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武当

那年在武当,坐了景区大巴上山,中途经过小景点“磨针井”。细雨霏霏中,我一人下了车。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之前我是备了功课的,知晓此处乃是个玲珑精致所在,并不以胜大宏阔见长,在武当古建筑群里,它算不得当红的花旦。传说真武太子在山中修道,青灯伴着黄卷,清苦搭上寂寞,太子爷终于耐不住了,那一日凡心萌动,就此拔足下山去也。是呀青山终究高冷,怎抵得过红尘。

说是下山的路上他遇到了老奶奶。老奶奶曾经点拨过唐朝的李白,如今又穿越到了明朝,以同样的套路继续点拨太子,而太子居然老实就范了,乖乖地走了回头路。后续自然就没有悬念了,星移斗转,苦尽甘来,世间少了一个太子,仙界多了一位大神。

我举着伞,循着指示牌从大路折转小径,复行数十步,磨针井施施然入了眼帘。门是敞开着的,笑揖天下客的模样,而偌大一个院落,客人------就我一人。我于是乐得满院子闲逛,虽未有崂山道士的本领,却也能在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空间里,畅行无碍,去留由心。

忽然就没来由地想起了磨针井的典故。这个典故如此老旧,大可存疑。细思:世间有几个真正华丽的转身,是缘于俗套的说教呢?

栖身武当,还需要用理性的思辨来慰留么?或许就因了山中一棵婆娑的树,亦或许树上那一声袅娜的鸟鸣,就此摇动了心旌,只须一瞬。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年,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