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写文的确很难。如何将所思所想变成文字,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中国文化讲究的是意境,更难用直白的文字讲解出来。西方古典艺术青睐写实,无论希腊罗马的大理石雕像,还是文艺复兴时期传世名画。中国古典艺术仅仅泼墨数点于宣纸上,随其任意扩散洇开,别有一方风味。文章也是如此,唐诗宋词短短几个文字便能让读者脑中生成活灵活现的画面。

要我说东方文明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远远深于西方。高度浓缩、凝聚、升华、意会,讲究的是文字的通感和语感的优美。因此写文要难的多。

自古以来说文解字就是社会精英的专属特权。不经过专门的训练学习无法入的法眼的文字。所以当今大家提笔却无从下手,往往自叹不如。殊不知高手又是经过了多少困苦的磨难方走到今日。

大概写作就从来没有什么简便的方式,更不要提捷径。如果记住了一个方法能够快速帮助人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字,但对于文字的输出没有实质性帮助。想来文豪李白、杜甫、柳宗元之辈终其一生也不知道乘法口诀这等渐变方式,可文章写的仍是个顶个的棒。

其实真理就存在于朴素的事实中。古人云,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力。”其实绝佳的文章已经好端端的等着你去发下呢!何为好文章,不过是在描述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事情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个最佳的文字组合去适应某类读者。作者只需要用心却发现找到,或者说最大限度接近这个理想中的完美文字组合即可。仅此而已。满腹诗书的人很容易就写出了精彩作品。他并没有刻意去模仿任何一个大家作品,而是海纳百川,掌握了不同名家对于不同事物叙述的风格,充分享受了每段文字的韵味和旋律,或激昂或含蓄,或直白或隐晦,久而久之这些风格就会不由自主地自我混合,生成了独一无二的特色,也就是这个人的文风。有点像基因的结合,来自不同的母体相互结合生成全新的基因,既有母代传承,有发展出新的特色。只有不断的混合杂交,才最有可能接近完美文字。

如何能够无限接近这个组合呢?别无它路,唯有用心读书,培养文字的感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已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古人对于阅读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很直白的传递给自己的后辈。再者从大量简友的关于如何写出好文章的建议都提到了,多读书!真理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

是不是只要多读书就可以写出完美的文章呢?大概有许多人是这么认为的吧。所以总能在推荐中看到许多速速读书法的介绍。透露出不愿付出,不愿辛劳,坐享其成的思想哦。如果仅仅看书就能成为了不起的大作家,那么在古代皇帝,这个坐拥全国的男人一定是文学大师。可是历史上昏君糊涂蛋居多呢。读书是件苦差事,绝不是划划水就能做完美的。

一定要用心读书,而不是傻读书。一定要充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韵感,发现运用文字的方法,思索文笔流转的技巧,考究点睛之笔的绝妙,让其深深刻印于心,成为自己文库中的一部分。长久以往,必能笔下有神,妙笔生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