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出轨,为什么潘金莲死得很惨,王三巧却结局美满?

历史上的潘金莲是个好女人,但是她在《水浒传》的形象实在深入人心,已经成了淫娃荡妇的代名词。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女人和潘金莲经历类似,结局却大不相同,她就是明代学者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第一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女主角王三巧。不熟悉王三巧的朋友,请容陶靖哥哥做个介绍。

王三巧生有闭月羞花之貌,17岁嫁给帅气商人蒋兴哥,夫妻俩恩爱非常。缠绵几年后,蒋兴哥远出外地做生意,王三巧独守空房,日夜等待相公回家。原定的一年之期到了,蒋兴哥想多赚几个钱再回去与妻子团聚,结果被人钻了空子。

王三巧本来遵照相公之言,只在房中等待,某日,见相公迟迟不归,街上又颇为热闹,便忍不住探出帘来,正好与故事的男二号陈商陈大郎四目相对。陈大郎是走过烟花之地的帅气浮浪子,对漂亮的王三巧一见倾心,找了薛婆帮忙搭线。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大郎终于得偿所愿,与三巧郎情妾意,情意绵绵。

又过了半年,陈大郎也外出做生意,认识了化名的蒋兴哥,蒋兴哥发现大郎竟穿着自家的珍珠衫,明白老婆偷了汉子。他回家后就休了王三巧,王三巧没过多久嫁给了一个吴知县,而陈大郎病死异乡,老婆平氏在巧合之下嫁给了蒋兴哥,并且很恩爱。几年后,蒋兴哥做生意闹了人命,巧合地被王三巧救下,吴知县念二人仍然有情,就让他们重新在一起。

故事的结局,男主角蒋兴哥娶了一妻一妾,平氏是正房,王三巧降为二房。

潘金莲和王三巧都是出轨的女人,可潘金莲最终被武松取命割头,而王三巧却被老公重新接纳,并恩爱了一辈子。她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局?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故事角色之间具体的区别。

潘金莲和王三巧的区别

潘金莲和王三巧都是大美女,都是明代文学作品的女性代表,都偷了汉子,但她们的品行和性格大不相同,作者对她们的态度也不一样。

潘金莲被动不愿意地嫁给武大郎,王三巧主动愿意地嫁给蒋兴哥;潘金莲不爱甚至厌恶武大郎,本就喜欢勾三搭四,王三巧恪守妇道(最初),对蒋兴哥情深意笃;潘金莲水性杨花,王三巧本性不坏;潘金莲主动偷情,王三巧并未主动(其实也不算被动);潘金莲狠心毒杀亲夫,王三巧真心拯救旧爱。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是施耐庵让潘金莲成了千古淫人,是冯梦龙让王三巧知错能改,给了她一个好结局。冯梦龙这么写,因为包括《喻世明言》在内的“三言”,本身就是讲道理教做人的嘛。

蒋兴哥和武大武松的区别

蒋兴哥是帅哥,家底比武大郎好得多,没人欺负,老婆爱他。他和武大郎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做生意,但他没有卖点炊饼就算,他和大多数商人一样选择外出行商。任何人嫁给他,都要忍受难忍的离别之苦,王三巧没忍住,终于给他戴了帽子。

蒋兴哥和武松也不一样,武松快意恩仇,蒋兴哥愿意给人留后路。即使老婆出轨,他也只是偷偷地休妻,没有折辱老婆的面子,还把老婆以前的衣物全数奉还,当作老婆和别人的嫁妆(这么心大的做法,陶靖哥哥做不到,但也不得不佩服)。

如果蒋兴哥是武松,或者是一个脾气稍微爆一点的人,在那个时代,王三巧不死也得残,哪还有机会活得那么好!

王三巧能得到幸福的结局,光凭她和蒋兴哥还不够,平氏和吴知县也起了很大作用。

平氏已经嫁给蒋兴哥一两年,她是否愿意接纳王三巧,这个很重要。古代三妻四妾,但王三巧毕竟是前妻,想重新入门并不容易,如果平氏反对,以蒋兴哥的性格,他也没有办法。

吴知县也是一个心大的主儿,王三巧嫁给他三年,他看到老婆和别人相拥痛哭,当场就决定了“物归原主”,理由是蒋王二人情真意切,并且王三巧正好没有给他生出孩子。

说到底,作者给王三巧安排好结局,是为了表达好人有好报的愿望:蒋兴哥是好人,所以妻妾相伴;吴知县成全有情人,所以后来当了大官;王三巧勇救前夫,所以夫妻团聚。而陈大郎勾人老婆,不仅死在外乡,自己的老婆还成了别人的老婆。

但是,陶靖哥哥认为,王三巧不该有此结局。潘金莲水性杨花所以红杏出墙,王三巧深爱丈夫,却也红杏出墙。从这一点来说,她不是更可恶么!作者给她出墙找了理由,就是丈夫长年在外,她身心都得不到满足,又被薛婆言语挑逗,而且与陈大郎苟合时醉意朦胧,无法反抗。

可是,等她反应过来,她并没有拒绝,反而幸福地与陈大郎保持了半年多的奸情,陈大郎离开时还把老公家里的宝贝珍珠衫送给了他,并且还要跟他私奔!这个移情别恋真的很彻底,她真好意思跟老公复合。

还有,她对夫妻三年的吴知县似乎没有一点感情,她说,如果蒋兴哥被定罪,她也不活了。这是在要挟朝廷命官啊。当现任老公成全她和前任老公,我们也看不出她有多少歉疚。

所以,陶靖哥哥认为,王三巧虽不至于要像潘金莲那么惨,也不应该让一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就掩盖了她的过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样是出轨,为什么潘金莲死得很惨,王三巧却结局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