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门,逆袭到底有多难?

出身寒门的你,要逆袭、改变命运到底有多难?

都说现在社会阶层已经固化了,资源的高地已经被为数不多的那些社会精英占领完了,普通老百姓家庭出身的孩子,按部就班的读书、上大学、就业,继续像父辈一样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工资刚刚够维持一个简单的小日子,绝对领跑不了房价,更坑不住一场大病的突然降临;而精英家庭的孩子则从小就有条件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可谓:赢在了起跑线上,然后一路中学、大学都可以读名校,接受名师的优质教育,周围接触的同学也都是同阶层的,见识和认知自然跟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不可同日而语,于是读名校、进入名企、拿高薪,或者自己接管家族企业或者自己创业,似乎是顺理成章是事情。那这样一来,底层的仍然在底层,上层的依然在上层,如此看,的确是阶层固化不可跨越了啊!

英国BBC有部纪录片叫《人生七年》,片中追踪报道了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到目前为止,该纪录片已经跨越56年(每7年一集)并在ITV和 BBC播出。2005年英国第四台将该系列纳入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名单中。被选中的孩子们代表了当时英国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阶层,并做出了明确的假设,即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预先决定了他们的未来。每隔7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4位参与拍摄的参与者生活中取材。也许当初拍摄这部影片时是为了看2000年时英格兰的缩影,但是当迈克尔做到了,每隔7年就拍摄、记录一次的时候,这部纪录片早就超过了人们预期的意义。当我们把这部纪录片坚持看下来时,我们就会发现,也许他们每一个人都不具有“典型”性,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人生。也许时代不同,阶级不同,环境不同,会塑造出不同的人,但是人生,就是那样。时隔半个世纪之后,来自精英家庭的依然是精英,平民家庭的依然是平民。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个例外。

也就是说,跨越阶层这件事,也没有绝对的不可能。

在刚刚过去的《跨年演讲》中,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说:你必须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没错,如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迅猛裂变,已经把那些落后的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资源的聚集和整合使得精英锦上添花,而没有资源、没有先进思想、没有背景的普通大众只能是雪上加霜。那些出身贫穷农家的孩子拼尽全力考进211、985,毕业后在大城市里从企业的最底层做起,房租、生活费已经让他们变成月光一族了,很多人根本谈不上为自己投资充电、提高自己。最后很多人带着遗憾离开北上广回到家乡的小县城,在父辈积攒下来的老关系、人脉下完成买房、娶妻、生子一系列的人生大事,不管你内心乐不乐意。

那么一线城市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最终留下的是哪些人呢?大多数是家在本市的中产阶级子弟。中产阶级的子弟毕业也是从企业最底层做起,但是他们有家庭做后盾,更加坦然。你会发现,这一批人他们的婚恋基本也是同阶层之间的流通,那些农村穷小子爱上城市女孩的,就像《新结婚时代》里何建国一样,背负的东西太多,最后大多以离婚的悲剧收场,当然电视剧为了照顾观众的心情,让何建国顾小西又复婚了。

大城市聚集了社会最优质高端的资源,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公平的竞争平台,然而日益攀升的天价房价让普通农家出身的孩子望楼兴叹,尽管他们个人再优秀、然而没有家庭做后盾,还是很难在北上广买下房、扎下根,最后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离开大城市。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出身寒门的子弟在最开始就失去了逆袭的机会。而读过书的孩子多半很鄙视老家小县城那种所谓的“关系”的。

那么在大城市留下来的那部分呢?

一者是从小在艰苦家庭长大的他们,勉强在大城市立足后,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小富即安的满足感。尤其是在父母亲戚眼里,他们俨然已经是成功者了,所以这一批人买房结婚有家庭后,开始变得后劲不足不再进取,而是开始过上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佛系”生活。二者是父母家人的不理解,觉得我儿终于混成了大城市的城里人,出人头地了,就像何建国的父亲,觉得自己大儿子无所不能了,在老家有什么事总想跟乡亲们炫耀炫耀自己儿子的本事,老家庞大的家族七大姑八大姨有事没事的拖累,让好不容易建立的小家庭饱受叨扰,而他来自大城市中产阶级的妻子并不能理解这一切,也无法按他们的期望“妥善”照顾到乡亲们的心情,于是小夫妻关系恶化,信任不再,感情破裂,最终分道扬镳,这一部分人往往勉强改变了的命运很多时候又会倒回去。

是不是出身寒门的孩子,就彻底的没有逆袭成功、在大城市稳定立足的了呢?

也不是,还是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思维活跃、头脑灵光、眼光独到,他们持续不断的努力着,优秀却依然毫不松懈。

比如说马云,俞敏洪,任正非。。。。。。,大家都知道,他们出身农家,从小家境非常的贫困,然而贫困没有把他们压倒,而是给了他们改变命运的无穷动力,让他们把改变命运、改变家庭的信念牢牢的植根于心底,在他们奋斗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不懈。

有人会说,你说的这几位都是极端例子啊,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是的,没错。但这是因为普通人里跨越了阶层的人并不为我们熟知而已。就来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吧。我家门口有一个牛杂火锅店,味道好,食材新鲜又实惠,我们几乎每月都要去吃一次。但是无论你什么时候去吃饭,或者有时候仅从门口经过的时候,你都会发到里面人满为患,有时候吃个饭还得排很长时间的队。有一次无意中跟老板闲聊起来,他说一个月他的纯收入差不多是40W。

What?

你没听错。40万,不是4万。当时我听到也是很震撼,觉得很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就在我们身边。瞬间秒杀那些年入百万的企业高管了吧?

还有去年红遍网络的月入三万的煎饼大妈,一年也有30万的收入,差不多也是一个城市中产阶级的年收入了吧?

所以说,你只管找准方向努力奋斗,不要去想有没有可能性的问题。

有的人想运营一个公众号,又觉得:听说现在公众号的红利期已经过了?

有人想开个网店,又觉得:现在网店已经有那么多了,谁会在一个没有销量的新店里买东西呢?

有人已经40岁,想想这一生平庸下去不甘心,想好好博一把,又觉得人生没有几年奔头了,还是算了不要折腾了。。。


我想说,虽然公众号已经让很多大咖赚了不少钱,看上去的确是红利期已经过了,但是你照样不是锻炼了你的文笔。而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时代,文人墨客都没有绝迹啊?如果真的写出了精彩的文章和书,不愁没有读者、没有销路。

网店固然有那么多了,可不是每一个都是讲信誉、有特色的,你来创办一个非常个性化的网店,提供质量可靠信得过的货,长久下去,还愁卖不出去吗?

还有那些40岁刚出头就放弃自己不再奋斗的,我只想分享一个最近的新闻:90岁李嘉诚前几天才刚刚退休哎。。。。。。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身寒门,逆袭到底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