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孩子:梳理4种亲子关系理论,接受当下做好心理建设

外出游玩,在高空滑道平台上,遇见两个小孩子,表现迥异。

一个小孩子红着脸蛋,流着汗珠,兴奋的排队等着进入滑道,看得出没有父母陪着。另一个孩子则在一旁哭泣,妈妈还在陪着,原来这个孩子想玩不敢玩,紧张害怕中。

作为旁观者,我们会如何感受,又会想到什么呢。

首先是赞叹勇敢孩子的行为,同时关心小孩子的害怕。

其次就要思考为何造成这个差异,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为何同是5、6岁年龄的孩子,差别如此之大。

那么,我们可以给出这些理论解释:

1、这不是父母的错,是孩子天生气质类型不同。有的孩子出生就是讨人喜欢的外向型,胆大喜欢活动,比如这个勇敢孩子。有的孩子属于内向型,谨慎行事,自我保护意识强,如这个哭泣孩子。还有属于急脾气,有的属于慢脾气。意识到这些,我们会容易接受每个人的“如其所是”。

2、安全依恋类型不同。这也是婴儿天生具有的特点,稍微观察婴儿,会发现三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安全型孩子敢在父母身边大胆探索,回避型孩子与父母有着情感隔膜,矛盾型孩子既想获得父母关注又担心挫折。长大后的表现,安全型孩子独立自主,回避型孩子孤单无助,矛盾型孩子焦虑多。

上面气质类型与依恋类型,真的是有先天差异,也是提供给父母一个信号:自己孩子属于啥类型!


判断出来孩子天生类型特点,或者偏向某个类型,然后就是合理应对,也就是按照孩子自身特点予以细化养育。由此再看不同父母的不同养育方式。

3、四种养育方式。李克富老师文章有个形象举例,假如小孩子摔倒了,第一种妈妈会赶紧扶起孩子,满是害怕担心;第二种妈妈扶起孩子,同时责骂地面不平;第三种妈妈拉起来孩子,不说话;第四种妈妈很冷静,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毫无疑问,这些应对方式反映了母亲情绪是否稳定。

对应有四种家长养育方式,专制独裁型、宽容溺爱型、放纵放羊型、权威管理型。

4、父母对孩子回应,区分为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3方面。比如孩子哭泣,要及时应答,看哪个方面不舒服;对孩子保持情绪稳定一致,不能狗一阵猫一阵;做好高质量陪伴,重点是伴。

记住上面说的这些都是理论而已,或者说是因果思维,这是共性逻辑推理而不是个性具体案例。

为此,要看到一个孩子当下出现问题,不是单一归因导致,都是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仅仅归因于某一个方面。

问题在于,我们都有马太效应心理,即喜欢那些原本就优秀的,而排斥原本就不够优秀的。例如那些不安全型依恋孩子,原本需要父母更多关怀,但父母会更喜欢安全型依恋孩子。

为此,学习上述理论目的,是觉察孩子先天类型基础上,调整合适的应对方式,也就是更加关爱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把人文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具体说,接受当下亲子关系以及个体特点,以有益心理成长为目标,用具体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与孩子:梳理4种亲子关系理论,接受当下做好心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