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6

今天刘老师讲到行为主义所提出改变行为的方法,“强化”与“惩罚”,一开始听着有些迷糊,老师举了孩子吸手指的例子后,一下子明白了。课后我又整理了一下这块内容: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常常用到强化与惩罚。

想要维持一个好的行为,可以采取强化的方式。

正强化是给他一个好的奖励,比如,想让孩子专心做事,就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专心做了,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

负强化是指去掉一个坏的刺激,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他能专心写作业,就可以不用去后面罚站了。

消退是指对不良行为不予注意,使之渐趋削弱直到消失。

父母的过度唠叨或打骂都可能成为孩子继续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如果父母不予注意,不予理睬,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可能慢慢减弱,最后消失。(这点尤其对青春期的孩子要注意,家长的过度反应常常使孩子的问题症状加重)

想改变某一个不好的行为,则可以采取惩罚的方式。

正惩罚是给他一个坏的刺激。如:没有完成作业,就打他几下;

负惩罚是去掉一个好的刺激,如:他没有做完自己应当承担的家务,就取消他喜欢看的电影。

比如说一个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父母可以使用正惩罚的方法,给予严厉的批评;也可以使用负惩罚的方式,把每天的一小时玩游戏时间取消掉。

遵循SFBT理念,孩子行为背后一定有他的原因有他的需求,父母在惩罚的同时,要跟孩子交流交心,不能惩罚完就完事儿。

忽然发现,正强化和负惩罚是一对儿,一个是给予好的刺激,一个是去掉好的刺激;而正惩罚和负强化是一对儿,一个是给予坏的刺激,一个是去掉坏的刺激。



❤️❤️筑基第二讲<<心理学的三大流派:>>笔记

三大流派:行为主义 精神分析 人本主义 (第四:认知疗法  或家庭治疗)

行为主义不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华生说……)

选择一个学派,尝试、感觉哪个学派与自己契合(更舒服)。

学习任何学派,都要非常了解经典流派,因为后面的都是前面的分支或衍生,如此才能站得高。(如武林界:少林、武当、峨眉)

<行为主义>

1创始人:华生提出的。斯金纳、班多纳、托尔曼等发扬光大。

2先驱

桑代克(猫):受詹姆士指导(詹姆士奠定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基础)。  提出‘尝试—错误”说:尝试中降低错误率。追求完美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没有对错,只有尝试。试错的过程中,正确就出现了。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把其独立。提出“学习定律”:准备率(先给心理准备,注意情绪感受会更好。咨询中的思考:先照顾好自己,不要因为小事而过度慌张。咨询前有心理准备了再来。)、练习率(能力是练出来的,足够多的练习是成功的关键。)、效果率(猫迷宫:猫的出口处放着它喜欢的东西,效果就好。放电击惩罚就不好。如果让孩子喜欢自己要做的事,需要在做之后得到正向强化的刺激,但要适度。让他感觉完成这件事的感觉好。(例如,奖励老公干活!你会干啥?他就不想干。)

3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主要研究生理学。狗的实验:每次给狗喂食之前摇铃铛,听到铃铛也流口水。后面会提到厌恶疗法,戒酒戒烟。戒酒前先吃催吐的药,喝完就会吐,喝酒和吐会练习再一起,遂有条件反射。

泛化、分化、兴奋、抑制

泛化:从一开始对某一个东西有反应,到最后对其他东西都有反应。例如从讨厌同桌,变成讨厌全部同学、老师、学校。

分化:从全都行变为只能某一个。比如谁都能抱变成只让妈妈抱。

兴奋抑制:人的精神问题往往是因为兴奋和抑制频繁发生导致的。比如告诉你中1个亿,兴奋,又说假的,抑制。反复如此,就神经了。身体也是如此,一冷一热交替多了,感冒。

华生:刺激—反应说、环境决定论。创建行为主义。提出SR:我给你一个刺激,你就有反应。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孩子夜哭不要抱,以训练他独立入睡。其实孩子需要更多的爱、拥抱等,不然以后会出现非常多的“后遗症”。

4操作性条件反射:R—S

①.桑代克提出理论基础

②.斯金纳(老鼠)斯金纳箱:箱子里有按钮,饥饿的老鼠在里面乱跑,不小心碰到按钮,食物掉落。慢慢偶尔的奖励越来愈多,它就知道了按钮的作用。这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斯金纳认为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我们这样做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可以继续这样做。(有效继续,无效改变)但在亲子教育中,总是无效继续,例如唠叨、反复、否定。其实却是在强化负向,强化问题。

斯金纳提出:强化、惩罚、消退

a强化:为了使行为增加

正强化:阳性强化法,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关注他需要的

负强化:你做的好,取消不好的惩罚。

b惩罚:为了使行为减少

正惩罚:做的不好打你。给他不想要的

负惩罚:做的不好,取消好的奖励。撤掉他想要的。

在生活中当然可以惩罚,但事先需要商量好。用强化,特别是正强化,比惩罚可能更好,因为关注什么,就会什么变多。如果实在过分,当然也要适度惩罚。

c消退:对于不想要的东西不予理睬。很多问题的出现是过于关注强化而无视消退。

如小孩揪叶子、咬手指、尿裤子、挑食。很多事情,你不管,他就没事了,你的关注反而是强化,让他把这个坏习惯关注了起来。担心是诅咒。越担心、越强化、越诅咒。家长自己忙起来了,就没有那么多闲工夫了。关注做到的、想要的。

厌恶疗法一般属于惩罚

5新行为主义

①.托尔曼:提出中间变量。任何的变化与很多因素有关。所以咨询中不要很快的给予指导、建议,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情况。

②班杜拉:社会学习论。人是在社会活动中成长的。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

交互作用:人和环境相互影响。家庭影响人,人反过来影响家庭。天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对孩子老人的父母都要悠着点。你早晚有一天落到你孩子手里。或者儿媳妇手里。得势的时候势莫用劲,对儿子好不如对儿媳妇好。

观察学习:不一定亲自感受,观察别人也能学习。作为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听别人的故事,得到学习。

自我调整:每个人可以自我调整,主观能动性,榜样作用。自己做好榜样,足够尊重,足够欣赏,别光在口头上讲道理,在行为上做到最重要。修自己是无止境的课题。

华生的罗伯特实验:本来什么都不怕,很健康。喜欢小动物,但是华生在他每次抓小兔子的时候,在孩子后面敲鼓。后来罗伯特陷入恐惧,早早就离世了,无人道。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心理学史上最了不起、最伟大的人物。犹太人,受到纳粹迫害。

1心理结构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冰山图)

  ①意识:能意识到的部分。比如想记笔记记意识,但记了其他的东西,就是潜意识在起作用。梦话、做梦。潜意识是不能被意识到的,意识到了就成了意识。

② 前意识:可以通过回忆回忆起来,之前想到过。

  ③  潜意识:精神分析的主要工作对象。通过潜意识帮助当事人。梦的解析、绘画、沙盘、催眠、等是手段。梦是通向潜意识的康庄大道。精神分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想到啥就说啥,下意识想到的,可以坐着、半躺着。咨询师坐在后面。经过很多次的自由联想,带来变化。

  2.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① 本我: 本能的我。本我是非常强大的。因为有本我才能活下来。力比多,力量比较多。遵循快乐原则,一切为了快乐,吃喝拉撒睡性。动物完全依照本我。

  ②  超我:又称良心我、道德我。遵循道德原则,像警察一样。总想管着本我。 举例,自我夏天想光膀子,超我觉得你是个人,不道德。就会陷入纠结,如果本我强了,就光了膀子了。纠结的时候

    ③ 自我:在中间进行调解,遵循现实情况,协调。听本我的, 没有人、男人可以光膀子。听超我的,要体面一些。夹在中间很难做人。自我纠结太严重了,本我超我无法调和了,人就要出问题,变神经,神经症。

例如:男人喜欢美女——本我——正常——超我管着他不随便喜欢其他美女。街上出现美女——本我想瞄两眼——超我觉得不能看——自我就会在偷瞄以后再讨好老婆。

本我太多:固着。


3、性心理发展阶段:

①口欲期:0-1岁 满足吃,得到安全。得不到长大会过度吸烟酗酒吸吮唠叨等。

②肛欲期:1-3岁 孩子的快乐是能控制自己大小便。做好后要表演,但不要过度干涉、强化、批评等。比如尿床。

③生殖器期:3岁-5、6岁 女孩会夹腿,男孩摸鸡鸡,好奇自己怎么来世界上。这时家长要觉得是正常的,平和对待,不要有过激反应,不要斥责。过激反应才是伤害。

④潜伏期:5、6岁-11、12岁 对同性感兴趣。男生欺负女同学。对性的潜伏。

⑤生殖期:12岁以后 对异性感兴趣

大人要在相应的年龄适度关注,千万不要强化。给他们足够的空间,适度的放手,这样他会更完善的人格。不然会成为妈宝男、妈宝女。养育的时候要适度放手。不要太精细。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过激反应才是问题。

4治疗原则:

①中立:被众多学派引用

②节制:不谈自己,不自我暴露

③匿名:完全隐藏起来自己,为了避免投射和移情

精神分析中,咨询师为了呈现理想化的环境,几乎不说话,这是对咨询师的考验,憋住不说话非常难。来访者用自由联想,想到哪说到哪。偏人本主义才更注重共情。

5、治疗目标:通过自由联想、解释等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例如,一位来访者每天多次只洗右手,不知道为什么,通过精神分析。小时候,被送到邻居家吃午饭叔叔猥亵他,色情地摸她右手。后来因为年纪小就忘了。长大后,在公交车上,被猥琐男碰到了右手,这个潜意识就被激活了,开始强迫洗右手。这就是通过精神分析将潜意识被意识化了。

精神分析的时间可能很长,几年、几十年都有。曾经有著名咨询师甚至说,如果你要找我做咨询,请提前5年联系我。

6常见心理防御机制(防御是一种自动开启的保护):

①压抑:老板吵你,你压住火了。

②合理化:公交车给自己找个能接受的借口,比如他年纪不够大,很健康,让自己接受,自我安慰。

③情感隔离:情感没出来。比如孩子死了,生前给孩子送饭,孩子死后,依然给孩子送饭。没反应。不是逃避,不是意识到不敢承认,而是像打了麻药,没有了情感反应。

④认同:认同更高位置人的观点。明星、专家说得对。

⑤反向作用:明明吝啬,故意表现大方。明明喜欢,故意表现厌恶。缺少啥掩饰啥。

⑥移情:来访者将生活中对某人的情感转到咨询师身上。例如觉得咨询师像前男友一样善良、懂我。分为正移情(好情感)、负移情(愤怒憎恨等)。对应的反移情: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了情感。精神分析认为移情是咨询真正的开始。

⑦投射:我以为的你以为。一男一女,互相注视。女的问你在想什么,男的说跟你想的一样,女的给男人一巴掌,说流氓! 这就是投射。投射就是将自己的想法认为别人是这么想的。再举例苏东坡的佛印。

⑧退行:本来成年了,表现得越来越像孩子。大人钱包丢了,像孩子一样坐在地上打滚哭。退行是精神分析术语,情绪崩溃是状态的描述。

⑨升华:喜欢打架,去行侠仗义。把不好的行为变成对生活有利的行为。

⑩置换:踢猫效应。情绪带到生活中。老板吵你,你回家打孩子。


<人本主义>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2.罗杰斯:来访者中心疗法(治疗的三个条件: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理解)。和焦点疗法有相似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