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汇能二班”新员工线上专题训练营的问题回复:自律和不自律能带来什么?

关于“汇能二班”新员工线上专题训练营的问题回复

1. 接龙提问

2. 问心无愧

3. 自律与不自律会带来什么?

回复:

自律可以让你多点吹牛逼的事情,尤其是当自己不够牛逼的时候。

不自律可以让你得到释放,尤其是我们被生活捶打的时候。

自律可以让普通人多点做成事情的可能性,然而也未必100%能做成,或许自律是很多普通人安慰剂。

不自律可以让很多没有做成事情的人多点理由,当然也可以让一些天才去吹牛逼,随便做做都能秒杀终生。

自律和不自律就是自己要选择的两种生活方式,木有对错优劣,我不认为每个人每件事每个时刻都要做到自律,我们只是中肯地面对自己,问问自己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做到自律?哪些事情可以放过自己让自己“浪荡不羁爱自由”。

4. 衡阳分公司-王彩玲 :坏习惯去了又来,如何控制?我想知道杨老师面对自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勉励自己的

回复:

我们总希望有“一招杀敌”的秘笈,然而,事实是,即使用一个招数把一个敌人杀死,新的敌人就又冒出来了。

就如张文宏医生关于新冠病毒的解读:我们要做好和病毒长期共生的准备。我来引申一下,我们要做好和坏习惯长期共生的准备。

对于坏习惯来了又去,借助《总体战》中的一句话:战争以一方丧失战斗意志为终结。

如何勉励自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一息尚存决不放弃。


5. 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方法克服坏习惯,比如说不自觉刷手机,然后就忘了看手机的初衷

回复:

不自觉刷手机是正常行为,因为所有手机功能的设置有大量的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的参与,目的就是让你停不下来,作为普通人,怎么能抗拒那么多大师的杰出设计。

我能做到不刷手机的时候就是讲课的时候,因为不能动手机,由此可见,让自己有重要的事情做才能远离手机的诱惑。


6. 邵阳分公司吴群群 想问老师,怎么改善拖延症的坏习惯

回复:

拖延症什么时候成了一种“症”或者一种需要克服的坏习惯?可能是被某些专家命名之后。

可以说,我们自带的都是拖延症的基因,试想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正在大森林游荡,那些听到外面的风声就立马跑出去的,大多有去无回,所有活下来的基因都是躲在山洞里懒得出去的那种,(关于基因的原理推荐大家读一读《自私的基因》,你会对自己更多释然和包容)。

想想看,你什么时候最不拖延?一般都是有“deadline”的时候,就是说下周五要交一篇报告,一般而言到了下周四晚上才会文思泉涌,就如我儿子这几天在疯狂补暑假作业一样。

给自己要做的事情设定“deadline”是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如我给自己每天设定的一篇笔记的打卡。

7. 如何长时间的推迟满足感

回复:

这里的“长时间”有多长?一周?一月?一年?一生?每个人的时间颗粒是不一样的,我们只能在自己承受的基础上去适度延长。

“逃避痛苦”和“追求快乐”都是人性,如果想要逃离的痛苦程度越深,如果想要追寻的快乐越大,我们能承受的延迟满足就能越长。

你的痛苦和快乐只有自己知道,何况,如果自己觉得没啥痛苦要远离,没啥快乐要追寻,何苦要折磨自己延迟满足呢。

其实,我想说,如果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选择,谁愿意选择苦哈哈的推迟满足。所以说,推迟满足是反人性的,只能短时间为之,长时间真心难,当然那些长时间能做到延迟满足的,都是神人。


8. 怀化+潘君 想请问杨老师,有什么好方法能在较大的场合发言很好控制自己情绪?

回复:

在较大的场合发言,可以说所有人都会感到紧张或者恐惧这种情绪,如果有人说他压根不紧张,那我会很负责人地说他在说谎。

在公众面前发言感到紧张是植根于我们基因里面的,试想远古时期当我们的祖先面对一群目光炯炯盯着自己的人,会是什么感受?一定会觉得要被吃掉了太危险了需要赶紧逃跑,从而你就可以理解为啥站在公众面前手脚会抖大脑会空白了吧?因为身体的能量会为了逃跑自动转移到手脚,大脑因为缺乏能量而导致一片空白让自己准备的东西都忘记了,而手脚中因为聚集了能量但又不能逃走还必须要站在台上,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手抖腿抖把能量卸掉。(再次推荐《自私的基因》,对我们人体自身多点了解。)

基于这种自带的紧张情绪,我们需要做的有以下几件事情:

1、学会和紧张情绪和谐相处,而不是回避,在课程中我们提到过“看见即是降伏”,有时候在公众面前直接承认“我现在有点紧张”会让自己放松下来,也会让台下的人对你更多接纳;

2、越是陌生的环境越会让自己紧张,想办法让自己提前熟悉环境,包括听众;

3、对自己的发言内容要更加熟悉,更多准备和练习,保证自己在大脑一片空白时凭细胞记忆也能顺下来,可以借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举例说5月份我被朋友邀请发表20分钟的演讲,我一共写了6遍讲稿,在上台之前起码熟悉了20遍;

4、在听众中找到面善的进行目光交流,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9. 邵阳分公司杨熙 自律前,中,后的感受

回复:

自律前:觉得这是一件超级牛逼的事情,感觉可以让自己脱胎换骨再世为人。

自律中:觉得这是一件超级没意思甚至说没价值的事情,偶尔会怀疑自己偶尔会想要放弃。

自律后:觉得这是一件超级平常的事情,就如同每天的吃饭睡觉一样,没啥值得吹牛逼的,当然也是因为自己没有脱胎换骨再世为人。

那为啥还有修炼自律这件事情?起码让我们在极度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想要彻底躺平的时候觉得自己还能做点事情还有点价值。


10.一味的付出但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回报,这时应该如何抉择?

回复:

我们过去以为“一味的付出”就应该达到我们“预想的回报”,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有一个说法叫“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坚持一万个小时,他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事实上,无差别重复一万个小时还是不能成为高手,想想看家门口下一辈子象棋的大爷大概率不会成为顶尖棋手,相反还有可能一直都是臭棋篓子。

刻苦和勤奋固然重要,然而成功的关键不只是刻苦和勤奋,还得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推荐“刻意练习”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读《刻意练习》这本书)。

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①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积跬步以致千里;②保持专注,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你的任务上;③需要反馈,反馈会帮你搞清楚哪方面不足,离目标有多远;④走出舒适区,不走出舒适区永远无法进步。

刻意练习又超越于有目的的练习。首先,刻意练习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次,刻意练习需要一位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其三,有目的的练习区别于天真的练习。天真的练习只是埋头重复,无法实现个人提升。

当然,如果你参照了“刻意练习”的方法依然没能获得成效,那就放弃吧,说明这件事还真的不适合我们做。


11.邵阳分公司 赵尔文 :想问问老师,在大场合应该如何克服自己紧张的心理

回复:参照问题8的回复。


12.娄底分公司梁玮 :自律中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定的毅力来维持的(使命感不强烈时),那是否可认为毅力是自律的形成的重要支撑,是的话与杨老师您所说的自律认知误区第四点是否相矛盾。

回复:

关于矛盾,用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句话:检验一流智商的标准就是在他的脑海中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然而他却依然能够正常行事。

如果你觉得“使命感不强烈时”需要毅力那就用毅力去养成自律的习惯,这需要你的践行,如果通过毅力可以养成自律的习惯,当然最好啦。

我所说的“自我管理≠非凡的毅力”,更多是因为自律的习惯是长期的行为,毅力这东西很难支撑长期。我为啥知道?因为我凭毅力做到过三年4点钟起床,我凭毅力做到过每个月跑150公里,我凭毅力做到过20天减10斤,然后呢?没有然后,生活该是啥样还是啥样,那些事情仅仅是做过而已,没有成为我真正的自律习惯,而我的每天一页手写笔记竟然持续下来了,为啥能持续?因为不需要毅力,这件事情很简单又是我发自内心想做的。



13.老师可以推荐做那些自律的事情吗

回复:

在开课我就在PPT中写到:自律的底层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使命感和责任心。

价值观是你判断事情的重要程度或者对错的标准,也只有你自己知道,每种价值观都有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你只能选择一种,这个选择只能你自己来做,因为每个人只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使命感的直白解读:你要如何使自己这条命?就是说你打算每天怎么耗费掉这24小时,这也是你自己的选择,我的快乐不代表你的快乐,甚至说我的快乐耗费时光的方式说不定是你的无敌痛苦。

责任心就是你要为自己的人生负担起多大的责任?借用课程中提到的“重孙辈法则”,你希望你孙子的孩子怎么来缅怀你?

认真去生活,用心去工作,在不断的挫败中找到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在不断的向往中找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不急,我们还年轻,有大把时光可以试错,可以尝试,顺便说,我是到了36岁之后才慢慢找到自己值得自律的事情,好汗颜,所以,加油,年轻人,未来可期。


14.永州分公司 冯智力 自律能养成文明习惯吗?

回复:

从提问类型来讲,这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式提问,也就是说我的答案已经被锁死在“能”或者“不能”。

如果在提问中想要确定自己的答案,就可以使用封闭式提问,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那么可以采用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就是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

关于自律是否能够养成文明习惯?我会觉得这两件事情的关联并不是很大,如果非要强关联的话,那就是都需要“自我约束”,只不过自我约束的方向是不同的,自律的自我约束更多是为了让自己更舒服变得更好,文明习惯的自我约束是为了让别人更舒服。


15.衡阳分公司-阳卓君如何通过自律把想做的事情变成正在做的事情

回复:

用曾国藩的话讲: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拆解开来,变成不需要毅力不需要难度的小事,然后就是曾国藩说的另一句“日日不断之功”。

在课件中我分享过乔布斯的那句话:做梦的人和做事的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马上行动。

从今天就开始做吧,那么这件事情就成为了正在做的事情。


16.自律要人监督吗 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吗?

回复:

“自律要人监督吗”,这就要谈谈自律和他律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来讲,自律和他律不是截然对立的,有时候他律还会有助于自律的行程,这就如自己不愿意跑步,然而加入一个跑步的社群还交了对赌基金之后竟然开始了跑步并且成为了自己的自律习惯。

他律的力量非常强大,想想看学校教育就知道了,不管当年的我们有多么的不爱学习,在老师和家长的他律之下我们都“自律”地学习,起码是表面的自律,然而,这种他律会不会真正的让人自律,想想看没有老师和家长的他律之后,还有多少人真正地热爱学习。

“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吗?”,根据学习圈理论,一个人想要有真正的进步,就要不断地跨出我们的舒适区进入到学习区,一个人真正的自由就是让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地扩大。

在舒适区呆久了会有“空虚无聊寂寞冷”这样的感受,如果能够承受,当然可以一直呆在舒适区。


17.怀化+肖健航在性格冲动的时候,如何自律自己呢

回复:

性格冲动的时候需要的不是自律而是情绪管控的能力。

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性格冲动之后分析下,我们的情绪由何而来?到底是什么触发了我们的情绪?如果下次再次遇到同样的事件,我们该如何转换我们对这样的事件的看法从而去改变情绪。

心理学家艾利斯有个关于情绪管控的ABC理论,艾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如果非要在性格冲动和自律之间找点关联,那就是让自己在每次性格冲动的时候做到主动分析自己。


18.永州分公司 陈豪 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上的自律?

回复:

通过这个问题我可以这么理解么?有些工作上的自律会影响到了生活,例如今日是今日毕就会导致加班不能按时回家,或者说有些生活上的自律会影响到了工作?例如相对要健身要学习要早睡早起这样的生活习惯影响到了工作?

我只能说这世上哪有平衡?即使是平衡也只是暂时的,很快就又会失衡,我们就是在动态的失衡中不断地去调整从而达到平衡,这样表达有点拗口,举个例子,就如骑自行车,每个动作拆解开来都会让自行车失衡,然而连贯在一起就会让自行车保持平衡。


19.永州公司+王志雄如何通过一律,长期推荐自己的计划呢?

回复:

这个问题我可以理解为笔误么?“如何通过一(自)律,长期推荐(进)自己的计划呢?”

可能这个笔误就是不小心,不过我们要学会从自己的不小心中去复盘自己的做事习惯,所有的大事都是由小事累积而成,所以才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如何“如何通过自律,长期推进自己的计划呢?”那就是每天做好一点和计划相关的小事就可以啦,例如在下次发送任何信息之前都检查一遍,例如在提交报告之前再复述一遍,例如在发任何一条朋友圈的时候都打一遍草稿。


20.衡阳分公司–周庆钧老师每天早起是定一个闹钟还是定好几个

回复:

我会习惯性地定两到三个闹钟,例如打算6点起床,我就会在5:50定一个,6点定一个,6:10分定一个。

其实,早起与否和定几个闹钟没啥关系,我们很多时候无法做到早起是因为早起后木有值得期待的事情要做,或者说木有必须一定要完成的工作。


21.怀化分公司杨登中 自律和现实冲突要如何调节两者关系

回复:

自律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现实生活更美好么?有冲突咱就去调整,当然如果你能改变现实那是最牛的,然而大概率只能改自律。

我举一个自己的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心态问题,认为自己只要一天做不到自律就“破功”了。就如你决定健康生活晚上清淡饮食加运动,然而正好碰上部门聚餐或者同学聚会,难道你要在餐桌前用喝水替代喝酒?如果你真能做到他们还能包容,那当然最好啦,不过我怀疑以后大家再聚会就不会叫你啦。(我发现我自从开始恢复正常吃饭喝酒之后,我和朋友们都更开心啦,由此可以知道杨老师之前所谓的自律和现实发生了多么大的冲突。)

我们要不要坚守自律?当然要,只是这种坚守更多是自己的事情,不能给周围的人造成麻烦,而且这种坚守也不是说需100%的完美做到,只要做到大概率就行,具体多大概率算大呢?根据我们大学学过的概率论,小概率一般在30%以下,大概率在50%以上。也就是说,生活中我们能在一半以上的时间做到自律就已经算做到了,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提高这个做到的概率。(即使我说我恢复了正常的吃饭喝酒,那也不是说我天天都是大餐和喝酒,每周安排两次还是可以的。)


22.益阳分公司-方欣  自控 自制 自律 三者存在着什么关系?如何可以消减在这过程中产生的焦虑

回复:

“自控 自制 自律”这三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自控和自制是自律的基础,是练就自律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哪怕是一个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都要慢慢学会自控和自制,正好明天就要开学了,大部分孩子在暑假中都是优点放飞自我的,然而一开学就要努力做到“自控和自制”,但这不能说孩子就自律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二是做了之后渴望快速看到结果。

如何缓解焦虑?快速行动,长期主义,秉承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心态。


23.怀化分公司杨健凯 如何制定一个长期并且合理的方案来养成自律的习惯

回复:

 “长期并且合理的方案”从何而来?更多是来自于“短期并且不合理的尝试”,就连国家政策都在做年年修订,何况我们自己践行的方案呢?

就从当下开始,就从三天的计划开始,就从不合理的践行开始,在实践中去调整去优化,借用互联网公司常说的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就拿我的手写笔记举例吧,我刚开始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画简笔画,每天画一幅,后来觉得太没价值,就开始加了读书笔记,再后来觉得太没挑战,加了练字,再后来觉得太没创意,就加了排版……附上我最早打卡的一张照片,说实话,那时候我也想象不到5年后竟然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24.张家界分公司彭若溪 :自律的人是否自我情绪调节能力都比较高呢?请问杨老师有什么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吗

回复:

自律的人的确可以正向影响到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因为自律的人一个关键特性是能做到复盘,当一个人在情绪来的时候,能够跳脱出去复盘,会很好的帮助自己调控情绪。

具体的情绪调控ABC理论,可以参照问题17的回复。

有效的情绪调控基础,就是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情绪是由何而来,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产生每种情绪的原因不一样,需要的调控手段就也跟着不同,例如悲来自于失去,面对失去我们不自由的就会备上,例如对于岁月流逝的悲伤,例如对于丧失钱财的悲伤,例如对于丧失生命的悲伤,老祖宗其实给我们流传下了各种情绪调控的谚语,例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例如“破财免灾”等等。

关于情绪调控,推荐一本书《情绪急救》,相当于给予我们一些“情绪创可贴”。

最后,我想说,我们是有七情六欲的人类,学会和情绪好好相处是终身的功课。

顺便说,我这段时间读《论语》,对我的情绪调控很有帮助,你也可以试试。


25.如何像老师一样对工作充满激情!

回复: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课程你已经讲了50遍,重复讲第51遍时还有没有激情?事实上,很难再有激情,那为什么大家看起来的老师还很有激情呢?因为这是职业素养。

由此可见,激情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推荐阅读一本书《高能量姿势》,这本书的作者指出,每天你做一些高能量的姿势,你的状态就会号很多,例如双手叉腰,例如高举双手等。

一个人生活中保持长久的激情,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她对未来充满希望,我常说“希望之光点亮生命”。这份希望不仅自己相信,如果一群人都相信,激情必定产生,就如我的激情不仅来自于我坚信80岁那年依然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因为我身边有一群女人她们比我更坚信这个梦想。

从2019年我开启了“时间的玫瑰——倒数第40场主题演讲”,到今年7月18号我昨晚倒数第38场主题演讲,全国各地赶过来100多人参与,下面这张图就是当时庆典的合照。

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一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磨难,然而,就如尼采说“当我知晓了生命的意义,我便可以忍受一切”。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那不仅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还是我们激情的源泉。

26.娄底分公司 陈聪海 如何避免假自律,避免自律和不自律之间的循环

回复:

“假自律”时间久了说不定就成了“真自律”,不是有句话“假话说1000遍就成真话了么”。不过说过假话的人就知道,天天说假话考验的是心理素质,而且要面临着假话随时被拆穿的可能。

生活本就苦难重重,何苦再用“假自律”来折磨自己呢?还是放过自己吧。要想吹牛逼可以找点别的不太虐心的事情做做。

自律仅仅是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适合自己愉悦自己最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变得不自律,是因为我们选择的那些所谓自律项目实在是太虐,超出了我们的暂时承受范围。


27.娄底分公司-曾毅夫自律首先要做到哪几点

回复:

自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自律”。

我们要建立“黄金思考圈”的思考习惯,即思考从内到外分为:why—how—what,普通人思考一件事情都是从“what”开始思考,即需要做什么,而真正的思考者一定是从内核开始思考,即“why”。

每个人想要开始自律的原因都不一样,找到那个必须一定要开始的“刚需”,就是那个别人想要拦住你但你压根停不下来的那个理由。

其次,找到一个自律的圈子,如果你身边的人都很自律,这种潜移默化就会影响到自己。

最后,别太把自律当回事,只不过就是每天做点对自己未来有价值的小事而已,做就行了,管它和自律有没有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汇能二班”新员工线上专题训练营的问题回复:自律和不自律能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