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香文化(唐代)

一、盛唐气象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期,国家呈现了海纳百川的磅礴气象,对外贸易繁荣,香料朝贡频繁。

说到朝贡,历代中原王朝自居为天朝上国,圣明天子就应有八方来朝,并有贡品敬上,实际上朝廷不会亏待这种朝贡行为,会赐予相应或更高价格的财物,是一种事实上的贸易行为。

二、唐代进口的主要香药——沉香

从汉武帝起,西域和南方的树脂类香料进入我国,成为贵族奢侈的享受,唐代进口的主要香料是沉香。

四大名香:沉檀龙麝,沉香居首。

沉香是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含有黑色树脂的木质部。沉香产于印度、马来西亚,为进口沉香,能沉或半沉浮于水中,因此得名;白木香(土沉香)产于海南、两广,是国产沉香,大多不能沉水。两者都有特殊香气,味苦,燃烧时有油渗出,香气浓烈。

沉香价格昂贵,上品与黄金同价,主要是宫廷奢侈性消费。传说唐玄宗在兴庆宫修建沉香亭,建材用的是沉香木,与杨贵妃在此赏牡丹,李白做《清平调》三首,“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册府元龟》(北宋时编修,记载历代君臣事迹。)载:“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九月,波斯大贾[gǔ]李苏沙进沉香亭子木材,以钱一千贯文,绢一千匹赐之。”是进贡沉香最多的一次。

三、其他的著名香料

檀香:檀香是檀香科植物檀香树干的心材,原产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上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栽培,檀香树10年以上才形成心材,入药需要生长30~40年。

龙涎[xián]香:是抹香鲸肠内的结石。一些刺激性异物如章鱼、鱿鱼等的骨头,抹香鲸消化不了,肠内产生分泌物和油脂包裹起来排出体外,浮于海水中,经过长期的氧化后,形成龙涎香,捞起干燥后使用,以白色品质最佳。极罕见,价比黄金,一般用作定香剂。

沉檀龙麝中的“龙”也可以指龙脑香,龙脑香,又称“冰片”,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干经蒸馏冷却所得的结晶。

麝香: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分泌物的干燥品。中国是主产地,因有“催生下胎”的功效,成为宫斗戏里的常客。

合香,即调和各种香料制成香饼或香丸。“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多以水沉和白檀为骨,麝香龙脑用作发香与聚香,不同的配方各有妙处。合香出现于汉代,到唐宋时期渐渐成为用香的主流。

四、唐代的香用具

唐代香文化的特点是宫廷的奢侈性用香,所用香料贵重,焚香用具也十分奢华,以金银器和瓷器为主。

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到唐代达到巅峰,金银质地适宜精细的加工,是陶瓷器不能比拟的,最典型的器物就是“香囊”,或称“熏球”、“香毬”、“被中香炉”,主要用于被褥、衣服的熏香。

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西京杂记》 :“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炉,…… 为机环转运四周 ,而炉体常平,,可置被褥,故以为名 。”

这是一种不论球壳如何转动,炉体总能够保持水平的高科技产品,结构被称为万向支架,西方到十六世纪才出现,用于陀螺仪。

汉代并没有出土金属香囊实物,目前所见实物最早的是唐代,数枚均出土于陕西西安附近,如扶风法门寺地宫、何家村窖藏。

另外有一些金属材质的香炉,器型有五足型、六足型、塔型、长柄型等,大多出于佛教遗迹。

五、佛教与香文化的结合

佛教经典《阿弥陀经》中将金、银列为佛教七宝中的前两宝,佛教又称“香为佛使”,敬神礼佛中香不可或缺。

佛事中用来盛放香料的容器称香宝子,或单件与柄炉配置,或一对置香炉两侧,佛教图像中常见。

实物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香宝子最为华美,衣物账碑中记录:“香炉一副并台盖朵带共重三百八十两,香宝子二枚共重四十五两”,出土的实物与账相符。

唐代的香文化随着鉴真东渡传播到日本,香道与茶道、花道构成日本的“雅道”,日本香道讲究严格的礼仪和步骤,在繁琐的操作中达到修心的目的,在中国则是士大夫悠闲的雅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古代香文化(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