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指责

【爷爷的故事】

十三岁的孩子跪在父亲的棺木前,眼泪无声流下,后面跟着两个年幼的弟弟,而前面是跪坐的母亲已经没有力气支撑身体,斜斜的靠在棺木上。

“大哥去世了,谁当家?”

“闭嘴,什么时候谈论这事?”

“难道让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孩子当家?”

人群里的声音让人更觉得孤独。


“大侄子,今年粮食欠收,你有办法解决吗?这一大家子,进百口人要饿肚子怎么办?”

“我……”

“大侄子,咱们养的羊丢了三只,这可怎么办?”

“我……”

“大侄子,不好了,你六叔被人打了,快看看去,怎么解决合适?”

“你们有完没完?大哥刚去世几天,你们逼他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怎么解决?”一个叔叔站出来说。

“是,大哥去世了,可是日子要过呀,难道大哥死了,我们也要饿死?”一个婶子气势汹汹的说:“我的孩子还饿肚子呐!担不起这个家就分家!”

“说什么混话?找打吗?”一个体格壮硕的叔叔拉过媳妇作势要打,其他人赶紧拦了下来。

“大嫂,老四媳妇说的也没错,大侄子太小,这么多人毕竟要活。”

“你们早就商量好了吧!所以今天都过来逼我们孤儿寡母?”变形的小脚强支撑她摇晃的身体。“是怕我们孤儿寡母连累你们是吗?”

“大嫂,别这么说,现在日子都不好过,分家我们也不会不管你们呀!”

“不需要,我们娘四个饿死都不会求你们。”


破旧的房子、不被问津的家门、桌子上几本薄薄的书。曾经父亲说:“要好好读书,咱们这个家要出个读书人才行。”可是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去上私塾了,也许自己努力弟弟可以读书。孩子小心的打开书页,拉着两个弟弟的手说:“我教你们认字。”

“好。”

“人之初性本善……”

“我让你读书、让你读书,要不是为了让你读书,你爹至于大雨天还在地里割草卖钱吗?至于病死吗?”大棍子打在大儿子身上,没有哭声,只有打在身上的闷响。倔强的孩子跪在地上一言不发,眼泪却流个不停。

“娘,别打哥哥了,我不读书,我不读书……”

“不要打哥哥……”两个幼小孩子的哭声惊醒了愤怒的母亲,望着这个干了一天活开始支撑这个家的孩子自己又能说些什么?怨什么?只恨亲人的无情、恨自己能力太差、恨这贫穷的生活。可是也只能咬着牙活下去。

“你这个冤家,看看你这些叔叔、婶子,饿死也不许去求他们。”母亲紧紧的抿着嘴,又看了看另外两个孩子:“听到没,都和老大去地里干活,要不就等着饿死!”

【老师反馈】

当我爷爷的故事演绎到这的时候赵老师说:你们家庭里习惯用指责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因为生活的压力要求你们必须坚强,没有能力去包容孩子,一旦包容就可能没有力气应对生活的苦难。

除了‘指责’这个家族还传承了坚韧不屈,不会占他人任何利益的习惯。被指责的确痛苦,但是同时也传递给这个家族任何时候不能软弱的精神。

【回忆】

想到自己爷爷、父辈养育孩子的方式的确如此,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爷爷看到父辈们做错了事情会脾气特别暴躁,要骂几个小时。我想爷爷的孩子都会有恨他的部分吧,就像当年他对自己叔叔婶婶的恨。

在我小的时候爷爷把自己珍藏的书送给我,告诉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根源,我曾经觉得爷爷会长久存在,没有在意爷爷的叮嘱,爷爷让我保护好的那几本书找不到了。

爷爷在去世的前半年我问他小时候的事情,每次说到他父亲的去世,他就会忍不住悲伤,会隐忍着泪水说:“你太爷爷病了10年,因为下大雨还在地里割草,为了多卖几个钱给我读私塾·······”,爷爷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说不下去了,便是长时间的沉默。可是太爷爷病的时候爷爷才三岁,怎么会是因为爷爷才病的?太奶奶的指责带着沉重的压力,却也带着自己承担不了的无可奈何。

至今,我很想念我的爷爷。

奶奶说太奶奶是个裹脚老太太,脾气特别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孙子、孙女。家里的好吃的都要藏起来,用竹篮子挂到房顶上。

想到我在原生家庭时候常年被父亲语言暴力,对父亲的恨、陌生、永远拉不进的距离在此刻有些释然。说父亲不爱自己吗?其实想想真的不是,只是在语言暴力下那些都被忽略掉了。

【对自己的反思】

当自己在应该爱父母却恨父母的自责里长期冲突的时候我从来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父亲要这样对自己,为什么叔叔的孩子也同样不喜欢自己的父亲,同样长期被骂、被打,而父辈却无视孩子的悲伤。而现在我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一代人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是什么。

我对父亲的恨也在逐渐消融,虽然依旧不能靠近。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