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书 | 一个药圈人的“简单”梦想:为百姓提供更多的抗癌药物

·

《年书》人物

她 是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博士

她是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

同时也是深圳市亦诺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

 最重要的目:治病救人,对老百姓来讲研究癌症治疗药物永远不会嫌多。

·国际领先的溶瘤病毒专家

 ·公司两个产品计划2018年的8月份在澳大利亚首次进入临床

·专注于抗肿瘤和抗感染领域的研究和产业化

01

最近的药品市场不太平,先是电影《我不是药神》重重的拷问了癌症药药价。紧接着爆出假狂犬疫苗。

在深圳有位博士企业家,聚集了一批院士教授,为了一个愿景,成立了“罗兹曼国际医学转化研究院”:做让更多老百姓不仅用的起治疗癌症的药物,而且还提高药效。

她就是深圳罗兹曼国际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周国瑛。

02

周国瑛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用她自己的话讲是比较喜欢呆在一个舒适环境里的人。

求学路上,凭着她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生物系。

原先以为生物系是研究花花草草的东西,学习了以后才知道生物学既可以很宏观,也可以很微观。而她选择了更喜欢的微观生物学。这个专业,也奠定了她日后研究溶瘤病毒药物治疗癌症的事业。

大学毕业后的的周国瑛,来到了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从事着科研工作,由于科研成果突出,早早就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一切看起来那么美。

“生化所在中国当时是最强大的机构,在生化所12年,我认为,是在一个最好的科研机构。”周国瑛回忆到。

当然要评上正教授职称,或许需要到国外去“镀金”。同时抱着增强专业知识的想法,周国瑛报读了芝加哥大学的微生物系。可以说,她是带着少许的骄傲出国的。

然而仅仅是过了不到半年,她的锐气就被打磨的烟消云散。

第一,她的专业从植物病毒转到动物病毒,这是她没有接触过的。

第二,纯英语的环境,让她不适应。

第三,最重要的是科研思路,国外的科研是让学生做主导,教授帮助你完成。而国内是教授手把手指导你做。

种种不适应,让周国瑛每前进一步都付出十分的努力。但她没有打过退堂鼓。

在学业上对她帮助最大的正是她的导师:罗兹曼院士。罗兹曼院士是溶瘤病毒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带学生,不允许学生叫他教授、老板。更多的是平等观念。在专业上,你永远不要说你行。而是要拿出你的科研成果说话。

留美14年,在动物病毒方面小有成就,跟随着导师在病毒研究方面获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发表了无数的论文,同时在芝加哥大学被评为副教授。

再次回国时,她已经从当年的象牙塔走出来。

03

“研究那么多年病毒,还不得不折服说病毒比你人聪明,你找不到靶点,所以抗病毒的药一直在研究,但是真的是很困难。”

在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周国瑛,希望能把实验室的成果应用到临床上

“虽然很远,离药很远,但是有那么一点点雏形,所以这个想法在我心中就一直没有泯灭。”周国瑛朝着这个目标一直努力着,美国的市场环境不太适合这种还没见端倪的项目,而国内政府对这种先进的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很大,特别是深圳,正在着力发展科研转化成产品推出市场的项目。

周国瑛联合了6名美国病毒专业的院士教授,想在深圳办起企业实现抱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拜访了深圳发改委。深圳要在大鹏做国际生物谷。国际生物谷企业入驻的起点特别高,一定是要国际一流的,而且真正的做新药原创的。可以说周国瑛的项目和发改委一拍即合。项目基本确定下来,拿到了4600万元的投资。

研究院的名字是以周国瑛的导师罗兹曼院士的名字命名,第一个表明研究院所做的研究是罗兹曼院士研究的溶瘤病毒方向,第二个也是对罗兹曼院士在这个领域的认可。

溶瘤病毒是通过细胞表面分子入侵到肿瘤细胞中,因而溶瘤病毒治疗的有效策略之一就是要改造出具有特异性的溶瘤病毒,再以那些在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的特异性受体为靶向,将病毒入侵到肿瘤细胞中并行使后续的各项功能

04

企业交到周国瑛手里,从最初的企业建设,人员招聘,科研设备标准,都是她来制定。

2015年亦诺微公司正式运作。经过了三年的不断科研打磨,已经初见进展,有两个产品,一个是加了一个免疫的检查点抑制剂,另外一个加了白介素12,放在溶瘤病毒里边。这两个产品重点解决肺癌和脑癌等。临床应用也将在澳大利亚做第一例。

企业的成果得到了风投机构的认可,找上门来主动投资的人员也是络绎不绝。周国瑛有自己的目标,让老百姓都能用上药,然后把企业带上市

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记录,关注《年书》,关注我们“深圳年书”公众号,邀您聆听观看更多关于年书人物的故事。

·

《年书》是什么?

《年书》是以年为时间轴,以人为核心点,讲述人与这个城市交汇故事的多媒体电子书。

是深圳人共同创造并共享的年度城市文化产品;是具有文献价值的城市年度馆藏;是具有独特印迹的城市记忆;是讲给你、我、他的深圳人自己的成长故事。 


深圳是一座奇迹之城,在炫目的发展成就和耀眼的经济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

《年书》作为独一无二的数字人文作品和与时俱进的图书馆馆藏载体,对代表和引领城市发展的精英人物、对彰显城市独特个性的潮流人物、对与城市休戚相关的普通百姓全覆盖,以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和互动媒介,通过年度人物故事、年度人物专访、年度人物里程碑、年度人物点评等形式,创作可独立传播又汇聚成册的全媒介电子人物《年书》,并以每三年为节点,持续回访更新《年书》,动态记录人物在城市的今天、明天。

所有作品将作为地方人物文献在南山图书馆收藏并借阅。 

·

为什么做《年书》?

《年书》源起于所有的“我们”对深圳这座城市的热爱。 

这个“我们”,是与深圳这座城市有着共同经历的人,是给深圳留下印迹的潮流先锋人物,也是与城市休戚相关的普通人,他们愿意讲出自己与深圳交汇的故事。 

这个“我们”,还是一群擅长观察、记录、表达、传播故事的文化、传媒志愿者,有志于传承和记录深圳城市精神和人文故事,《年书》就是他们创作的作品。

这个“我们”,还是一群致立为城市保留印迹的人,他们来自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的使命驱使,他们不遗余力推动、推广并收藏《年书》。 

《年书》是所有的“我们”对自己热爱的城市的集体贡献。 

项目发起 | 南山图书馆

项目执行 | 嘚瑟咖传媒

采访 |王小佳

编辑 | 嘚瑟咖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书 | 一个药圈人的“简单”梦想:为百姓提供更多的抗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