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弄词,试题唐宋八大家

千古风流称唐宋,诗文雅韵引为宗。

谁人不曾学李杜,谁名堪与八家同。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和“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穷途未堕凌云志,壮心不已济苍生。

世事多磨能如愿?天道郎朗酬苦恒。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 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对于韩愈的认识,相信大部分都是从两篇作品开始的吧,一是《师说》,那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总是那么朗朗上口;还有就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早春之景跃然纸上,春风得意,游兴盎然: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世宦襄助青云志,少年成名天下知。

勤修博学好仁义,后世千秋谁不识 。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其中当以曾编入教材的《江雪》最为人所熟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门三学士,师徒五大家。

文名著青史,千古传佳话。

       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都在文学层面具有很高的成就,已是难得,同时三人都拜欧阳修为老师,同时与欧阳修及欧阳修另一弟子曾巩位列唐宋八大家,堪称一段传奇佳话。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作为一代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诗人。曾官至御史中丞、尚书右丞等。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曾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欧阳修、“三苏”和曾巩各有成就,非一般人所能比。但若论名望,当以欧阳修和苏轼为高,若论诗词,当以苏轼为最。无论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题西林壁》,还是“明月几时有”的《水调歌头》,都是那么的脍炙人口。

少年英才谋国策,忠君为民呕心血。

变法图强弗如意,退而著书续恩泽。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诗弄词,试题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