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不可以

                  《大卫,不可以》观后有感

                              蘅芷

在指导讲师杨秋老师的推荐下,我翻开了美国作家大卫.香农撰写并配图的经典绘本《大卫,不可以》。

这本《大卫,不可以》最为精彩的是,单纯的看文,单纯的看图,我们对妈妈,对孩子都得到一个极为表面的刻板印象,而且都有些“负面”的印象。

但是当我们只是单纯看这本书的画面呢?

我们似乎就看到了大卫的调皮、淘气、让人头疼。透过画面,我们分析这个孩子做这些行为的原因。

我们就看到了大卫的好奇心、他喜欢探索、勇于尝试,富有想象力又有创造力和行动力……这些能力不就是所有家长希望孩子具备的吗?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大卫。就看你能不能看出他这些让你头疼抓狂行为举止背后的那个孩子的原因。

每一个孩子和《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一样,同时作为读者的我,在这个天真无邪,总喜欢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

其实,世界上哪一个孩子不渴望能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

很多家庭都有个像大卫一样调皮淘气、爱搞恶作剧,让小朋友喜欢、家长头疼的小男孩。

很多妈妈也像大卫的妈妈一样,话语简单、严厉甚至有点粗暴,说的最多的便是“不可以”。可每一句“不可以”里面,都饱含着对孩子浓浓的爱。

有些妈妈抱怨,孩子看了大卫后,模仿大卫的表现,大卫成了孩子的不良典范。

我想说,大卫定格的画面就是我们生活中典型的片段,作为真实的、自然的孩子即便不是这样的表现也会是那样的表现,本质没有太大的差别。

也许你的孩子看这本书时年龄还小,还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即便不看这本书,到了3岁左右,也会成为一个活脱脱的大卫。这不是模仿,因为这就是孩子呀。

图片发自App

香农的厉害之处是他抽取的人物特征非常典型、集中,通过夸张的艺术表现,一个是通过文用词简练不给一丝一毫的解释,一个是通过一个较为夸张的图,让我们看到大卫,看到他的妈妈,将他们两个鲜活的形象在我们的脑中交织,构成一幅幅生动母子图,并且让我们对这对母子片面的印象深信不疑。

所以当画面发展到最后的两幅图,这种爱、温馨、接纳与前面对母子认知的冲突感,让我们倍感出乎意料的震撼。

而当我们被爱打到后,重新把前面的文图结合起来,去思考妈妈和孩子每个人背后的出发点,让每一幅定格的画面活起来,脑补出前后的逻辑关系,才让我们更理解孩子的行为,看到妈妈的爱其实一直都在。这是这部作品留给大家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卫,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大卫和妈妈的解读。

从绘本中我学习到最为关键的就是想象力,想象力真的是绘本的灵魂,但本绘本妙的不只是想象力,还有童心,这些完全是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快乐,孩子的好奇心。大卫这个一刻也不安分的小男孩,永远在动,永远在出状况,洗澡时候扮演海盗船长,吃饭的时候用食物和刀叉拼成小人,在室内打棒球,长时间看电视,不想睡觉,披着床单装超人……每个状况都让人啼笑皆非,待自己当了妈妈,看着家里这个活泼好动的小人儿,更加理解了大卫妈妈的哭笑不得。作为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我,就应该从作者大卫身上学习并应用实践, 小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天马行空的,他们那么小,有那么旺盛的精力和想象力,对待这个世界,又那样懵懂和好奇,所以换个角度讲,我们眼里的“淘气”和“调皮”是不是只是他们对待这个世界的学习和模仿。他们的小手要去碰碰新奇的东西,他们的眼睛要去看看新奇的事物,他们的思维要想想那么多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并且他们那么小,短短几年的生活经验也没有告诉他们那么多的“不可以”。于是生活对于他们,便是信马由缰,快乐闯荡!

图片发自App

当然以家长的角度,我们也能由此教育父母们,我们如何要告诉他们规矩,而不破坏他们的想象力,告诉他们各种不可以,而不抹杀他们对待生活的热情。书中妈妈的形象都没有完整出镜,可是画里画外,一位温柔又坚定的妈妈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当你有个淘气的小男孩,没有办法,你只好温柔又坚定,告诉他这世间的规矩,也保护他的感情和智慧。像大卫的妈妈一样,纵然她说了那么多不可以,可是他的小男孩仍然那么富有童心和想象力,即使他长大了,也可以风趣的写下“献给我的母亲玛莎,是她让小时候的我守规矩,献给我的太太海蒂,是她让现在的我守规矩”“‘可以,‘很好’当然是很棒的词,不过,它显然没有办法阻止蜡笔因此远离客厅的墙壁”。

图片发自App

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像大卫一样随心所欲地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调皮捣蛋时候孩子的天性;可不管孩子有多调皮, 可是当他伤心的时候,只要妈妈给他温柔,给他怀抱,最后都会变成乖乖的小天使。

其实,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以及广大的父母们都应该告诉孩子:无论你有多调皮,多捣蛋,妈妈有多生气。妈妈都是爱你的!让孩子坚信妈妈的爱,坚信妈妈对自己的无条件接纳,这才是这本书要传达给孩子的真理。

大卫呀,不是不可以,而是你要跟我这样做。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卫,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