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纸》课后反思及培训有感合集

本学期的组内教研课我选择了《神奇的纸》一课。在选这一课的时候,一方面觉得这节课比较有探究性,学生自己动手的环节比较丰富,作为教研课来上的话会比较好;另一方面也比较纠结,因为这一课感觉有很多老师上过了,所以就会有对比性,但是基于自己的课程进度刚好到这一课,就还是选择它。

首先,我说说我这节课在环节上的处理。环节一首先是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思考纸的特点和用处,引出本节课题。

环节二,切入点是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折叠使纸能够更有更大的承载力,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加工,改造使纸能够存在一个订书机的重量,然后对比各个小组的纸的加工改造后的承载能力。得出瓦楞状的纸能够承载更大的重量。

环节三,通过瓦楞纸承载能力更强的特点,然后给每组发放新的纸张,进行折叠瓦楞状,然后进入到课本的实验环节: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

环节四,实验后完成学生活动手册进行知识巩固,使学生能够收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纸通过加工改造性能发生改变,性能改变后的纸能够应用到生活的某些方面制作出具有一定功能的的物品。此处联系生活,瓦楞纸在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五,课后作业拓展,通过前面的实验知道了,纸经过加工改造能够改变性能的特点,延伸我们能不能有其他的方法进行加工改造纸,引出纸抹上油后的防水性。

接着说一说这节课上完后存在改进的地方:

1.这个班的学生大部分是看过之前书上的内容,所以在自主探究折叠纸的时候,有一半的小组是直接折成了瓦楞状,我觉得我应该提前预设到这个问题,然后在开展这个活动前说采用不同的折叠方法,支持折叠的创新想法。

2.我用的是同宽度的工具箱来做的这个实验,因为四周是封闭的,所以我觉得效果不够那么惊喜,如果改成桥墩似的物体效果会更好。

3.我的环节中有挑战更重的物体,但是当时在上的时候感觉时间稍微有点紧张了,就没有加进去,这一点有些遗憾。虽然教学目标从最后的总结中看得出来孩子们达到了,但是感觉把这个环节加上的话会更出彩。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同样的瓦楞纸承重不同的原因。

4.上次区上培训,有老师说到,课的大改一定是在第一次试讲之后,我这次深有体会,我这次上了两次后的大改,再试讲变动后的课,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让改动过的课只适合讲一次,而后再有的想法又不敢确定加不加,所以会感觉有所欠缺。所以课的大改一定要在上完第一次后就好好斟酌。


今日新教师培训反馈:

本学期开展的多次培训,收获满满。我将着重在备课、上课、听课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是备课方面,通过本学期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教学目标这个教学内容更具体了,不再是曾经那种茫然的状态了,现在的我更清晰备课时的教学目标,针对着教学目标进行备课处理各个环节,使这个环节是能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而不是无意义或想当然的。

其次是上课方面,我在上课前都会先对照着教学目标来想一下自己的上课环节,然后在课上的时候才会很清晰的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加上这学期参研了课题组,每节课后的测评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展开的,很能反馈当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对于老师们每次评课提到的新教师的课堂评价及时性,我也在自己的课上参考了同事甘晓锦老师的评价表格,落实到每个孩子,可以看到孩子们上课的发言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接着就是课堂上对孩子的及时反馈,我开始有自己术语,例如:用词越来越科学、越来越有小小科学家的样子了等等。对于课堂上我没办法准确回答的问题我也不再逃避,而是给孩子一次当小老师的机会,请他回家查阅之后下节课来给同学们分享,当然我也会在课下去学习然后下节课反馈给孩子们。

最后是听课方面,自己不再是像一个无头苍蝇了,参加这学期的培训,每次听课结束后大家的评课其实就是给我的听课示范。特别是艳姐之前说的那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听课就是要对比执教者的教学目标,看一下她是否达成了,是如何达成的,对于教学难点是怎么处理的,这就是我们要听和学习的地方。例如今天梁老师的课,梁老师把海绵和布带到课堂,让孩子感受透气性值得学习,以及讲课顺序得调整也是她处理的一个亮点。(其实还有一些感受,但感觉写太多了就先这样吧……)

通过这学期区上的培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提升,感谢区上给我们新教师提供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有方向,不迷茫,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神奇的纸》课后反思及培训有感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