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灵点点成长,我愿意倾其所有

Hi,好久不见,给自己放了两周的假,今天开始更文~

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或自己,你愿意付出什么来争取一点点改变?

先别急着回答,慢慢想一想。我先跟你分享两个真实故事。

有一个男生,90年后,东北人,中专出来后,在部门当了七年厨师,而后托关系得了个铁饭碗,成为东北一小县城的公务员。按常理来说,他可能一辈子要留在这,娶妻生子,领固定工资,享国家待遇。

他呆了2年,有点呆不住了,开始决定南下。可南下没找到什么合适工作,就在准备放弃时,他无意间进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不是一般的公司,是需要不断拉人入伙,才能赚钱。

他发小听说了,约他来北京,想劝服他“弃暗投明”。在他来之前,他发小就约着另一个他们共同的老朋友,准备着说服计划。

他来北京之后,他的这两个朋友轮番上阵,每晚一起喝,一起聊,每次都聊三四个小时,开始还怕伤着他,委婉着说,后来两个大男生实在忍不了了,说话声音越来越大,什么话狠用什么话,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

“你这现在做的,真不是件好事,甚至是违法的。”

“你想想看,假如你要找个女朋友,你这样的工作,谁人能接受?”

“你来北京工作吧,我们保证你一年后能挣到1w。”

 …..

这两个朋友变化着百般花样说着,他也不打断,时不时点头微笑,表示赞同,可就是没说离开那个组织的事。

两个大男人不明白,为什么讲了这么多道理,他为什么还是如此冥顽不灵。他们不甘心,干脆换了个场景,离开饭桌,来到卧室,搬了三把椅子,形成圆形,面对面坐了下来。

他发小拿出最后的杀手锏:“兄弟,如果我跟你去那边呆一个星期,然后我回来了,你会不会也跟着回来?我就想知道,我的行为会不会对你产生影响。”

“不会”,他顿了下,“我有我的计划。”

“你有什么计划?”他发小

“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我还想再研究研究。”

“你研究什么?你去了也有大半年,你研究出来了什么?”他们急了。

“现在还不好说,我想再观察观察。”

“有什么好观察的,不就是那个模式吗?”

“我自己有计划。”

空气凝结,双方僵持,谁也说服不了谁。

后来事情解决了,双方也达成一致,但具体怎么解决,你们需要看第二个故事。

有一个姑娘,南方人,90后,从小是家里的乖乖女,有礼貌,成绩也好,受人喜爱,父母逢人便夸:“养女儿真是省心。”

小时候乖,她很骄傲,觉得自己为父母争光了。到初中时,她开始羡慕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她认为他们很勇敢,努力在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羡慕的同时,她也在时时期待着自己叛逆期的到来,她把青春期当作最浓的酒,也许借着这迷糊的酒态,能突破自己,做一个爱咋咋地的姑娘。

可青春已经过去了,青春期还没来,连青春痘都没露面。

到高中,她远离家乡,来到县城。在县城里,在一堆优秀的人中间,她感到没人再过多关注自己,包括老师,她有点失落,但同时也有点欣喜,因为有了一丝丝自由。

她准备过个大龄青春期,尝试做一些之前不敢,被称为“叛逆”的事,比如上课睡觉,比如恋爱。她在有限的自由里,体会着有限的快乐和无限的痛苦,但她还是觉得值。

高考毕业之后,像是学校上方的遮光布掀掉一样,像是楚门走出人为建造的虚假世界的大门一样,她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同时她也拥有更大的自由。

为了珍惜这点自由,她自己选学校,填志愿,然后尝试新的方式去恋爱,比如网恋。她用最大的方式允许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试错,但也“死”得很惨。网恋全情投入两年半,结果无疾而终,还差点搞得父女断绝关系。那么她会后悔吗?她说没有,太值得了,假如人生再来一遍,还会这么过。

听到这,你可能会想,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关系是,故事二中的女主人公,说服了故事一中的,男主人公,的两个朋友。

她说:“你们说服他到现在,他都没有动心,为什么?是什么让他这么坚毅?不是这个组织,是他对自我选择权利的捍卫。我特别理解他,因为跟他有类似的经历。从你们的表述中,我能感觉到他从小很听她母亲的话,工作也是她父母帮忙找的,现在在老家呆不住了,想寻找自己的一丝自由。这是他人生中自己第一次做出的重大决策,即使是错的,也要捍卫。你想象一下,你脑中有一片森林,棵棵枝繁叶茂,但可惜的是,这些树都是别人种的,没一颗是你种的,你是什么感觉?”

她越说越快,越说越激动,“现在他想在自己脑中种一棵自己的小苗,这颗小苗很虚弱,资源抢不过别的大树,但你能说它不宝贵吗?我们必须要呵护这棵小苗,给他一个成长的空间,给他自由选择的空间,允许他去犯错,结果不重要,重要的就是这股劲。这股劲,就是活着。要是他现在被你们劝服回东北,他这辈子可能就废了。”

她说到这还没完,作为过来人,明白其中的风险,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但是我也有 2 个建议,第 1 个是可以允许自己观察、研究的时间,但也要给自己一个期限,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立刻止损。第 2 个就是,在研究期间,请尽可能地发挥时间的最大价值,多做一些文字记录和思考,让自己不断成长,不负大好时光。”

这两个朋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开始和他聊回来的期限,最后定在十一。如果到十一,还没怎么研究明白,就回来一起出去玩,他也同意了。在无可奈何中,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

著名心理大师荣格在其自传说过:“人有两次生命,一次为别人而活,一次为自己而活。”人为了自我完善,争取一点自由的空间,可以激发起无限的力量和斗志。为了心灵的点点成长,总有人不惜倾其所有,我敬重这样的人。

思想交换空间:

开头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你有答案或者经历过了,来分享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了心灵点点成长,我愿意倾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