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都书画文交意义

    中国文化艺术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凝聚着文艺收藏的风云沧桑。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在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同时,也推动文艺收藏的蓬勃发展。

卫都书画文交

    历史上每一个昌明的时期,即是文艺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文化收藏的鼎盛期。历代统治者在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总要大量搜求艺术品,以充实内府收藏。以书画为例,历史上就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集中。唐朝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统治时期,对书画的搜求不遗余力,极一时之盛;宋徽宗尽管政治上比较昏庸,但在书画上却是个天才,对书画的收藏更是如醉如痴,并设置了专门的装裱样式“宣和装”,编定《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至于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内府收藏,可谓达到封建时期的高峰,乾隆时期所编的卷轶浩繁的书画著录书《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便是明证。 艺术品的散失与收藏是此消彼长的。往往在一次次的大规模的集中之后,接着是一次次大规模的散失。尤其是改朝换代之际,艺术品的恶运也随之而来。因此,历代以来的收藏,整体上呈逐代锐减的趋势。但由于帝王能凭一国之力,也能使一些埋世名作重见天日,多少弥补历代的损失。同时,每一时代出现的一些代表作品,得到保存下来,日积月累,使书画文物的收藏,日渐丰富。特别是建国以后,各大博物馆对文物的征集和鉴藏,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私人收藏家的收藏是对政府收藏的有力补充,它们是参与收藏的另一支生力军。这些收藏家一般来自士大夫阶层:有修养、有品位,有胆识,也很有经济实力。他们的收藏,与内府的收藏可以说是呈互相消长的态势:内府收藏的基础,是建立在私家收藏之上的;而私人收藏家的收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又将政府散佚出来的加以收集汇拢,使之不致于长期流落下去,然后,又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机重新流入政府。

私人收藏家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王、谢是当时望族,也是收藏巨富。唐朝张彦远一门,从高祖起就从事收藏,历经五代,所以,他能写出巨著《历代名画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宋元时,私人收藏已蔚然成风。

卫都书画文交

清 朱耷《枯木寒鸦图》

至于明清时期,无论参与收藏的人数、收藏品的质量、还是关于书画收藏的著录、笔记都足以令人惊叹了。

作为收藏品,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以书画为例,齐白石的同一幅画,在70年代值2元,可达到200万元。至于古代的书画,经年累月,其涨幅就更大了。

在现代社会,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相对较低的投入、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经济日渐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历史上靠收藏而成为巨富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明代中叶,因为江南经济的发达,涌现了一大批书画鉴藏家,如文徵明父子、项元汴家族,王世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这些收藏家同时又是著名的书画家,他们的收藏一方面推动着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以及地位的象征。尤其是众多企业参与收藏,充分展示现代企业的层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战中永远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

收藏在改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提升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果说,藏品之于内府,不过是众多国家财产中一部分而已;而对于私人收藏家来说,每一件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每一件藏品的各个细节:色调、神韵都了然于胸,而且熟知关于它的故事和传奇。它的得与失、来与去、聚与散都与你息息相关。

因此,说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备理性的经济头脑的同时,还要有很好的艺术的修养。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绩优股

    古代书画是书画收藏的“绩优股”,古代书画以其自身的质与量的优势,越来越呈现出艺术市场硬通货的属性。历来量少价高的古代书画在书画市场中更显坚挺。古代书画的独有价值属性让这一板块获得更多市场关注。古代书画资源稀缺,行情受市场影响较小。

卫都书画文交

明 周臣《春山游骑图》

古代书画一直以相对稳定的态势逐步上升。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是古代书画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古代书画的价格潜力还远未发掘出来。尤其是古代绘画,是中华文明的结晶。

古画是在古代那种特有的环境画出来的,古代画家笔法高超令今人叹为观止,画作意境极为深远。那种景,那种情,今天已不复存在,只有古画保留了下来。每一幅古画都是一段历史,有人说,站在一幅古画面前就是在跟古人对话,也可以说,拥有一幅古画也就跟古人有了联系。古代的画家们如今都已经成仙,他们的画作也就带有着仙气,放在家中可以镇宅祈福。[2]发扬和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收藏保护我们的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让它们体现出更加灿烂的中华文明,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小窍门

挂字画的窍门

居室挂字画,可以渲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下面教您窍门。

1.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字画的装裱,也要相益得彰,颜色要选择沉稳,与字画格调统一,应突出居室的高雅的品味。

2.忌多求精不论您的居室宽大或狭小,都应该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悬挂字画,切不可将山水、人物、书法、风景一应俱全地悬挂于一堂,贪多求全,会使人感到庸俗、繁琐沉重。

3.色彩应协调字画的色彩选择,一定要和居室、家具的颜色相匹配,才会给人以儒雅的感觉。否则适得其反。通常水彩画宜和淡色墙壁、家具配用,能营造出清新、典雅的情趣。板画和线条整齐、边角突出的家具相配,才能显得沉稳、洁净、整齐。

4.采光合理字画悬挂应考虑采光合理。应将字画放在采光好,开阔的墙面上,像床边、迎面墙、书桌、茶几和沙发等低矮的家具上方,不能悬挂在角落或高大的家具旁。工笔画要放在向阳明亮处,写意的粗笔画可放在光线略暗的地方,否则,工笔画笔画细会模糊不清,写意的粗笔强烈刺目,有失雅致。

卫都书画文交

明 徐渭《墨梅图》

5.高低合适字画不过挂得高过低,应挂在墙壁从上至下2/5处最适宜,因此这个高度与人直立的平行视线略偏高的位置,客人一抬头将字画尽收阳底,舒服、顺眼。

6. 四季常换字画收藏较多,可以按四季有别的原则常换,一则免得字画挂得久,纸质风化变脆;二是有新鲜感又应景色变化。春挂桃花竞放、夏挂荷塘鹤影、秋挂枫红菊黄、冬挂踏雪寻梅,可以营造闲性逸志,也可反其道而行,夏挂梅花经雪,那么盛夏酷暑中会感觉有一丝凉意。

字画永远艳丽的窍门

1、梅雨季节不宜悬挂字画;

2、勿将字画悬挂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3. 注意防虫防鼠;

4. 不能用湿布檫拭,要准备鸡毛掸子轻拭;

5、一旦被昆虫咬破及时修补托裱。

书画收藏小窍门

展玩字画,宜两手提轴,顺势展开,动作宜轻缓。切忌用手托画背,以防使画幅折出痕迹。画轴应在卷紧之后,始可将画带事紧。

画心用纸,从收藏的角度论,以安徽泾县宣纸为最好,且皮料胜棉料,棉料胜竹料,厚纸胜薄纸,生纸胜熟纸。

画心的保管方法。宜在每画心的下面,衬一层宣纸,然后用圆轴卷起,每10至20幅为一卷,存于书画橱内,不宜托心后存放。

珍贵字画不宜存放推积太久,宜时时展玩。盛夏、梅雨及有煤炉的房间,均不宜悬挂字画。梅雨季节须曝晒书画。

书画宜平放于盒、袋、匣、囊、套、函、柜、橱之中,不可竖放,更不可将书画裱件无次序地捆绑或堆放在一起。

书画收藏的防霉防虫法:用少量樟脑、冰片等量溶解于80%的酒精中,配成溶液,再将吸水性强的纸泡在其中2至3分钟,取出阴干后,夹在书画内,即可有效地防止书画霉变、虫蛀。

如果画幅不慎沾了油污,可在油渍处放一张湿润宣纸,用熨斗轻熨烫几遍,可将下面画幅上的油渍吸出一些。

收藏方向

书画收藏的魅力与价值

收藏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人类为了装扮自己,就采集漂亮的贝壳、磨制出精美的玉器,将它们佩带在身上。战国著名哲学家惠施,藏书达五车之多,在当时可谓是大藏书家。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艺术,他并收天下碑帖,在书法界传为美谈。宋代大画家米芾爱石如痴,有一次他得到一块“端石砚山”,竟接连三天抱着此石入睡,时人便称他为“石癫”。清代雍正、乾隆皇帝,崇尚汉族文化,不仅自己舞文弄墨,而且嗜古成性,广为收集民间的珍宝,把它们秘藏于故宫。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国泰民安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民间收藏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民间收藏队伍,仅上海一地就有收藏爱好者近百万,拥有“收藏半壁江山”的美誉。民间收藏组织也相继成立,并且出现了一批私立博物馆。从收藏品种来看,除了传统的古玩、书画、观赏石、邮票、钱币、报纸、书籍、火花等外,已发展到包括磁卡、粮票、门券、酒瓶、连环画、商标等数百种,可谓无所不及,无所不包。从收藏队伍的构成看,不再局限于知识层,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可以说中国民间收藏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收藏活动所以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当今社会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除了国泰民安的背景环境外,这是与收藏活动的自身魅力分不开的。

集知识和欣赏于一体

收藏的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许多收藏品都是历史的载体,从它们身上可以折射出历史的光芒。古钱币爱好者在集币过程中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货币史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如西汉末年王莽时期的钱币为何品种繁多,通过翻阅历史资料,我们了解到王莽沉溺于迷信,为了提高他个人的声威,乱改币制,使得大批百姓破产,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极大的混乱,最终加速了西汉王朝的覆没。还有宋元瓷器上常书写文字。如某些宋代磁州窑瓷器上写着“众中无语,无事早归、常忆离家日,双亲拂背时;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再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等诗句。这些诗句所流露出的思想是与宋代崇尚理学、热衷禅宗以及文强武弱的社会风貌分不开的。而一只元代青花酒杯上写着“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反映出元人纵马天涯、豪放不羁的英武气概和大吃大喝的生活方式。透过宋元两代瓷器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我们就不难找出当年为何成吉思汗入主中原的答案了。许多收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载体,同时更是美的化身。人们通过收藏,可以丰富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观赏石的“皱、瘦、漏、透”,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观赏石的纹理美、图像美,不是诗,胜似诗;不是画,胜似画。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古代陶瓷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此,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佳词绝句。唐代诗圣杜甫在《乞碗诗》中是这样赞美四川大邑窑瓷器的:“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唐代茶圣陆羽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将越窑秘色瓷和千峰翠色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形象地将景德镇青白瓷枕喻作玉枕,再贴切不过了。人们通过收藏,可以丰富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最好的休闲和怡情

人们通过收藏,可以丰富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工余之暇,或河滩沙矿觅石,或乡村小镇淘金;或去古玩地摊寻宝,或到博物馆里取经。流连于蓝天白云下,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对此,古陶瓷收藏鉴赏家马未都先生感触颇深,他在《马说陶瓷》中有这样几句话:“我觉得在古玩收藏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变得安静了,坦荡了……对文物的亲近,会使你变得谦和待人,荣辱不惊,富贵不淫”。“收藏的乐趣是陶冶,收藏像点燃一支香,望着它永无重复的渺渺烟云,嗅着融和着自然气息的清香,像一杯清茶,在恬静地品啜着,身心得到最大的松弛和安逸。”收藏界崇尚的最高思想境界叫“禅”,恐怕指的就是这些。

中国千百年来的收藏观往往注重收藏的文化、精神内涵,忽视或者淡化收藏的经济、物质因素。

        收藏产生升值,流通产生价值,收藏尽在卫都书画文交!

你可能感兴趣的:(卫都书画文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