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需要滋养的,那些没有被滋养的孩子都成了我们眼中的“坏人”——读李玫瑾《幽微的人性》

读李玫瑾《幽微的人性》一书是在年前了,读得并不顺畅,几次将书搁置一旁。起先觉得自己可能是不愿意去看那些残酷的事实,慢慢地发现是厌弃那个在读到那些做着暴戾、变态的罪犯或者嫌疑人童年生活得不到正常引导和爱的时候尽然有一丝丝同情的自己。

说到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师,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二级警监,国内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最初对李老师和她的研究领域产生兴趣是在“圆桌派”的节目,后来买了她的书来看。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对多个全国轰动的个案进行过详细剖析。对当年被大家谈及色变的马某某案件,李玫瑾老师分析说:“很多真相是不能拿出来说的。”

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本不能称之为“书”的书,或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著作。这是根据李老师在节目中的谈话内容,老师的学术著作和论文集结而成的。

《幽微的人性》,“幽微”一词,可见人性之细腻。

根据新闻报道,郑先生一行在西安某饭店吃饭,由于上的一个烩菜口味太重,让厨师重新做。重新上菜后在菜里发现了烟头,要求调用监控后发现,厨师在后厨没戴口罩,而且还向炒菜锅里吐口水。这位后厨是对客人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吗,要做出这样的行为?当然不。可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位厨师在当天经历过什么,或者他的童年经历过什么。

“奇葩说”有一期谈到是否要跟孩子点明童话都是假的,辩手陈凌岳说:“当我小时候对迫害公主的丑陋的巫婆咬牙切齿的时候,我的妈妈告诉我说人没有绝对的好和坏,也许在这个巫婆很小的时候,被漂亮的女孩子欺负过。”也许这个巫婆就是那个没有被爱滋养的孩子吧。

任何的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严惩,都是不可被接受的。那些罪犯的那些不被爱滋养的童年绝不是成人后犯罪的理由。然而,我们在法律制裁的同时,如果能看到一些根源,就知道今后我们的路该怎么走,今后我们的孩子该怎么教育,毕竟他们是撑起这个世界明天的主流人群。

那些早年离家求学,过早进入复杂的认知过程,失去经历家庭温暖形成观念的孩子,往往会有一生的心理空缺,从而缺乏暖意的判断。孩子是需要被善待的,从小得到了善待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善待这个社会。“善与恨都是相互传递的。”

对孩子的善待,绝不是无条件地经济的满足,而是精神方面、心理方面的抚养。家长需要陪伴、需要耐心、同时很有必要了解一些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精神和心理的滋养,是无条件地信任和尊重,犹如一股涓涓细流,延绵不断,温柔而长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是需要滋养的,那些没有被滋养的孩子都成了我们眼中的“坏人”——读李玫瑾《幽微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