚”,很为世人看重。砚台以高七寸、宽四寸,下面可容一只拳头的为珍贵,不知道这种规格而进奉的另一种,它的制作很俗气。我所见到的宣和古砚台,有极大的,有小八棱形的,都古雅浑朴。还有圆池、东坡瓢形、斧形、端明砚等样式的,都可使用。葫芦形状的稍俗,至于像雕镂二十八星宿、鸟、兽、龟、龙、天马及剥落部分砚石,嵌入古铜玉器,做成七星形眼的,都堕入俗道。砚台要每天清洗,清除积存墨汁,新的墨汁就光亮润泽,但是砚池边久浸不上浮的斑驳墨迹,称之为“墨锈”,不可清除。砚台用的时候就灌水,用毕就要使它干燥。洗涤砚台可用莲蓬壳,能清除污垢淤滞,又不损伤砚台。特别忌讳用滚水磨墨,茶水、酒水都不行,更不要让顽童清洗砚台。砚台匣子适宜用紫漆、黑漆,不能用金属的,因为金属使砚石干燥。至于紫檀、乌木及雕红、彩漆的匣子,都很俗,不可使用。共学《长物志》第119天2022年9月3日


 

 

[语音]

 

                        卷七《器具,坐团》

  【题解】

        坐团即坐垫,用蒲草、棕叶等编织而成的圆形草垫子。软硬度和厚度都很适宜,避免地面潮气上冲侵袭身体,具有文震亨所谓的“远湿辟虫”的效果。宋苏轼《谪zhe2居三适·午窗坐睡》诗:蒲团盘两膝,竹几阁双肘。”席地而坐时,蒲团用以铺垫,僧人坐禅和跪拜时多用到它。

  【原文】

        蒲团大径三尺者①,席地快甚,棕团亦佳②。山中欲远湿辟虫,以雄黄熬蜡布团③,亦雅。

  【注释】

①蒲团:用蒲草编织的圆形坐具。

②棕团:以棕丝织成的圆形坐具。

③雄黄:矿物名,也叫鸡冠石。中医可入药。

【译文】

        蒲团直径大的有三尺,席地而坐很舒适,棕团也很好。居住山中想远离潮湿避开虫子,可以用雄黄与蜡熬制,做成蜡布坐团,也很雅致。

                      卷七《器具,数珠》

  【题解】

        数珠又称念珠,它是一些宗教在祈祷、歌颂、念经、念咒或灵修时所用的物品,一般是圆球形的珠子,表示圆满。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摄心一念而拨动数珠计数。

        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有人称数珠为“拴马索”,隐喻人心如狂奔野马,杂念纷飞,刹那不停,手掐数珠可以遏制妄念。所以修行者都要有数珠作为必备法物。数珠有一定的数目,而且每一个数字都有它特定的含意。佛教徒用数珠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以便能增加智慧。对于文震亨这类文人来说,数珠只是拿来把玩的收藏品。

【原文】

        以金刚子小而花细者为贵①,以宋做玉降魔杵、玉五供养为记总②,他如人顶、龙充、珠玉、玛瑙、琥珀、金珀、水晶、珊瑚、车渠者③,俱俗。沉香、伽南香者则可④。尤忌杭州小菩提子,及灌香于内者。

【注释】

①金刚子:菩提树的种子。

②降魔杵:佛教法器,形如手杖,用以降伏鬼怪。五供养:供佛的五种方式,即涂香、供花、烧香、饭食、灯明。记总:指一串念珠中插入的配件,用以计数。

③人顶:人头骨。龙充:龙鼻骨。车渠:海中软体动物,贝壳可做装饰品。

④沉香:此指沉香木。伽南香:也称奇南香。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奇南香出占城等国,志书作奇南,《星槎胜览》作棋楠,安南人书作奇蓝,近人又作伽南。

【译文】

        数珠以珠小而花纹细的菩提树种子制成的为珍贵,宋代的玉制降魔杵、玉制五供养做记总,其他的如人脑骨、龙鼻骨、珠玉、玛瑙、琥珀、金珀、水晶、珊瑚、车渠等做成的,都很俗气。沉香木、伽南香做成的则可以。尤其忌讳用杭州小菩提树种子及里面灌注香料的数珠。


[语音]


卷七《器具,番经》

【题解】

数珠与番经均为佛教用物,而经书不属于器具类,文震亨将之放入“器具”卷,在于外来经书样式别致,非中土所产,具有收藏价值,而且文震亨重在介绍番经的收藏用具,而不在介绍番经本身。可见文震亨的着眼点还是在于文人的收藏与雅趣,并不在于对佛教的尊崇。

【原文】

常见番僧佩经①,或皮袋,或漆匣,大方三寸,厚寸许,匣外两傍有耳系绳。佩服中有经文,更有贝叶金书、彩画、天魔变相②,精巧细密,断非中华所及。此皆方物③,可贮佛室,与数珠同携。

【注释】

①番僧:外国的僧人。

②贝叶金书:贝叶树的叶子上描金字的书页。贝叶,此指贝叶树,叶子大而薄,可在上面写字。

③方物:地方特产。

【译文】

经常看到外国僧人携带经书,有的用皮袋装,有的用漆匣装,匣子三寸见方,一寸左右厚,匣子两旁有两耳系着绳子。僧人携带的有经文,还有贝叶金书、彩画、天魔神像,精巧细密,绝不是中土所能比得上的。这些都是外来佛物,可以存于佛室之内,与数珠一同携带。


共学《长物志》第120天2022年9月4日


卷七《器具,扇 扇坠 》

【题解】

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后来转变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古代扇子种类繁多,但真正被收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团扇两种,文震亨在文中提到的也是这两种扇子。除了结尾提到扇坠之外,此文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扇子。有不同材质的扇子,有不同地方产的扇子,文震亨最欣赏的是四川府进献的扇子,虽然对苏州的扇子介绍较详细,却以苏州特色为俗。

  诸葛亮羽扇纶巾,扇子轻轻一摇,就有了计谋,扇子一时成为儒雅智慧的象征。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不管是赋诗饮酒还是闲坐清谈,都手持一把扇子扇子成为风雅的象征。明清时期,扇子广为流行。因为夏天使用,入秋便被收藏起来,所以扇子又被赋予了恩情短暂、人情易变的寓意。汉班婕妤《怨歌行》提到扇子:“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晋陶渊明《闲情赋》表达对所爱之人的眷恋:“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虽然作为扇子被爱人紧紧握住,但秋风来临,就要面临被抛弃的命运。清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画扇只能在秋风中悲伤,人生不会永远如初见。

  明代之前用的都是团扇,在明代才开始流行折扇。文震亨说折扇来自日本,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明代之前很少见到折扇的原因。到清代孔尚任写作戏剧《桃花扇》时,其中李香君所用的还是团扇。扇坠也是宋代才有,明谢肇制《五杂组·物部二》:“扇之有坠,唐前未闻,宋高宗宴大臣,见张循王扇有玉孩儿坠子,则当时有之矣。

  【原文】

羽扇最古,然得古团扇雕漆柄为之,乃佳。他如竹篾、纸糊、竹根、紫檀柄者,俱俗。又今之折叠扇,古称聚头扇,乃日本所进,彼中今尚有绝佳者,展之盈尺,合之仅两指许,所画多作仕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之状,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及作星汉人物①,粗有形似,其所染青绿奇甚,专以空青、海绿为之②,真奇物也。川中蜀府制以进御,有金铰藤骨③,面薄如轻绡者,最为贵重。内府别有彩画、五毒、百鹤鹿、百福寿等式④,差俗,然亦华绚可观。徽、杭亦有稍轻雅者。姑苏最重书画扇⑤,其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等为之⑥,间有用牙及玳瑁者,有员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诸式⑦,素白金面,购求名笔图写,佳者价绝高。其匠作则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诸人⑧,皆高手也。纸敝墨渝⑨,不堪怀袖,别装卷册以供玩,相沿既久,习以成风,至称为姑苏人事,然实俗制,不如川扇适用耳。扇坠夏月用伽南、沉香为之,汉玉小玦及琥珀眼掠皆可⑩,香串、缅茄之属⑪,断不可用。

【注释】

①星汉人物:银河中牛郎、织女类的神仙。星汉,银河。

②空青:孔雀石的一种。又名杨梅青。产于川赣等地,随铜矿生成,球形、中空,翠绿色。可作绘画颜料,亦可入药。海绿:疑指国外绿色颜料。

③金铰藤骨:用金属钉铰穿制藤骨。金铰,铆钉。

④五毒: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

⑤姑苏: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的别称。因其地有姑苏山而得名。

⑥眉绿:斑竹之一种。

⑦员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均为扇子的形状。员头,即圆头。

⑧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皆为制扇名手。

⑨纸敝墨渝:纸墨品质低劣,易损坏。渝,变化。

⑩眼掠:用如现在的墨镜。

⑪香串:香珠。缅茄:常绿乔木,种子可以雕刻成装饰品。

【译文】

扇子中羽扇最古老,但要配以古团扇的雕漆柄才好。其他如竹篾扇、纸糊扇、竹根及紫檀做柄的扇,都很俗气。现在的折叠扇,古代称作聚头扇,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现在还有极佳的折叠扇,展开有一尺大,合拢来仅有两指宽,扇面所画多仕女、乘车、跨马、踏青、拾翠,还有画金银屑布满地面及银河中的神仙的,形状大致相像,所用青绿色颜料非常奇特,专门用空青、海绿来染色,真是奇物。四川府进献朝廷的,有一种用金属铆钉穿制扇骨、扇面轻薄如丝的,最为贵重。内府还有彩画、五毒、百鹤鹿、百福寿等样式的,有些俗气,但也华丽可观。徽州、杭州也有比较轻薄雅致的。苏州最看重书画扇,扇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等做成的,间或也有用象牙及玳瑁做成的,有圆头、直根、绦环、结子、板板花等样式,扇面是素白金面,请名家题字作画,其中的佳品价格极高。制扇的工匠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等人,都是高手。纸墨品质低劣,易损坏,不堪携带,所以将扇面装订成册以供赏玩,相沿既久,习以成风,以致成为苏州的特色,但实为俗气的做法,不如四川的扇子适用。扇坠宜用伽南木、沉香木来制作,或者用汉代的小佩玉或者琥珀掠眼也可以,香珠、缅茄一类的,断不可使用。


共学《长物志》第121天2022年9月5日


卷七《器具,枕》

【题解】

枕为床上用具,为人类睡眠舒适而设。文震亨简单介绍了三种枕头,认为枕忌讳用长一尺者,因为此乃古墓中物。枕的材质、样式也非常多,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还介绍了石枕、瓷枕、磁石枕、菊枕、皮枕等。

宋柳永《轮台子》曰:“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唐人沈既济作《枕中记》,卢生在枕上经历荣华富贵与宦海浮沉,一觉醒来,却是黄粱一梦。唐岑参《春梦》诗曰:“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一方小枕,给人带来休息的安宁,也带来绵长的梦境。

【原文】

有书枕,用纸三大卷,状如碗,品字相叠,束缚成枕。有旧窑枕,长二尺五寸,阔六寸者,可用。长一尺者,谓之尸枕,乃古墓中物,不可用也。

【译文】

有书枕,用纸三大卷,卷成碗形,叠成品字束缚在一起成为枕头。有旧窑枕,长二尺五寸,宽六寸,可使用。有长一尺的,称之为尸枕,是古墓中物,不可用。


卷七《器具,簟》

【题解】

簟是供坐卧铺垫用的苇席或竹席。文震亨介绍了茭蕈簟和竹簟,茭蔁簟冬天用,竹簟夏天用,以冬暖夏凉来选择。

簟用来栖身、唐白居易《竹窗》诗:“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不管是辗转反侧还是酣然入睡,陪伴人们的不就是那小小的枕和轻薄的簟吗?人生所能拥有的不就是这栖身之具吗?栖身于簟上的人又是天地间孤独的过客,明朱彝尊《桂殷秋》所谓的“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小小的簟,轻薄的衾,正是寒冷寂寞的人生体验,即便同处一船,即便一起聆听秋雨,却都要独自面对人生的艰难。

【原文】

茭蔁出满喇伽国①,生于海之洲渚岸边,叶性柔软,织为细簟,冬月用之,愈觉温暖,夏则蕲州之竹簟最佳②。

【注释】

①茭蔁:席草名。满喇伽国:即马六甲,在马来半岛西南。

②蕲州:今湖北黄冈地区。

【译文】

茭蔁产自马六甲,生长在海岛岸边,叶子柔软,织成细草席,冬天使用,非常温暖,夏天则用蕲州的竹篾席最好。


共学《长物志》第122天2022年9月6日

卷七《器具,琴》

  【题解】

  琴棋书画是才子佳人才能的标志,所以文震亨说即便不会弹琴,也要在墙上挂一张。文震亨介绍了琴轸、琴弦的鉴别及夏日弹琴的宜忌,对于琴的装饰等小细节也一一说明,他还列举了唐、宋、元、明的造琴高手,推崇琴弦的天然之妙。

  在《诗经》中我们古人已经用琴声来表达爱情了,《诗经·国风·关雎》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面对心爱之人,表达倾慕之情的方式也只是弹琴鼓瑟。《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接待嘉宾,表达情意,最高的礼遇便是琴声。琴声不是肆意宣泄,而是含蓄隽永,在平和中表达执着与超脱。

  琴与书籍是文人的常伴之物。晋陶潜《归去来辞》曰:“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元王旭《离忧赋》:“抱琴书以归来兮,愿终老而欣然。”有琴书相伴,忘却人间忧愁,终老于此而欣然不悔。

  【原文】

  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以古琴历年既久,漆光退尽,纹如梅花,黯如乌木,弹之声不沉者为贵。琴轸犀角、象牙者雅①。以蚌珠为徽②,不贵金玉。弦用白色柘丝③,古人虽有朱弦清越等语,不如素质有天然之妙④。唐有雷文、张越,宋有施木舟,元有朱致远,国朝有惠祥、高腾、祝海鹤及樊氏、路氏,皆造琴高手也。挂琴不可近风露日色,琴囊须以旧锦为之,轸上不可用红绿流苏,抱琴勿横。夏月弹琴,但宜早晚,午则汗易污,且太燥,脆弦。

  【注释】

①琴轸:琴上调弦的小柱。

②徽:徽识。

  ③柘(zhè)丝:食柘叶的蚕所吐的丝,即柘蚕丝。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桑柘》:“柘叶饲蚕,丝好,作琴瑟等弦,清鸣响彻,胜于凡丝远矣。”

④素质:未经加染的本色。

【译文】

  琴是古乐器,即便不会弹琴,也需要在墙壁上挂一张。古琴以久经岁月,漆光退尽,纹如梅花,木色深暗,弹奏之声不低沉的为珍贵。琴轸以犀角、象牙的为雅致。以蚌珠作为徽识,不必用金玉。琴弦用白色柘丝,古人虽有朱弦清越的说法,但不如本色琴弦有天然之美妙。唐代有雷文、张越,宋代有施木舟,元代有朱致远,本朝有惠祥、高腾、祝海鹤及樊氏、路氏,这些都是造琴高手。悬挂古琴不可靠近风吹日晒之处,装琴的袋子要用古织锦来做,琴轸上不可有红绿流苏,不可横着抱琴。夏天弹琴,只宜早晚,中午时汗水多容易把琴弄脏,并且空气干燥,琴弦易断。

卷七《器具,琴台》

  【题解】

  卷一已介绍过“琴室”,此处又有“琴台”,足见琴在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文震亨列举了三种琴台,推崇的是以小几做成的琴台。南朝谢眺《奉和随王殿下》其七曰:“宴私移烛饮,游赏藉琴台。”这是文震亨认为适合放置盆景与山石的琴台。现今武汉保存的古琴台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始建于宋代,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据说是俞伯牙、钟子期相遇,俞伯牙弹奏《高山流水》处。唐杜甫作《琴台》诗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在司马相如弹琴的琴台边徘徊,遥想二人的风流轶事,真诚地赞扬他们传奇的爱情。

  【原文】

  以河南郑州所造古郭公砖①,上有方胜及象眼花者 ②,以作琴台,取其中空发响,然此实宜置盆景及古石。当更制一小几,长过琴一尺,高二尺八寸,阔容三琴者,为雅。坐用胡床,两手更运动③,须比他坐稍高,则手不费力。更有紫檀为边,以锡为池,水晶为面者,于台中置水蓄鱼藻,实俗制也。

  【注释】

  ①郭公砖:砖名。空心,以长而大者为贵。相传古代用作琴桌,琴声清泠可爱。

  ②方胜:形状像由两个菱形部分重叠相连而成。象眼:此指象眼的样式。

③更运动:据陈植校注本应是“更便运动”,少一字。

【译文】

  用河南郑州所产有方胜、象眼花样的空心砖建造琴台,利用了空心使琴声更响亮的特点,但这种琴台更适合放置盆景和山石。应该另置一小几做琴台,长度超过琴身一尺,高二尺八寸,宽度可容三架琴,这样才雅致。坐凳用胡床,两手更便于运动,需要比一般的稍高,这样不费力。还有一种琴台,以紫檀镶边,用锡做水池,以水晶做台面,在水池中蓄养鱼藻,实在是很俗的做法。


共学《长物志》第123天2022年9月7日

卷七《器具,研》(1)

  【题解】

  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是文人书斋的重要用具。文震亨花费了较多笔墨讲述了砚台的优劣之辨、雅俗之辨以及使用方法。我们看到文中大量的地名和色彩名词,那是产砚台的地方和砚台的颜色,说明文震亨对之极为熟悉,也很有研究。

  文震亨对砚台的选择有明确的品牌意识。宋代以来,文房四宝特指湖州笔、徽州墨,宣州纸、端州砚,这是品牌选择的结果。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曰:“现为文房最要之具,古人以端砚为首。”明代的文人在砚台的选择上有共识。

明代陈继儒在《妮古录》中有说砚之妙语:“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故镜须秦汉,砚必宋唐。”正像美人随身携带的镜子须秦汉所产一样,文人也要与雅致上好的古砚为伴,美人对镜子的高要求源于自身容颜的美丽,文人对砚的要求也因为对自身较高的期许与肯定。这不只是像今天的人们用奢侈品来显示身份,还因为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生活中最常用的东西都是最亲密的朋友,选择良友当然要严苛。

【原文】

研以端溪为上①,出广东肇庆府,有新旧坑、上下岩之辨,石色深紫,衬手而润,叩之清远,有重晕、青绿、小鸜鹆眼者为贵②,其次色赤,呵之乃润。更有纹慢而大者,乃西坑石,不甚贵也。又有天生石子,温润如玉,摩之无声③,发墨而不坏笔,真希世之珍。有无眼而佳者,若白端、青绿端④,非眼不辨。黑端出湖广辰、沅二州⑤,亦有小眼,但石质粗燥,非端石也。更有一种出婺源歙山、龙尾溪⑥,亦有新旧二坑,南唐时开,至北宋已取尽,故旧砚非宋者,皆此石。

【注释】

①研:即砚,磨墨用器,多为砖石材质。端溪:在今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端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②小鸜鹆(qúyù)眼:此指砚石上的圆形斑点。鸜鹆,俗称八哥。

③摩之:同“磨之”。发墨:磨墨时发涩不滑,磨出的墨汁很光亮。

④白端:白色的端溪石。又名锦石。广东高要七星岩特产,可制砚或柱础、器皿,最白者磨细后可作搽面的干粉。青绿端:青绿色的端溪石。

⑤湖广:即湖广行省。元至元中置,治所在武昌路(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辰:即辰州府。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辰州路置,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沅陵)。沅:即沅州府。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沅州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卢阳县(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明洪武九年(1376)改为沅州。

⑥婺源: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置,属歙州。治所即今江西婺源西北清华镇。宋宣和后属徽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婺源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县,属徽州府。

【译文】

砚台以端溪石为上品,产自广东肇庆府,端溪砚有新旧坑、上下岩之别,以石色深紫、手感温润、敲击声音清远,有重晕、青绿色、有圆形斑点的为珍贵,其次是颜色赤红、呵气才温润。还有一种石纹粗大的西坑石,不太珍贵。有一种天然石子,温润如玉,研磨无声,发墨而不坏笔,确为稀世珍品。也有无眼的好砚台,如白端、青绿端,不能以是否有眼来辨别优劣。黑端出自湖广辰州、沅州,虽有小眼,但石质粗糙干燥,不是端石。还有一种出自婺源歙山、龙尾溪的砚石,也有新旧二坑,南唐时开始开采,到北宋时已采尽,所以所谓旧砚并不是宋代的,而是这里的石头。

共学《长物志》第124天2022年9月8日


卷七《器具,研》(2)

【原文】

石有金银星及罗纹、刷丝、眉子①,青黑者尤贵。黎溪石出湖广常德、辰州二界②,石色淡青,内深紫,有金线及黄脉,俗所谓紫袍、金带者是。洮溪研出陕西临洮府河中③,石绿色,润如玉。衢研出衢州开化县④,有极大者,色黑。熟铁研出青州⑤,古瓦研出相州⑥,澄泥研出虢州⑦。

【注释】

①罗纹:回旋的花纹或水纹等。刷丝:一种名石,产安徽歙县,用以制砚,称“刷丝砚”。石纹精细缜密如刷丝,称刷丝罗纹。眉子:安徽歙县眉子坑所产的砚石。宋洪适《歙砚说》:“眉子,色青或紫。短者簇者如卧蚕,而犀纹立理;长者阔者如虎纹,而松纹纵理。”

②湖广常德、辰州二界:此指湖广行省的常德府、辰州府二界。常德府,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常德路置,治所在武陵县(今湖南常德)。辰州府,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改辰州路置,治所在沅陵县(今湖南沅陵)。

③临洮府:金皇统二年(1142)升熙州置,属临洮路。治所在狄道县(今甘肃临洮)。

④衢州:即衢州府。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龙游府置,属浙江行省。治所在西安县(今浙江衢州)。开化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升开化场置,属衢州。治所即今浙江开化县。元属衢州路。明、清属衢州府。

⑤青州:即青州府。明洪武初改益都路置,治所在益都县(今山东青州)。

⑥相州:北魏天兴四年(401)分冀州置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金明昌三年(1192)改为彰德府,治所在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元改为彰德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彰德府。

⑦澄泥研:《砚谱》:“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用。”虢州:隋开皇三年(583)改东义州置,治所在卢氏县(今河南卢氏)。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贞观八年(634)移治弘农县(即今河南灵宝)。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废。

【译文】

砚石有金银星及罗纹、刷丝、眉子等样式,其中青黑色的尤为珍贵。黎溪石出自湖广常德、辰州两地,石色淡青,内中深紫色,有金黄色的纹理,俗称紫袍、金带。洮溪砚出自陕西临洮府的河中,石绿色,温润如玉。衢砚出自衢州开化县,有极大的,黑色。熟铁砚出自青州,古瓦砚出自相州,澄泥砚出自虢州。


【原文】

研之样制不一,宋时进御有玉台、凤池、玉环、玉堂诸式,今所称贡研,世绝重之。以高七寸,阔四寸,下可容一拳者为贵,不知此特进奉一种,其制最俗。余所见宣和旧研有绝大者,有小八棱者,皆古雅浑朴。别有圆池、东坡瓢形、斧形、端明诸式①,皆可用。葫芦样稍俗,至如雕镂二十八宿、鸟、兽、龟、龙、天马②,及以眼为七星形,剥落研质,嵌古铜玉器于中,皆入恶道。研须日涤,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泽,惟研池边斑驳墨迹,久浸不浮者,名曰墨锈③,不可磨去。研,用则贮水,毕则干之。涤砚用莲房壳,去垢起滞,又不伤研。大忌滚水磨墨,茶酒俱不可,尤不宜令顽童持洗。研匣宜用紫黑二漆,不可用五金④,盖金能燥石。至如紫檀、乌木及雕红、彩漆,俱俗,不可用。

【注释】

①端明:此指端明砚。

②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分周天为二十八星宿。

③墨锈:此指砚池边的斑驳墨迹。

④五金:此指金、银、铜、铁、锡。

【译文】

砚的样式规格不相同,宋代进献皇宫的,有玉台、凤池、玉环、玉堂等样式,即现在所谓的“贡砚”,很为世人看重。砚台以高七寸、宽四寸,下面可容一只拳头的为珍贵,不知道这种规格而进奉的另一种,它的制作很俗气。我所见到的宣和古砚台,有极大的,有小八棱形的,都古雅浑朴。还有圆池、东坡瓢形、斧形、端明砚等样式的,都可使用。葫芦形状的稍俗,至于像雕镂二十八星宿、鸟、兽、龟、龙、天马及剥落部分砚石,嵌入古铜玉器,做成七星形眼的,都堕入俗道。砚台要每天清洗,清除积存墨汁,新的墨汁就光亮润泽,但是砚池边久浸不上浮的斑驳墨迹,称之为“墨锈”,不可清除。砚台用的时候就灌水,用毕就要使它干燥。洗涤砚台可用莲蓬壳,能清除污垢淤滞,又不损伤砚台。特别忌讳用滚水磨墨,茶水、酒水都不行,更不要让顽童清洗砚台。砚台匣子适宜用紫漆、黑漆,不能用金属的,因为金属使砚石干燥。至于紫檀、乌木及雕红、彩漆的匣子,都很俗,不可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学《长物志》第119--12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