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小小的火》:唯有废土之上,才能重新开始

作者在献词中把这本书献给那些在自己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点燃星星之火的人。但这并不是一个关乎“努力”的故事,而是打破、毁灭,还有之后的重构和新生。我其实不太确定“打破现有生活的秩序”和“去过想要的生活”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顺序,这本书却仿佛位于中间的那个临界点上,给每个角色都播下了一束小小小小的火种。

整个故事浓缩起来,更像是两个母亲之间柔和又锐利的“博弈”,虽然她们本人从未刻意站在过对立面上,还是被各自的经历以及炼造的思维模式拉扯到了两岸。一边是气候温和的小岛,一边是颠沛流离的长路,中间隔着一大片无法化解的汪洋。几朵巨浪打过来,像是米给伊奇讲述的草原大火,“唯有把一切烧尽,才能带来新生。”理查德森太太最终逼走了米娅母女,她们再次继续旅途,而岛上却从此空无一人。

西克尔高地就是那个预示着一切完美,“经过规划的才是最好的”岛。这种用计划规避风险的意识贯穿着理查德森太太的一生。为了安定祥和的生活,即便是放弃爱情也在所不惜。回到西克尔做都市报的记者,和一位律师结婚,买下两层温暖的阳光房,生下两男两女总共四个孩子......大女儿莱克西喜欢时尚,爱好玩乐,成绩却依旧够得上耶鲁大学,二儿子崔普长相帅气,运动全能,是那种大多数小姑娘都迷恋的男孩。三儿子穆迪性格内敛,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暖男。除了小女儿伊奇时常行为怪异,惹自己生气之外,似乎一切都趋向于完美。最重要的是,他们一家都受过高等的教育,有着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天然悲悯的情怀,会制止种族歧视,也会按时给慈善机构捐款。

完美一旦过了份,就容易变成精密测量的仪器,充斥着沉沉的死气,需要依靠人力来为它重新注射进新的活力。米娅带着女儿珀尔“流浪”到西克尔,天然就对理查德森家的人充满了吸引力。这个艺术家母亲,开着破烂的“兔子”大众汽车,每逢灵感枯竭就会搬家。她经济拮据,需要同时做三份兼职来维持生计,却不愿意牺牲创作时间而去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甚至,珀尔的存在也是米娅为了学费为人代孕的交易。荒唐和无序的背后,却藏着最本真,最单纯的善良和爱意。

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以租客和房东的身份建立起联系。莱克西和伊奇跟米娅建立起亲情,珀尔跟理查德森家的孩子们建立起友情和爱情,终于第一次向母亲提出想在这个地方驻足的想法。此时的他们,相互吸引,是“和而不同”的。然而,一场抚养权的争夺案把双方推上了对立面。

米娅的朋友,贝比.周,一个中国母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遗弃了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美玲”。而理查德森太太的好友麦卡洛夫妇无法生育,喜爱孩子的他们收养了这个孩子,将她改名为“米拉贝尔。”当中国母亲脱离窘状,想要要回自己孩子的时候,是否能拥有第二次机会?母亲的定义到底是由血缘还是由爱决定的?

一场纷争牵扯出那些“虚伪的善”“假意的真”,也挖掘出了“苦中乐”“脆弱的信念”和“隐匿在黑暗中的火光”。理查德森太太最终感到恐惧的,不是为什么崔普会爱上珀尔,也不是珀尔是否真的堕了胎,而是她放弃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发现从未了解过自己的孩子。

就像米娅最后给理查德森家的每一个人留下了独属于他们自己的照片。理查德森太太的那张是一只用报纸剪出来的鸟笼,笼子上有个破口,笼中却躺着一片金色的羽毛——有东西从这个笼子里逃了出去,因为它长出了自己的翅膀。伊奇的离家出走,终于令她思考,自己应该是冲破笼子飞向自由的鸟,还是束缚小鸟的笼子。

理查德森太太家的房子付诸一炬,贝比.周最终偷回了自己的孩子,米娅跟珀尔讲起了她的身世......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多少打破秩序的勇气?这才是西克尔高地相似的房门背后,各不相同的生活真相。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小小小的火》:唯有废土之上,才能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