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孩子有多重要:前6年的抚育 决定后60年的成就》

宋宣和年间,芒山(现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有一个人因盗窃要被行刑处死,母亲来和他辞别。盗贼对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奶汁,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母亲哭着答应后,把乳头给他吮,不料盗贼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了满地,导致她失血过多而死了。行刑的人说:“你为什么如此狠毒?”盗贼对行刑的人说:“我小时候,偷来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亲看见了都会对我的盗窃行为感到高兴,以至于后来约束不了自己,成了惯偷,才有今天的下场。所以我怨恨她,要把她杀掉。"

当时人听说这件事后都说: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俗话说“教育孩子要从幼儿开始”,这一点都不假啊!)


无独有偶,英国的Oliver James(奥利弗.詹姆斯)在他所著的《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参考了大量近现代的精神疾病研究报告、心理学实验,探讨后天培养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开篇即讨论人生是否一出世便由“上天注定”,从同一家庭的兄弟姐妹,到基因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根据大量的追踪报告,得出了后天家庭培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尤其重点研究0-6岁婴幼儿的抚育对其日后人生成就的影响。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作者是英国的Oliver James(奥利弗.詹姆斯),康洁翻译。Oliver James(奥利弗.詹姆斯)是儿童心理医生、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作家、记者、电视纪录片制作人和主持人,被英国泰晤士报誉为“国民心理学家”,出版过多部有关家庭、心理学的著作。

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中,作者总结自己从业多年的见闻,并参考众多精神疾病研究报告、心理学实验,剖析原生家庭带给婴幼儿(0-6岁)在是非观、关系模式和自我界限等方面的决定性影响。从而帮助读者认识自己,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更好地处理原生家庭问题,并探索出更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分三个不同阶段的抚育对人生成长影响来进行解读:0-6月 /0-3岁 /3-6岁

对婴幼儿的抚育是否贴心周到,主要的影响包括:大脑某些电-化学反应模式的形成、大脑某些功能部位的发育、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过高或过低(过度敏感/麻木)。  如果在6岁之前从未接触过任何人类语言,就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因此0-6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在这方面的极端例子,有野外发现的狼孩等为证。

0-6月:家庭存在感、自我认同程度,与人格障碍形成的关系

在婴儿时期,如果物质(食物)供应充足,但缺乏情感交流,这样的婴儿能够健康成长吗?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作者根据大量案例证明,在婴儿期被完全剥夺情感的孩子是很难存活下来的。在已有的39个详细记录的极端案例中,那些在野外被动物养大的,或从小被隔离的孩子,他们没有语言能力、社交能力,而且人格是完全混乱的。

其实,婴儿早期所体验的饥饱感、冷热感、恐惧与安全感只是身体的本能,但在抚育者对这些本能的反应中,比如注视、拍打、声音回应、动作游戏等,婴儿就能区分自我与外界。在这种“交叉知觉交流”中,婴儿建立起自我存在感、自我认同感,这对日后是否产生人格障碍有很大的关系。

0-3岁:抚育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参考了大量研究报告,结论表明,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一对一针对性关爱,孩子的身心发育就会收到很大影响。

在集体性的孤儿院,孩子每生活3个月,发育就会比正常家庭的同龄孩子迟缓1个月。他们的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较少,且心理发育和语言能力也受到影响。即使以后被良好的家庭收养,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成长发育会得到补救,但情感发育很难恢复正常。比如:攻击性、犯罪、多动症、情感上没安全感、自闭症、无差别的友善等。

在原生家庭中,如果婴幼儿没有得到足够贴心的抚育,也可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孩子会更喜欢打架或去欺负别人,对其他人表现无差别的友善(这并不代表孩子有更好的社交能力)。对他人表示无差别的友善,这并不代表孩子有更好的社交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很可能无法与他人建立深厚、稳定、持久的友谊和爱情,更大概率发生滥交、未成年怀孕、青少年犯罪等情况。




3-6岁:是非观、价值观、行事风格的形成/影响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根据弗洛伊德(奥地利的著名神经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理论提出,人有一套关于对与错的信念,它通过内疚和羞耻(由个人道德准则和社会习俗水平决定)来管制“本我”(即潜意识的生物本能和欲望)。我们古代对婴儿时期的抚育研究大多归于“天命”,但在对幼儿时期的培养早有探讨,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的故事。

相传,孟轲小时候,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他们的住所离墓地不远。孟轲和邻居的小孩一起玩,学着上坟的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轲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轲的妈妈就带着他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轲又和邻居的小孩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轲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一所私塾附近。孟子模仿学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轲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

而孟轲长达后终成战国著名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曾子杀猪是孔子弟子曾参言传身教的故事。

曾参,孔子的弟子,被尊称为曾子,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就是他的作品。

有一天,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夫人对儿子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猪还小,杀掉太可惜。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老婆,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说完,就把猪杀了。

儿子曾申在旁边一边好奇地看着父亲杀猪一边琢磨父母的对话,虽然似懂非懂,但父亲曾子的教诲已经在曾申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种子。最终,曾申接过了父亲的大旗,也成为一代儒家大师,“孝德”代表人物之一,培养了包括战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吴起在内的众多弟子。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认为,大多数父母都会尽最大努力来照顾自己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受物质、时代、文化条件所限,没有更完美地抚育孩子;另一方面父母不想孩子重蹈自己糟糕的经历,所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养育孩子。

北宋学者周敦颐有云:“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无论怎样,当自我意识觉醒,即意味着孩子也有责任去决策自己的成长。读《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希望我们了解自身成长的过程,通过自省,从伤害中走出来,吸取爱的养分,矫正自己,成就未来更优秀更理想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对孩子有多重要:前6年的抚育 决定后60年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