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15年初的时候接触股市的,那时候还在念大学。爸妈有个股票账户是07年牛市在熟人的介绍下开通的,买了几万股的建设银行后一直没动过。一直到我接手,才发现7年过去了建行的股价就没咋动过,好在每年还有点分红,账面也没有浮亏。
不过事后站在上帝视角来看,07-15年正好是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最快的时期,从40万亿到15年末的近140万亿,所有的核心资产都在快速升值。相同面值的货币资产在这段时间的购买力,至少被稀释了一半。虽然我当年还是一个在读工科的青涩少年,没有什么经济学知识,但当我父母在自豪炒股这么多年没有亏损时,我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对了!
无知摸索
于是主动请缨,从父母手中接过了家庭账户,在完全没有任何股票知识的情况下开始操作。正好碰到大牛市早期,我清晰记得当年春节回老家,听到炒股的亲戚们都在讨论南北车合并的事情(当时南北车都是7、8块的样子),我听到却不以为然,然后就眼睁睁看着股价向40块去了。
不过牛市的一般规律是新手可以乱拳打死老师傅,我也很快开始打板新股,星光农机、江苏有线、大豪科技这几只新股让我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资产翻倍。但5178的高点过后,一切又归于平寂,经历16年初的熔断时期后,账户又回到了原点。我第一次跟股市的近距离接触到此结束,过程其实挺波澜的,中间的收益率也跟过山车一样起伏,但我心态一直挺好的,赚了没有很开心、亏了也不会很难受,这种心态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接触价值投资
16年开始就忙着读研以及帮同学开店,账户还给父母没有再管过了。但由于之前的股市经历,我深深爱上了商业和财经,于是抛弃了之前的工科专业念了个商科的研究生,并开始下定决心系统性的学习证券投资。
跟很多人接触股市多年后才开始崇尚价值投资不同,我一开始就认准了价值投资。因为我不会看图形、K线以及各种技术指标,这对我来说太难了;量化需要数学、计算机功底我也没有;但是我逻辑思维很强,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而且喜欢钻研,因此我觉得这种把股票看成上市公司权益的一部分,深入分析公司价值然后买卖的方法非常适合我。
于是乎我开始从基础学起,阅读了大量书籍,从基础到入门,从财务到金融再到经济;选择了很多相关课程,高级投资学、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并购与价值评估、上市公司会计与财务问题、资本运营与财务战略等等;考下了一堆相关证书,注册会计师、法考、税务师、证券基金从业基金等,另外还做了一些跟资本市场相关的实习,投行、行研啥的。
以上这些努力让我收获了不错的基础知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在证券投资这条路上,我还只是个萌新。投资看的是最后谁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而不是谁的投资知识丰富,林园、冯柳等民间大神并非科班也能把投资做到极致,就说明投资并非靠死学就可以成功的。所以利用实习赚到的工资,我在17年底开立了自己的账户,并开始了自己的价值投资之路。
初尝甜头
17年是标准白马行情,白酒、保险、家电板块都有超过50%的涨幅,但我在年底开户的时机就非常之差,因为18年指数来了个25%的下调。因为17年白电股很火,我就利用书上学到自由现金流折现法,自己给格力电器做了个估值,得出结论是内在价值在57左右(基于17年底的判断,现在格力的内在价值肯定不是这个数了),而当时格力股价不到40,就果断买入。基于同样的逻辑,我还相继买了医药白马华东医药、POCT龙头基蛋生物、化工龙头万华化学,这样下来18年不仅没亏,还小赚一点。这也是我第一次尝到了价值投资的甜头。
不断学习和改变思路
18年的经历让我形成了保守稳健的投资风格,最大的表现就是“怕高”。最近两年入市的萌新们看着现在2600的茅台、270的比亚迪、140的万华化学、120的隆基股份,应该是感受不到18年茅台500、比亚迪40、万华30、隆基14那会儿股民无奈而惆怅的心情(希望以后也不会感受到)。
发现优秀的股票不难,坚定持有却很难。能在18年保持不出现较大回撤,很多是跟我一样重视估值、不敢买高的人,但这样却很容易在19、20年这种的结构牛行情中错失很多机会。
之前我的选股体系是自下而上,喜欢从好公司入手,通过年报跟其他公开资料对公司进行基本面分析,筛选出研究标的;再对公司的行业现状、行业模式、行业发展周期、行业竞争格局等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然后选择有强大护城河,增速稳定的上市公司作为投资标的。
但这样的方法忽视了对行业、赛道的研究,容易错过大牛股,于是我又开始逐渐将重心放到行业赛道上,将基本面分析作为辅助判断的依据。此外我也加深了对资金面和宏观政策的思考,毕竟影响市场活跃程度的最大因素就是流动性。因此我也在一直不断学习,试着顺应市场去思考而不是抱着固化的思维以不变应万变。
入市五年的一次小结
五年的投资历程,我从精神小伙变成了中年油腻男(狗头)。但投资收益率自己还算满意,认知水平和经验也在不断的成长。财报分析这项技能上,我已经遇不到几个比我更厉害的同龄人了,但对行业趋势、资金面、市场风格、短期股价波动等方面的分析判断,依然需要通过市场的不断捶打来提升。
展望未来,希望我能继续做到: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提升认知;绝不头铁,顺势而为;杜绝反复横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