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格

      人格,是实际的,也是抽象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格,这里将它分为三类,即做人的三重境界。

      第一类人,几乎没有人格,完完全全地活在别人的眼中,大脑极其懒惰,意识空间里基本上全部是被动思维,主动思维如凤毛麟角,唯一的动力是外界的刺激,并且这个刺激的阈值非常高,需要达到足够的量才能够勉强地产生一丝行动。脑子像是锈住了的大风车,需要极大的风力才能推动。他们的得到完全从他人身上获得,由于其自身意识里没有主动思维,因而不会创造出价值,其自身的一切得到均获取自他人,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而对他人进行索取这件事,则是其为数不多的主动思维有所波动的地方。此类人内心极度卑微、懦弱、慵懒、虚伪,法律和舆论是其行为和想法的主要约束力。

      第二类人,没有足够健全的人格,人格让位于利益,意识空间中有一定量的主动思维,这些主动思维主要存在于与他人接触时的精致索取,也就是在索取的过程中能够创造一定的价值。他们主要的动力是外界刺激,这个刺激的阈值较低,能够即时地应激而动,做出自身行为上的改变,对环境有着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将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发挥到极致。脑子像是涂了润滑剂的大风车,有一点风就能动。但因其主动思维完全由外而生,因此,此类人有着较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却没有改造环境的能力。

      第三类人,有着独立、健全的人格,意识空间中主动思维是主体,动力完全来自内部的理想信念,有着坚强的意志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严谨的规划、明确的目标,自觉自律,对他人谦虚真诚,眼中只有目标。能够及时地调整自身来适应环境,以更好地达成自己的目标。他们自身全部的动是主‘动’,是三思而动,以思维引导语言,以思维引导行为。因其意识空间中基本上全部是主动思维,因此思维力时时在创造价值,对环境有着较强的改造能力,其个人的得到完全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他们立足自身,实事求是,能够时时对他人保持足够的尊重。任何时候,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保持均衡的运动速率,对任何问题先是思想上解决,再是行动上解决。像是装有发动机的大风车,无论外界环境如何,都能够从心而动。

      中医上认为人体即宇宙,阴阳五行能够在人体上得到完全的解释。其实思想世界何尝不是一片宇宙,人的内心很大,甚至远大于这个现实世界,有的人能够在某一刻进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却在整个生命周期都未曾进入。如果将自己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看做一扇门,那么第一、二类人在门外,第三类人在门内。其中,第一类人离门很远,第二类人离门很近。

      在门外的人,主动思维少于被动思维,被动思维能够常态化地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思维发挥作用则需要外界环境达到一定的条件。离门越近,越适应环境,表现得越积极主动,大脑越活跃,对于外界的变化越善于发挥能动性,越能够控制自己在不同情形下的注意力。在外距门由远至近的过程,是主动思维不断克服惰性思维做功的过程,是主动思维比重不断增加、被动思维比重不断减少的过程,是人格升华的过程。对第二类人而言,充分适应了外界环境,便有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对自身的思考,有效具备了进入到第一类人的条件。

      进了门,便拥有了独立的人格,此时主动思维多于被动思维了,不需外界的约束能够自发地思考、实践。但需注意的是,对于智力不足够高的人,在内心世界中不宜走得太深,否则没有了足够量的外界影响,很容易迷失自己。因而,站在门内观现实世界,睿智、豁达,是最好的状态。理想信仰、品格信念在于内,人情世故、人性把握在于外,对外的把握根本上是对内服务的,首先是立足内心,紧紧围绕着理想信念、坚守着品格和目标,然后才是在人情世故中的自处和把握。如果只有人情世故而没有理想信念和明确的目标,那便是在门外了,是没有灵魂的人;如果在门内了,却不向外看,没有很好地处理人情世故,则是把自己的灵魂禁锢住了。

      无论是只关注外,还是只关注内,都会走进死胡同,只有既关注内、又关注外,先关注内、再关注外,关注外服务于关注内,才能够使自己的生命向前发展。中国几千年来的儒家思想,深深扎根于人们思想意识里的,更多地是门外的人情世故和为人处世,缺少了对自身内心的认识;而西方人的思想,更多地立足在门内,对外却很单调,无法做到与外界的和谐统一、融为一体。

      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必然都是站在门内的人,因为只有先认识了自己,才能够认识他人,才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这个世界。对个人而言,立足自身,实事求是,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奋斗、创造,实现目标,是生命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