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审计概述
1、审计的产生和定义:产生、定义、五个理解要点
2、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鉴证、相关服务
3、注会审计与政府审计
4、审计五要素:三方关系、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审计证据、审计报告
5、审计总体目标:不存在错报、与治理层沟通、出报告
6、认定:两个层次
7、审计基本要求:职业怀疑、职业判断
8、审计风险:审计模型,认定层次风险分类: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9、审计固有限制:影响因素:报告性质、程序性质、合理时间、合理成本
第二章、审计计划
1、初步业务活动:(1)目的:独立性和能力、管理层诚信、约定条款无误解;(2)内容:评价职业道德、质量控制、达成一致;(3)审计的前提条件:管理层责任、编制报表基础、管理层认同
2、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1)策略:范围、目标、时间安排、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资源;(2)具体计划:风险评估、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
3、重要性:(1)概念;(2)财报重要性:基准*百分比;基准考虑因素:报表要素、使用者关注项目、审计单位情况、基准波动;百分比考虑因素:使用者的范围、关联方融资、基准敏感性;(3)特定类别重要性:可有可无、一个或多个、金额低于整体;(4)实际执行重要性:整体重要性*50%-75%;(5)明显微小错报:整体重要性*3%-5%,考虑因素:以前年度错报、重错报评估结果、管理层期望、勉强达到投资者期望;(6)审计过程修改:重大变化、新信息、对被审单位了解情况发生变化。
第三章、审计证据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相关性、可靠性)
2、审计程序:7大程序
3、函证基础知识
4、函证遇到的问题
5、分析程序:风险评估、实质性成、总体复核
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
1、审计抽样:
2、抽样风险:(1)分类:控制测试是信赖过度和信赖不足,影响是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细节测试是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影响是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率
3、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1)属性是发生概率,用于控制测试;(2)变量是金额大小,用于细节测试。
4、控制测试中的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选样;(2)系统选样;(3)随意选样;(4)整群选样
5、控制测试样本规模的影响:(1)预计总体偏差率同向变动;(2)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容忍偏差率反向变动;(3)总体规模:影响很小
6、细节测试样本规模影响因素:(1)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可容忍偏差率反向变动,其他同向
第7章、风险评估
1、风险识别和评估:(1)含义:了解环境实施的审计程序;(2)作用:重要性、会计政策、特别考虑、预期值进一步审计程序、审计证据(3)要点:贯穿整个过程、关键看能否识别出重大错报、低于管理层了解程度;(4)风险评估程序:询问、观察、检查、分析程序
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外部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监管;(2)内部环境:性质、会计政策、经营风险、内部控制、业绩评价
3、了解内部控制:(1)三目标:可靠性、效果和效率、法律法规要求;(2)五要素:控制环境、监督、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沟通(3)控制环境影响要素:诚胜治管组人
4、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认定层次;(2)报表层次:不稳地区、流动性、重要客户流失、融资受限、诚信缺失(3)特别风险要考虑:舞弊风险、重大相关变化、复杂程度、重大关联方、高度不确定性、超出正常重大交易
第8章、风险应对
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总体应对措施:职业怀疑、人员选择、督导、不可预见性、拟实施程序总体修改。
2、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分为综合方案和实质性方案:(1)综合方案:=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2)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实质性分析程序
3、控制测试:(1)前提:预期控制有效、仅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获得审计证据(2)性质: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3)实质性程序结果对控制测试结果的影响:未发现错报不能说明控制有效,发现错报要考虑控制的有效性。(4)期中测试:合理延伸至期末,获取剩余期间重大变化的证据(5)以前测试的审计证据是否发生变化(6)自动化控制:一般运行的有效性。
4、实质性程序:(1)分类:细节测试+实质性分析程序(2)细节测试方向:逆查+正查(3)实质性程序在期中要考虑:越薄弱约不宜在期中+期末证据难获得可考虑在期中+风险越高越要在期末或接近期末(4)以前实质性程序:很弱证明力+未发生重大变化本期可用+证明在本期有持续性(5)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对控制测试结果不满意,范围越广。细节测试范围考虑样本量和选样方法。实质性分析程序范围要考虑确定的差异额,差异额越大,范围越小,确定差异额应当考虑的是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
第9章、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营业收入常规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营业收入明细表(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3)收入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准则(4)顺查低估,逆查高估(5)实施销售截止测试
2、营业收入的特别审计程序:(1)关注销售退回、售后回购、以旧换新、出口销售(2)非常措施:查工商、查凭证、反舞弊专家
3、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取得应收账款明细表(2)分析财务指标(3)检查账龄分析表(4)应收账款函证程序
第10章、采购与付款循环
1、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应收账款明细表(2)函证(3)是否计入会计期间、是否入账(4)未入账测试:获取期后收取、记录、支付的发票明细(5)应付关联方的款项:商业理由、支持性文件
第11章、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1、存货监盘程序:(1)评价管理层的指令和程序(2)观察执行情况(3)检查存货(4)执行抽盘
第12章、货币资金的审计
1、货币资金单据:(1)现金盘点表(2)银行对账单(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监盘:(1)查看计划,确定盘点时间(2)核对账证(3)核对账实(4)非报表日监盘应调整
3、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1)银行账户有疑虑(2)银行对账单真实性(3)查银行账户发生额(4)函证
4、对定期存款、保证金、投资款的实质性程序
第13章、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1、舞弊风险因素:(1)动机或压力(2)机会(3)借口和能力
2、识别和评价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1)属于特别风险(2)应评估(3)假设收入舞弊,否则底稿说明
3、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1)总体应对:选老将、评政策、不可预见性(2)认定层:改性质、时间,括范围(3)管理层凌驾控制之上的风险:测试分录、复核会计估计、评价商业理由。
第14章、审计沟通
1、与治理层沟通的必要事项:(1)注会的责任(2)审计范围和时间安排(3)发现的重大问题(4)书面存在的内部缺陷(5)书面注会独立性(6)补充事项
2、前后任注会的沟通:(1)沟通的内容:管理层的诚信、意见分歧、舞弊违规缺陷、变更原因
第15章、注会利用他人的工作
1、是否利用内部审计的评价内容:(1)客观性:地位、支持程度(2)胜任能力(3)系统规范性的方法
2、利用外部专家:(1)底稿不属注会(2)要保密(3)不受质量程序约束(4)询问客观性(5)达成一致签书面协议
第16章、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性考虑
1、了解组成部分注会:(1)无需了解:实施分析性程序(2)职业道德和独立性(3)专业胜任能力(4)是否足以获取审计证据(5)是否处于积极监管环境
2、重要性:(1)集团报表层重要性(2)特点类别重要性水平(3)组成部分重要性(4)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
第17章、其他特殊项目审计
1、具有高度不确定会计估计:(1)高度依赖判断(2)未采取经认可的计量技术(3)在先前存在很大差异时采取的会计估计(4)自主开发模型评估的公允价值
2、应对特别风险:(1)估计的不确定性(2)相关披露的充分性
3、错报:(1)注会的点估计与管理层的点估计存在差异构成错报(2)错报不小于管理层点估计与注会点估计的最小差异。
4、关联方的审计:(1)评价重大错报风险:复杂的股权交易、与境外交易、不收取对价、异常折扣或退货、循环交易、合同届满前变更条款
5、持续经营假设对审计结论的影响:(1)适当+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无保留意见(2)适当+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充分披露=无保留意见+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3)适当+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未披露=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4)不适当=否定意见(5)不适当+做出了充分披露=无保留意见
6、首次接受委托对期初余额的审计:(1)无法获取期初审计证据:发表适合具体情况的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对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而对财务状况发表无保留意见(2)对本期产生重大影响:告知管理层、告知前任,未恰当处理和列报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第18章、完成审计工作
1、评价错报:(1)沟通和更正(2)分类和评价:重大单项错报、内部错报、分类错报、小错报(3)书面声明:未更正错报对报表整体影响不大
2、期后事项:(1)分类:日后调整事项与日后非调整(2)第一时段期后事项:日后调整事项是否已调、非调整事项予以披露(3)第二时段期后事项:管理层已修改报表时考虑、管理层不修改时考虑事项(4)第三时间段期后事项满足条件:审计报告日已存在、报告日前知悉可能影响审计报告
第19章、审计报告
1、审计意见类型:(1)无保留意见(2)非无保留意见:重大+不广泛+存在重大错报=保留意见;重大不广泛+无法获取充分适当证据=保留意见;重大+广泛+存在重大错报=否定意见,重大+广泛+无法获取充分适当证据=无法表示意见
第20章、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1)审计范围受限=无法表示意见(2)存在多个重大缺陷=否定意见(3)有效控制+范围未受限=无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