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八回,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情节。当时贾宝玉最漂亮,也是最聪明的丫鬟晴雯含冤病死,宝玉从另外丫头的口中得知,晴雯死前直着脖子叫了一夜的娘。晴雯与宝玉关系极好,因此宝玉不愿相信晴雯临终时居然没有提到自己。

正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晴雯光风霁月,却被污蔑与宝玉有私。宝玉虽喜欢她,关心她,到底也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心高气傲的晴雯在病终前孤卧病榻,只能从对母亲的呼喊中获得一丝慰藉——哪怕她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在母亲的腹中,孩子被安全地包裹。初降人世,婴儿享受温暖的怀抱。大多数幸运儿,还可以在童年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这是人生中难得的无忧无虑的时光。慢慢地,我们开始渴望挣脱温柔的樊笼,去会一会这个世界。慢慢地,我们也开始面对种种求而不得,爱而别离,憎而相会。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时我们才意识到,人生原来是这样一条荆棘之路。人穷则反本,“穷”是“尽”的意思。在我们遍体鳞伤,走投无路之际,能给我们贪恋的,不就是那短暂而遥远的美好吗?

当然,很多时候还没到这么严重的地步,仅仅是在披荆斩棘的征途中累了、倦了。这时回头看看,心也会为之触动。为什么“朝花”总要“夕拾”,因为已近黄昏,无力向前,不如坐下来静静地反刍往昔。很多老人喜欢如数家珍般,一遍遍给子孙讲过去的故事,讲的时候眼中有光,也正是这个原因。

老人们讲的,当然不会是自己的婴儿时期,也不会仅仅是自己的童年光阴。他们一生中值得骄傲的业绩,值得追忆的情感,都会是讲述的内容。可见,最根深蒂固的“本”固然是出于天性的父母之爱——晴雯之死便是明证,但我们完全可以扩大“本”的范围,让更多优质的回忆成为生命之水的源泉。“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恐怕道出了个中真意。

遗憾的是,也有人一遇困难就呼天抢地,一有劳苦就哭爹喊娘。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力,更没有勇气和担当,去走出自己一方安逸的天地。更有一些人,不仅自己不走,反而看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挥动自己的“本”,高声疾呼:“错啦,你们都错啦!”他们厚古而薄今,觉得日益发展的社会缺乏当年乡村的淳朴,缺少昔日民国的大师,断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根。他们,是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无情地批判着高楼大厦中丧魂忘本的行尸走肉。

游子思乡,落叶归根。这是生物的本性,也是自然的温情。但我们应该看到,未能破壳的鸡和无法出蛹的蝶,这个世界没有它们的立足之地。我们更应知晓,时光无法倒流,自己亦无法重新化为婴孩。

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中,机器人吉斯卡为了促使人类飞往星空,建立遍布宇宙的广袤帝国,不惜毁灭人类的摇篮——地球。

它破坏了人类的根本,也拯救了人类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