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种艺术

又到了夏日炎炎的季节,三个月前大喊着减肥的自己还近在眼前,身上的肉却一点儿也没掉下去。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五月徒伤悲,六月徒伤悲,七月依然徒伤悲……

但减肥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吃吗?

吃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减肥的唯一目的和动力,可我好像还不太懂得“吃”这门艺术。

一本《学会浅尝二字》,让吃也变得诗意和生动起来。

图片发自App

这是蔡澜先生的生活美学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蔡澜先生,会吃也吃出了艺术,不仅是《风味人间》《舌尖上的中国》的总顾问,也是《新周刊》授予的年度生活家,还是《开讲啦》的特邀讲师,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爱好吃吃喝喝,活得潇潇洒洒,活脱脱一个大侠风范,因此金庸赞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从他的笔下,我们能看到一个感受细节享受生活体悟人生的智者,一豆一米有本真的滋味,一餐一饭讲该有的规矩,用最浅最淡的香料味道,尝最真最初的食物本味。

胸中有沟壑,笔下便有生活。穿越文字和想象,老友闲聊般的记录里,是大吃大喝的放纵,也是浅尝辄止的收敛,是你我,也是生命的美好。

在书里,描写最多的是日本的饮食文化。日本人严谨又匠心的精神,注定着日本在美食上有着非同一般的考究。隐在乡间最新鲜的食材,梅雨时节就茶的纳豆,只用海带调味的汤豆腐,还有讲究“旬”的刺身和纸上最多能吸出一两滴油的天妇罗……

浅淡的笔调下,一份份美味跃然纸上,让我肚中馋虫翻滚,却又难以放下欲罢不能。

书中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蔡澜先生特别讲究。他讲究吃法,烹炒煎炸,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做法,还要有恰到好处的酱料;他讲究说法,点菜是要用专业的术语和准确地道的发音才能躲过“被宰”的命运;他讲究时机,用餐时每样食材要有刚刚好的温度和刚刚好的时节才行。

这种“吃”的艺术已是极致,但蔡澜先生写“吃”却又好像不止写“吃”,我们似乎能在其间看见他的生活哲学。

图片发自App

大千世界,皆在笔下。享受的是美食,记录的是真实。

蔡澜先生的人生,也就好像“浅尝”这两个字,不局限于单一的身份,却又样样做得精彩。是作家也是电影制片家,是美食家也是旅行家,是书法家也是画家,还是篆刻家、鉴赏家、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对生命充满着尊重,也对生活充满着好奇,浅尝精彩也浅尝平淡,才能体会人生本味。

浅尝二字,不少人追求,不少人推崇,却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可蔡澜能。

他像是一个文人,从魏晋时期走出来的一个文人,携裹着那个时代的风采和学者独有的孤僻傲气,不拘小节,潇洒自在。但他同时又活得通透,懂得低调收敛和避其锋芒。

活着,大吃大喝也是尊重,最过瘾也莫过于放纵,但能偶尔的放纵,才是真正的豁达吧!

这关于“吃”的艺术,我想我还要修炼很长一段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这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