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样的新闻:某某大学教授被骗XX万,某某中学教师被骗人传销?
这时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明明不傻,怎么会那么轻易被骗呢?在我们的认知里,高智商的人,就意味着可以做出更正确、更好的决策。事实真的如此吗?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这本书告诉你,错!
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达成人生的目标,拥有高智力还不够,还要拥有高理性。个体如果出现理性障碍,直接的后果就是生活不如意,错失本应取得的人生成就。
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这本书是基思•斯坦诺维奇 (Keith E. Stanovich)的力作,是理性心理学的开山之作,2010年格文美尔教育奖 获奖作品。
接下来,让我们看下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一、区分理性与智力
在当今的社会,小到幼儿园入学,大到国家橄榄队联盟选择未来的中卫,都是用智力测试作为评估工具。而对智力的过分关注,往往会忽略了另外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理性,这是不合理的。
本书采用的是狭义的智力概念,把智力定义为MAMBIT,即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心理能力(the mental abilities measured by intelligence tests)的首字母缩写。它明确排除掉了许多广义理论所包含的内容:适应环境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能力、智慧和创造力等。
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明明智商测试成绩在120以上,但是却频频在公众场合冒出不经思考的话语,做出许多错误的决策了。斯坦诺维奇指出,他很可能患有【理性障碍】。所谓理性障碍,是指尽管具有足够的智力,却缺乏理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CHC理论】即卡特尔—霍恩—卡罗尔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个方面。
流体智力(Gf)指在不同领域(尤其是新领域)运用推理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抽象推理任务来测量,比如图像分类、瑞文测验、数列推理。
晶体智力(Gc)则指通过学习积累得来的陈述性知识,可以通过词汇任务、阅读理解和一般知识测验来测量。
而通常人们说一个人聪明,其所指的是智力测验明确测量的心理机能(MAMBIT,主要是Gf)。
认知科学家把理性分成工具理性与知识理性两类。
工具理性:以最优化的方式实现个人目标(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的行为遵循效用最大化原则。
知识理性:所关注的是个体信念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一致程度。
知识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桥梁是对未知时间发生概率的预估。
二、弄清人脑是如何工作的
1、类型一与类型二加工
人脑工作的机制主要是有【类型一加工】和【类型二加工】组成。类型一与类型二加工和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所提到的“系统1”和“系统2”是一样的。
【类型一加工】常常称作启发式加工,意指其速度快、自动化、计算负荷低,以及无须对所有的可能性情况进行大量分析。
类型一加工包括:情绪对行为的调控;由进化心理学家提出的,为解决特定适应性问题而存在的封闭性心理模块;内隐学习的加工过程;过度学习联结而产生的自动化激活。在面部识别、本体感受、小姐语言歧义、深度知觉等任务中发挥作用。
【类型二加工】其速度相对较慢,计算负荷高,它是意识的焦点,多与类型一加工任务同时执行。是基于语言和规则的,心理学家称之为控制加工。类型二加工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压制类型一加工。
举个例子来说:一对情侣在吵架时容易翻旧账,伤人的话语脱口而出;心情不好想吃甜食等就是【类型一加工】在反应。
A和B在吵架,A在说出伤人的话之前,【类型二加工】发挥作用,压制住冲动,这时在A的脑中进行这样的模拟:如果说出了伤人的话,不仅缓解不了现在的局面,更有可能激化矛盾,所以用【伤人的话来反击】的反应不对。那么先示弱,安抚对方情绪,寻求共识与和解会不会更好呢?于是做出正确的反应——示弱、安抚情绪。
2、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
【类型一加工】包括自主心智,自主心智是自发性的,【类型二加工】则包括算法心智和反省心智。
【反省心智】关注于系统目标、与目标相关的信念以及基于当前系统目标和信念的最优化的行动。只有在反省心智分析层面,理性才会参与其中。
算法心智与反省心智的区别:
(1)所有的智力测验或认知能力测验都是最优化表现评估,而对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测量则通常是在典型表现情景下的评估。
(2)思维倾向的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对反省心智操作的测量而得出,具体包括:目标管理、认识价值观、自我管理认知论等。
(3)更为重要的是,算法心智的效率可以被量化评估,但理性的效率却无法被评估。
理性的概念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反省心智的思维倾向以及算法心智的效率),而智力的概念内涵(至少是广为人知的操作化定义)则仅局限于算法心智效率方面,思维倾向并不等同于理性思维本身。
理性需要有三种不同的心理特征。
首先,需要具备算法心智层面的认知能力,以维持压制和模拟活动。
其次,反省心智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发起对自主心智产生的劣质反应的压制;
(2)发起产生优化反应的模拟仿真。
最后,在模拟活动过程中,可以获取理性反应计算所需的心智程序。
布什做蠢事的主要原因是他仅仅具备理性思维的三特征之一:算法层面的认知能力。他缺少了另外两项核心因素——支持理性行为的心智程序以及支持理性思维的反省心智的思维倾向。
三、为何聪明人常做蠢事
为什么聪明人常做蠢事呢?因为大脑有两个特征致使人类不够理性。一个是处理信息方面的缺陷,另一个是内容缺陷。接下来让我们一一了解下。
(一)人类是认知吝啬鬼
人类大脑所遵循的准则是:能不用,则不用,该用脑时也不用。——大卫·赫尔,《科学与选择:生物进化与科学哲学论文集》,2001
【认知吝啬鬼】是指人类在思考问题时,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极为吝啬,我们称为“认知吝啬鬼”。
1、完全析取推理失败。
人们往往会根据已知信息进行最简单的(错误的)推理,而不愿进行稍复杂但是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的完全析取推理。
【完全析取推理】是指面临诸多选项做出决策时,或是在推理任务中选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时,对所有可能性及其结果进行分析、采择的思维过程。
我们要进行完全析取推理,就要避免在对信息进行肤浅加工的基础上给出答案。
我们来看一道题:
球和球拍的总价是1.1美元,已知球拍比球贵1美元。请问球的价格是多少?
许多人会脱口而出那个即刻进入脑海的答案:0.1美元,而不去仔细思考这个答案的正确与否。试想,如果球的价格是0.1美元的话,那么球拍比球贵1美元,即1.1美元,球和球拍的总价则为1.2美元,而非题目中的1.1美元。只需稍作思考,即可知道0.1美元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2、认知吝啬鬼的惯用伎俩:属性替换。
【属性替换】指的是当人们需要评估属性A时,却发现评估属性B更容易一些(A与B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于是就改为评估属性B。在真是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过度概率的替代属性策略常常会导致严重的误差。
3、认知吝啬鬼的工具:生动性效应
(1)认知吝啬鬼对信息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异常敏感。比如大多数人觉得坐飞机会比坐汽车更危险,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汽车事故的画面并不像飞机失事现场画面那么鲜活、真实。但事实是,乘坐汽车出事的概率比乘坐飞机高得多。
(2)认知吝啬鬼喜欢加工那些与众不同的信息,这种倾向常常会让认知吝啬鬼误入歧途。
比如,要问你以下两种疾病哪种危险程度高:一种是每万人死亡1286名;第二种是24.14%的致死率。
很多人会将前一种疾病的危险等级评定得更高。但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知道真实情况是第二种危险等级更高。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当人们读到“1286人死亡”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肯定要比一个抽象的百分比数字更为生动鲜活,这种画面所引发的情感反应导致了不准确的判断。
4、认知吝啬鬼的三个表现:
(1)启发式加工
启发式加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帮我们节省认知资源,但是如果过度依赖启发式加工将会失去个人的自主性。所以在决定我们一生的重大决策中,要克服启发式加工的影响。
(2)锚定与调整启发式
【锚定与调整启发式】由阿莫斯·特沃斯和丹尼尔·卡尼曼发现的。使用这种认知策略时,我们会先锚定一个最容易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的相关数字,然后基于已知的特定信息调整,以获得想要的结果。
比如我们在商场买东西的时候,与售货员砍价时,会受到标价的影响。
(3)直接使用默认值。
决策效应与认知吝啬鬼
有时候,人们会因为问题的表述方式不同,而对本质相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这种现象被称为“框架效应”。
同样是作为刺激消费的减税政策,使用“税收红利”会比“退税款”更能促进人们消费。因为一个“退”字,意味着曾经属于你的钱回来了,你的财务停留在“维持现状”的状态。而前景理论预测你在“维持现状”时,花钱的概率较小。但是,“税收红利“的说法意味着这笔钱是”额外增加的“,即在当前状态的基础上增加了。相比之下,人们更乐意花掉这部分”额外增加的钱“。
广告商们充分意识到了框架的重要性。比如牛奶上,商品广告会标明“95%脱脂”,而不会说“含有5%的脂肪”。
人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视角思考同一问题,学会习惯性地去打破框架,并由自己来重设框架。
认知吝啬鬼的缺陷之一:我方立场信息加工
因为从他人立场考虑问题是一件很耗费认知资源的事情,人们倾向于仅仅基于自我的视角对情景进行评价。
我方立场信息加工不仅会损害我们客观评价证据的能力,对我们产生证据的能力也有负面影响。
其表现主要有:
(1)过度自信:人们会高估自己对体育比赛结果、行为后果、经济走势等未来事件的预测准确性。
(2)计划谬误:人们常常会低估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比如完成一篇优秀论文、完成当年的税务表格、完成一项基建项目所需的时间。
(3)螺旋循环:人们一直认为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4)控制错觉:是指个体相信通过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可以控制随机事件的结果。比如选彩票号码时,人们更相信自己选的号码的中奖率会比系统选码更高。
认知吝啬鬼的缺陷之二:深思熟虑后依然失败
我们前面介绍过,人类大脑活动的过程是由类型一加工和类型二加工构成的,类型二加工的主要功能是压制类型一加工。但有时候,也会压制失败,那么压制失败会有什么后果呢?
1、压制情绪失败
电车难题:扳动开关,牺牲一个人而拯救五个人。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值得的。(亲身难题,涉及较少的个人困境)
天桥难题:把陌生人推下去,其他五人得救。多数人说他们不会这样做。(非亲身难题,涉及较多的个人困境)
人们普遍认为第二种情景让人为难、很讨厌,而第一种情景就不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困扰。这说明人们在决策时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2、有意识思维常常会被无意识思维所取代
例如:
A袋子:有9个白球和1个红球。
B袋子:有92个白球和8个红球。
接下来,你可以从这两个袋子中任选一个袋子,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如果拿到的是红球,就可以得到1块钱。
问: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从哪个袋子摸球呢?
其实,只要稍微懂点概率论知识,计算一下,就知道两个袋子的赢钱概率,A袋子是10%,B袋子是8%。但是,仍然会有很多人选择从B袋子中摸球。
为什么呢?因为人们看到的是B袋子里有更多的红球,它看起来有更多的赢钱的机会。但实际是,B袋子它同时也装有更多的白球。这说明,在明知道哪一个是最佳选择的情况下,人们对绝对数量的偏好战胜了理性规则。
认知吝啬鬼的缺陷之三:“跨时间偏好翻转”的非理性行为
缺乏评估及时奖励与延迟奖励的能力,是导致很多人非理性行为的来源,这些非理性行为阻碍了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比如:
情景一:现在立马得到100块钱,和一周后得到115块钱,你会如何选择?
情景二:50周后得到100块钱,和51周后得到115块钱,你会如何选择?
在情景一中,很多人会选择立马得到100块钱。但在情景二中,很多人会选择多等一周获得115块钱。
为何一周的等候时间在一种情境中至关重要,而在另外一种情境中又似乎变得无关紧要呢?可以用【双贴现曲线】来解释。该双曲线是觉得预期收益打折速度的函数。
双曲线函数会让人们高估近在眼前的奖励,而忽视长期目标。它还会让人们的偏好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二)心智程序出现问题
“心智程序”是指个体可以从记忆中提取出的规则、知识、程序和策略,以辅助决策判断和问题解决过程。
心智程序出现问题是导致不良决策的重要原因,有时,个人是因为没有安装足够的心智程序,即心智程序缺陷,如忽略备择假设、不擅长寻求证伪焦点假设;有时,是安装了污化的心智程序,如相信占星术和笔迹学。
1、心智程序缺陷
21世纪概率理论、经验主义概念、逻辑和科学思维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形成信念、修正信念以及行动推理的概念工具。但概率思维、逻辑、科学推理等理性工具,通常是很多个体没有掌握的,所以会造成心智程序缺陷。
(1)缺乏概率论知识——忽略备择假设
人们在寻找有可能会推翻焦点假设的证据,并检验这个证据时,会感到非常困难。原因在于,人们天然的思维倾向是寻找正是假设的证据,而非证伪的证据。
因此,在推理过程中,寻求可证伪性是一条非常有用的原则。
(2)警惕概率论的谬误:条件概率倒置
条件概率倒置是指在给定B的前提下A的概率与给定A的前提下B的概率,两者是等价的。但实际上,这两者并不相同。当人们进行概率评估时,应该更重视子集与全集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根据相似性评估做出判断。
(3)缺乏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指按照特定方式处理信息的策略和倾向。概率推理原则可被划分为陈述性知识,而反意思维则是策略性心智程序的代表。
2、污化的心智程序
为什么人们会在庞氏骗局和金字塔传销骗局中受骗,那是因为心智程序受到污染的人开始认为他们每天身边见到的、他们一辈子都在经历着的经济规律可以被违背。
污化心智程序导致的理性障碍有:占星预测、阈下减肥、生命节奏、服用维生素B17(假的抗癌药物)、庞氏骗局、金字塔传销骗局、精神外科学、灵魂出窍经历和走火等。
智力上更聪明并不能保证不做蠢事,相反,研究表明:污化心智程序对于那些智商较高的人更具有诱惑力。
只有个体身处于多数信念都是正确的某一知识领域中,才可以用当前的知识结构帮助自己更快地吸收新的知识。然而,如果个体使用的信念子集含有大量错误信息,知识预期就会耽误对正确信息的吸收。理解神创论或大屠杀否认者的关键点就在于此。
人们为什么会受污化心智程序的影响?
绝大多数人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信念一定会有利于实现某个目的。然而,如果这个“目的”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呢?
因为有模因发挥作用,但模因能够传播的信念,未必正确,也未必有利于传播者。也就是说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信念不一定符合人的利益。
我们在安装心智程序时,要避免安装可能对你产生生理伤害的心智程序,警惕不可证伪的心智程序,在安装心智程序之前,罗列出代价和利益,要安装正确的心智程序。
四、理性是可以习得的
1、心智程序缺陷引起的非理性是最容易被治愈的,因为造成这种心智缺陷的原因是缺少某种策略和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陈述性知识。
2、要学习概率论知识和科学思维。
3、多使用可证伪性原则去检验一些心智程序。
4、一个具有极高普遍性的行为策略——使用执行意图。即“当X发生时,我就做Y”。
理性可以在很多方面改变人们的生活,相比于智力,理性在人们一生重要的决策中更重要。很多时候,通过改变环境而不是人,更能预防不理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