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度旧雨草堂诗注释

 

《旧雨草堂诗》,董元度著。刊于乾隆四十三戊戌(1778)年末,诗583首,附诗馀11阙,4.83万字。元度以诗鸣世,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他的诗作是重要的历史文献。笔者根据《旧雨草堂诗》电子版,整理《旧雨草堂诗注释》成书,现将董元度简历及该书主要内容概述于下。

三世通籍旧  董家多诗人

董元度(1709—约1787),字曲江,别号寄庐,山东省平原县董路口村人。清康熙四十八年己丑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当时,他的父亲思凝“奉命视学三楚”,他的母亲沈氏,吴兴人。元度生长在一个宦官家庭里,书香门第,食宿无忧。幼年读书宣镇府(今河北宣化);雍正元年癸卯(1723),15岁,到济南府上学。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举人,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进士。他的祖父董讷,字兹重,号默庵。康熙五年丙午(1666)举人,康熙六年丁未(1667)三月,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初任内弘文院编修,官至两江总督,住南京,辖江苏、江西、安徽三省,以负责军事为主,兼管民政,职务全称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两江总督(从一品)。康熙年间山左名宦、诗人;著《西台奏议》《两江疏草》《督漕疏草》《柳村诗集》12卷、《华琯集》6卷。元度之父,名思凝(1663—1723),字养斋,号石帆,默庵公次子;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举人,戊辰(1688)进士;历任湖广学政、直隶分守口北道山西布政使司参议,授通议大夫(正三品);配萧氏、王氏、范氏、沈氏,俱赠淑人;诗人,著《养斋集》《海棠巢诗词》《淮行草》《滇行草》。董路口村董氏,一门三代三进士,祖孙三代三诗人,这是罕见的。

久居济南府  家境渐衰落

 雍正元年(1723)曲江到济南府学宫读书,因年龄不够入学条件,定额以外录取为增广生;是年十月,其父董思凝,卒于宣化府道署,从而造成经济来源中断,只能靠家庭积蓄度日,“犹记吾家旧藏太常仿巨然山水画轴,余癸丑(1733)旅食京师,为得天司寇购去”《苍岩晚翠•后跋四》。度27岁,其母沈淑人病故,他无有依靠,孤独生活。寄庐喜郊游,爱诗歌,《济南杂感》诗曰“漫成秋色澹斜晖,瑟瑟西风白夹衣。几点绿萍随雨散,一群花鸭背船飞。”经常外出游荡,《游东流书院》说:“我昔探奇春已暮,今来饱看秋云树。一年两到武陵源,渔人未便迷仙渡。”30多岁鬓发初白。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乡试中举,元度39岁,仍闲居济南,交友赋诗,《夜雨读朱太史次筠李上舍蟠木联句见示诗慨然感赋》诗曰:“吾乡名士多,山川倍清淑。佛慧数峰青,明湖半城缘。”为歌咏济南名篇佳句。他常年漂泊在外,很少回家,不注意经营家计,家境衰落。

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曲江41岁,乔迁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住在友人朱东江家。《写怀》诗曰:“我本落拓人,性不辨菽麦。饥驱携笔札,浪作天涯客。”瓢泊游荡,以诗为乐。次年《冬日假归留别同人》诗曰:“薄宦情怀霜鬓里,故乡风味菜根中。秫田二顷吾何有,松竹萧萧半亩宫。”赖以生活的二顷田没有了,只有“半亩”老宅院。30年来,生活所迫,他卖光了田产。然而,元度始终精神饱满,潜心读书,交友赋诗,笑对未来。

前进士入庶常馆  头衔合属谪仙人

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科进士,元度44岁。清代翰林院设庶常馆,选新进士之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亦有提前举行者)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谓“散馆”。董庶常曲江,初期比较安心,工余赋诗会友,先后作《退圃张丈座上分咏忍冬藤限韵》《题伏生授经图为毛侍御赋》等诗9首。同年桂林胡德琳说,曲江“既入词馆,诗名噪都下”,寄庐本人也有自豪感,他在《将欲东归咏怀》诗曰:“名刺空馀前进士,头衔应属谪仙人。”唐代士人应试进士科及第的为“前进士”。“滴仙”,旧时称誉才学优异的人,谓如谪降人世的神仙。

乾隆十八年(1753)春,应邀任潞河(今通县)书院主讲,穿梭于翰林院与潞河书院之间。《观察西园王丈邀主潞河书院即席感赋》诗曰:“槐根梦破剩蘧蘧,宾榻依然是故吾……落拓一身常作客,羞夸稽古向生徒。”乾隆十八年冬,游泰山,此后回乡,寄居在故园兄弟家,与侄儿承基闲话,《寄庐书怀》诗曰:“无田漫说径归田,僵卧袁安亦偶然……只愁饥仍驱我去,难辞手版谒同年。”乾隆十九年秋,游邯郸,在《黄粱梦镇谒卢生祠》记曰:“宦海风波叹逐臣,恩仇儿女耐酸辛。如何仙客囊中枕,也有含沙射影人。”“逐臣”,被朝廷放逐的官吏。逐,驱逐。指(董元度)即将被朝廷外放知县。清臣、文学家王昶云:“董元度性情洒脱,不喜欢受人约束。入翰林作宫后,乞假南游,来往苏扬之间,寄居卢见曾官署中最久。”在宫廷上班“不喜欢受人约束”,为自己的仕途埋下隐患。

初仕安远知县  仅一年被罢官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三月,庶常馆散馆,任江西安远县知县,元度47岁。.携眷属自京都乘船顺京杭大运河南下。历经长途航行,十月初,到达安远。十月八日持诏书赴赣州府,换新符;廿三日,自赣州乘舟启行,接着作《登滕王阁》《重过十八滩》,边走边游边赋诗。十一月初,正式到职,任安远知县。仅一年,被罢官。《廉江邸舍述怀》诗曰:“下考方知政掘真,书生原不解临民。”本来,赣州太守沈公对元度的工作比较满意,曾考语有“居官勤慎,听讼明允”之褒。清代,外官的考察,由各省督抚负责,出具考语,上报吏部铨选,除最高级职官由皇帝任命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着规定选补某种官缺。罢官后,又留守一年,办理交接。曲江《无题》曰:“盈盈晓起拜尊嫜,即日新人哭下堂。”又《自题说梦图》说:“匝地槐阴梦破迟,鹿隍鼠穴太支离。黑甜乡里谁先觉,姑妄言之妄听之。”客见而笑曰:“是梦中又添一公案也。”“鹿隍”,喻梦幻虚无;“鼠穴”,指鼠洞,乘车入鼠穴的略语。坐车进入老鼠洞,比喻不合情理,无法办到的事。卷六《转韵三十六句》又说:“同日铨曹下除目,书生难享即官福。”“铨曹下除目”意思是说,主管选拔官员的吏部长官私下删除了我(元度)的名字。元度始终不理解自己为何被罢官。后来(乾隆三十年),董元度题“恭惠斋芳”木匾,署名“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改知安远县正堂加三级记录五次”。这样的政绩,年终被罢官,凸显清代宫廷用人制度的弊端。

乾隆二十二年(1757)秋,离开安远,曲江49岁。他不回家,闲游放荡。先是栖迟江西一年,访友赋诗。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寒食节,造访清江大尹,行政长官野溪热情招待,“署中观剧二日”并作《舟发临江却寄野溪丈》六首。乾隆二十八年癸末(1763)初,游南昌,元度55岁,《再至会城寓楼独居即事》曰:“妻孥烟水外,八口正浮家。”时家累,先附粮艘北归。元度经济拮据,让妻孥北归回家;这时,元度故乡无地、无宅院,妻孥“寄居陶山张丈宅十有馀年”。“陶山”,即张方佳,字陶山,邑人,雍正七年己酉(1729)拔贡,湖南城步县知县,元度的岳父。从此,曲江找同年,以诗会友。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春,应州刺史陶悔轩之邀,到平定州(今山西平定县)考察,历时一年,赋诗12首。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生日放歌》曰:“流光荏苒马加齿,五十八年穷不死。买山无计可归耕,合署头衔老荡子。”“谪仙人”变为“老荡子”,这是被罢官后的无奈之举。又因“买山无计可归耕”,“荡子”生活不可终止。继而又辗转游览济南大明湖、鲁连台等名胜,登光岳楼绝顶观秋水,消遣赋诗,与朋友唱和。《槐花和旋之》诗曰:“恍逢旧雨惊回首,重话三生黯断肠。”“旧雨”,老友的代称。“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又《先大夫忌日寓中遥奠》说:“洒泪遥空送纸钱,南船北马自年年……边徼空留堕泪碑,莼鲈归计竟无期。”他凭借自己庶常馆的人脉关系、诗人头衔,游走大江南北、京畿之地,会友赋诗。马照骑,酒照喝,诗照作,依然儒生气魄。为生活所迫,四处漂泊十数载,也是为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主讲东昌府学  重新参加工作

 乾隆三十二年(1767),元度游荡到达山东东昌府(今聊城市),适逢同年胡德琳任东昌知府,度《题太守胡公觞白图》诗曰:“使君当代文章伯,早饮香名推巨擘。历亭追和杜陵翁,又向任城觞太白。”胡公,清藏书家,爱诗歌。度与胡公,赋诗唱和,过从甚密。在胡公的关照下,乾隆三十四年(1769),在平原城南里许柳村买了一处宅院,“草堂资半出太守胡公之惠”,61岁的曲江,有了自己的住宅。《家中买宅既成写怀》曰;:“冷宦生涯荡子身,故乡初受一廛新。自怜豁齿童头叟,也作求田问舍人。”是年,元度应聘主讲东昌府学。乾隆三十七年(1772),颁布征集天下图书的诏令,曲江《诏征遗书恭纪》:“诏下重泉应拜舞,编成七略敢逡巡。著书莫怨穷愁老,会有孤魂赐第人。”“诏”,指黄帝颁发的命令文告。“征”,这里指征购。“遗书”,前人留下而后人刊印的著作,散失的书。元度《奉檄贡院校书赋呈同事诸君得六绝句》诗曰:“明诏征书下汉庭,潭潭琐院集群英。如何蹑影追风队,蹩躠还容步后程。”“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的文书。元度64 岁应招重新参加工作后,仍主东昌书院,为“东昌府学教授”(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元度是诗人,以诗会友相当成功,先是为胡公作题图诗,心驰神往,真诚相待;胡公帮元度购宅院,转变困局。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元度.65岁,作《和太守胡公依缘园新咏》十二首,吟咏为媒,结缘匪浅。乾隆四十一年(1776)春,元度“薄病”,按着清朝“汉官有病就开缺”的职官制度,失去工作。乾隆四十三年(1778),70岁,应聘主讲保定莲花书院。他克服困苦,自强不息,奋斗终生,可敬可佩。

掉鞅京国文坛  以诗著名天下

 董元度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喜郊游,善吟咏。少时偶然作,中年活跃在京都及大江南北诗坛,从容执笔“掉鞅于术艺之场,游刃于文翰之林”甚可壮也;晚年与南屏商榷文事。读史书,写诗歌,常年坚持不懈。三十多年磨一剑,出版《旧雨草堂诗》。

少时以《春柳》诗擅场。元度成长于济南,常期闲居大明湖,秉其家学,吟咏赋诗。卷一载《春柳》二首,是当时春柳诗代表作。其一诗曰:“鹅黄惊见绿成丛,漠漠含烟障碧空。几处欣看珠络鼓,何人偷系玉花骢。莺声一曲斜阳外,春色三分细雨中。眉自增愁腰自减,可怜轻嫁舆东风”。“识者谓与王文简公《秋柳诗》嗣响壮,而掉鞅文坛,声满京国间(赵佑《旧雨草堂诗•序》)。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乡试中举之后,元度赴京,与同年赋《游陶然亭》《酬纪晓岚同年》等诗,纪晓岚为举首(举人第一名),寄庐与名人唱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董庶常诗鸣京国。乾隆十七年,元度考中进士之后,与同年状元秦鉴泉在扬州赋诗,《弹指阁纳凉分韵得指字》诗曰:“挥尘素心人,分韵乌皮几。即此是深山,忘在扬州市。树留晋贤风,草迷隋苑址。珍重问远师,为余竖一指。”与名人交流、赋诗,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曲江入庶常馆之后,与朋友唱和,《七夕戏咏乌鹊》诗曰:“银河两岸渡无航,辛苦年年驾彩梁。鸠掘巢居偏自验,粉粉乞巧为谁忙。”万廷兰《后序》云:寄庐同年“余同官翰林时,声韵之学,以师事之,名公钜卿,赠答无虚。”“名公钜卿”,有名望的大官和权贵。

编辑《国朝山左诗抄》。乾隆十七年,元度游泰山,与南野、纪昀、历城周永年等山左名流20余人在泰山结“海岱诗社” 皆推坤厚为首。曲江《奉檄贡院校书赋》(注文)记述:“余从事《山左诗抄》之役,诸集强半,曾经校阅。”又《泰山》诗曰:“名山第一奇风月,曾许旬馀作主人”。 “曾许”句意思是,(元度)在泰山编辑校对《山左诗抄》十余天的时间。卢见曾编选《国朝山左诗钞》,“窃不自揆,属同里宋蒙泉弼、平原董曲江元度及诸同人遍搜昭代之诗,上自名公巨卿,下及隐逸方外,莫不毕载。厘为六十卷,每人各附小传,具列乡里出处,间缀名流评骘,备一代之诗史,以昭我圣朝风雅之盛在……卢见曾主要聘请宋弼、董元度担任整理的主要工作。对于这项编纂山东诗人诗集的大工程,惠栋也参加校订”(《惠栋与卢见曾幕府研究》曹江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参加红桥修禊活动。乾隆二十二年春,卢见曾在扬州红桥举行“修禊”活动,于三月三日,聚集文人,到水边戏游,以清除不祥。郑夔、陈撰、历鹗、惠栋、沈大成、陈章等前后数十人皆为上客。卢“作七言律诗四首……其时和修禊韵者七千余人,编次诗三百卷”(《扬州更舫录》)。元度参加了这次活动,《上雅雨卢丈》诗曰:“树帜群推大雅宗,别裁伪体障川东。邗江自昔繁华会,官阁依然淡泊风。”他离开安远之后,曾寄居卢见曾官署中一年多的时间,《自题邗江归棹图小照即用留别雅雨丈并诸同人》曰:“南风五两送归舟,名酒奇书称壮游。计日丘园小休歇,经年湖海太勾留。”元度与卢见曾关系密切,卷七《闻雅雨卢丈葬有日矣述德抒情以当薤露》诗曰:“泪化琼瑰原是梦,鹤栖华表竟无期。从今父执消沉尽,北向临风酹一卮。”父执”,(元度)父亲的执友。

与诸南屏商榷文事。南屏,即杭州南屏诗社。清朝乾隆九年(1744),杭世骏落职归田,以原西湖吟社和湖南诗社为基础,会聚在杭文人、诗僧,共结南屏诗社,寄情山水,歌咏太平。乾隆四十二年(1777)冬,董元度与申南屏、梅皋,在会城(山东省会济南府)商榷文事。申南屏,即申发祥,钱塘(今属杭州市)人,新安县令。梅皋,即万廷兰,字芝堂,一字梅皋。南昌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官至通州知府。后因朋友出事受到牵连,落职下狱达十五年。在囚之日,廷兰每日吟咏,著述自娱,虽然“五内如焚”,仍以“和平雅正之态”以对之。释放回籍时,年六十三,始潜心学问,被聘为瑞州书院主事。曾刻印《太平寰宇记》,并纂《南昌府志》。卷八《申南屏明府来会城》将南屏《古体诗三十韵》、梅皋清品同附诗后,是元度与江南诗人关系密切的历史见证。申发祥、万廷之均为杭州南屏诗社成员。《旧雨草堂诗》的出版离不开杭州南屏诗社友人的鼎力支持。申南屏出薪俸为刻书之费,汪芗圃刺史、田宝斋、纪棠圃、吴荪圃三明府,后先饮助;万廷之校对文字,五阅月而工竣。廷之在《旧雨草堂诗•后序》中说:寄庐“其续作重订以质诸南屏,则今日之举,真为不朽之盛事”。

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他关心劳动人民的生活,青年时作《苦旱行》描写平原连续二年天旱不雨,农家“老妇呜咽稚子泣”的凄凉景象,他“向城中比限去”,去查阅“官衙征比簿”。他关注社会,卷七《十老诗》,描写了清代社会常见的十种人物,《老仆》诗曰:“低眉俯首耐酸辛,天谴青衣老此身。裘马每闻规幼主,田庐忍见属他人。”《老妓》诗曰:“章台柳色乍惊霜,犹学宫眉点额黄……悔向南船清嫁与,冰弦一曲剩凄凉。”“老仆”年老的仆人;“老妓” ,年老的妓女。妓女、仆人等行业,今已不复存在。从各个侧面和角度反映现实生活。他热爱和平,厌恶战争。歌颂古代农民起义领袖,卷七《读“项羽本纪”四十韵》书写了“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项羽”的事迹;他向往古代神话中“天心归大统”的社会,诗曰“赤帝真人主,重瞳亦丈夫。天心归大统,霸略借先驱。” 他熟读史书,知识渊博,诗作引用诸多典故,卷二《淮阴怀古》:“直得真王死,当年胯下身。汉家轻负尔,哙辈竟何人。钟室含冤日,河干乞食辰。初终两女子,恩怨总成尘。”八句五言诗,综述韩信的一生,这类的诗可以说是罗列典故,每句都含有一段历史故事“可谓诗外有事在,诗中有人在” 。他考察诸多著名景点,记下诸多人文信息。元度是词人,有“诗馀 附”。他对诗歌的研究颇有建树,留下多种诗体著作。卷四《十月八日自安远奉檄赴赣州共得短律八首》的“短律”诗体是少见的。可见其诗词功底的深厚。乾隆四十二年拔贡、山西布政史、诗人、邱县刘大观在《董秋樵槐雨书屋诗·序》说:“两江制府默庵公、太史曲江公,皆以诗著名天下。”

元度的晚年,丰衣足食,长孙成才,从政为官。董元度墓志铭至今无发现,他逝世时间无确切记载。1993年《平原县志·人物》:董元度,1787年,卒。葬于邑西南锅培口村南里许董氏墓地。翰林院庶吉士,改授江西安远县知县、东昌府学教授,刺授文林郎(正七品)。以孙肇彤赠奉政大夫。配张氏,封孺人,赠太宜人。子一,葆,张太宜人出,赠廪生,以子肇彤赠文林郎,晋奉政大夫,著《趋庭诗草》。孙二:肇彤,字龙光,号已堂,又号秋樵,行一,乾隆四十二年丁酉拔贡,历任南城兵马司副指挥,河南汲县、杞县、祥符县知县,升光州直隶州知州,诰授奉政大夫(正五品),著《雨怀书屋小草》;肇彰,字奎光,号雪樵,行二,孙太宜人出,附生,娶靳氏,嗣胞兄肇彤次子锡恩为子。

平原董路口董氏“自董大司马与少参议父子、昆弟,以诗鸣世,曲江、香草、龙光继起,历传八、九世,善咏数十人,低唱高吟,扬扢风雅,而董氏诗名,益震烁海内矣”(民国《续修平原县志》)。这笔文化遗产,还有诸多史料期待我们开发。

在整理本书过程中,对原版内容全部标点断句;使用简化字,古人名酌用繁体字或异体字。共8卷,20.5万字。本书由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雷达资助,顺利出版。自料本书或有谬误,不当之处恳请专家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王玉杰

                                                                                                             2021年5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董元度旧雨草堂诗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