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19天

        今天我阅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二辑第13一16节

        心理加减法不是数学中的加减法,严格的服从可逆原则。人的心里总有那么一种倾向,习惯得到,而不习惯失去,这并非是所谓的自私,这只是千百年来人们为适应生存而积淀的一种文化,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关注我们的所得,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天下英才未必个个是状元。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完全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学业智力主要考察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而成功智力则是包括创造性能力,分析性能力以及实践性能力。据研究表明,那些十名左右学生的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基本上都保持协调、平衡,其成功的概率也高。现在很多著名企业在选用人才时,采取了"四不惟”和"四惟”的择才标准,即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职称、不唯身份,惟品德、惟学识、惟能力、惟创新,真正实现不拘一格用人才。这也启示我们老师、家长在评价一个学生的时候,不能唯分数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以人人都能成功为教育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智力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多元化评价。

      我们似乎都有这样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所以我们要充分的利用这种禁果效应,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它对学生的吸引力,比如说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如果我们一味的禁止男女生的交往,反而使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涂上一层诱惑的色彩。我们可以积极地利用禁果效应,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防止孩子的逆反心理,要运用科学教育的方法,让科学民主的沟通架起心灵之间的桥梁。

        我们在考试前,总是会出现一些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总是不够有信心,生怕自己答错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也有的人却过分地特别关注,甚至会出现焦虑心理,其实我们正常人都会有这些类似的情况。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建设性的活动,去调整身心,改变学习方法,增强应试的技能。这样会有利于我们从焦虑状态中迅速走出来。每个人在一生的学习生活中都不可能不碰上限制自己自由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接受自己原先难以摆脱的强迫念头,忍受因强迫问题带来的痛苦情绪,包括接受自己的内心冲突。悦纳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切实做到为所当为,要学会带着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去生活,带着问题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1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