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以上一段是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二章,因为看到不少解读中的问题,才有感而发,述成此篇!

他人解释,以及所谓的官方解释就不用赘述了,自可百度而来!

我先笔述一下我的解释:民众不怕统治者的威慑力,才是拥有了大威慑力!重视民众所居,不厌弃他们所呈现的!只有你不讨厌他们,他们才不会讨厌你!所以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会自我炫耀,自我爱惜而不会自觉高贵,所以圣人才会抛弃此说的对立面的观念而认可此等观点!

而且“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也可以解释为:统治者不要安居在自己的宫殿里,不要厌弃他能够让其活命的民众!

虽说“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这是两种解释但是无非就是君王要爱民而已,没有本质不同!

解释的问题与分歧几乎都在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即便解释的措辞不同,但是意义相差不大,不会影响本质!可是前半部分的分歧直接就是本质相反的呈现态度,而且几乎都是违背《道德经》的“无为而治”这个基础的,可以说直接就可以毙掉!

他们竟然会说民众不惧怕统治者会带来祸患!可笑可悲!

《道德经》有如下章节: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您觉得老子先生能如此混账吗?前后矛盾到如此的地步不是可笑吗?就算是普通人写文章也不会如此的闹笑话吧!

所以我根本不用深入解释,这一章作为证明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民不畏威是因为他们心里经常忽略统治者的存在,他们也没什么事情可以觉察到统治者的威慑,那样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使民不知有之,不扰乱民众的正常生活!这样的不使民感知到的威慑力才是大威,才是大德!

无为而民自化,你不去民众当中捣乱就好了,只需要顺应好的,暗中引导坏的!这也是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也如祭祀的意义是相同,不过就是让民众向你学习而形成风气!

虽然大多数人的解释不像话,可是我也曾看到陈教授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真是感到欣慰,说明思想家还有思维逻辑没问题的人存在!

只要解读思维是正的,那么即便如今大字不识而才开始学习也会在国学文化上很快的有所建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