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家训》中的现代处世意义

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在我看来,王阳明一直被人们诟病的哲学是中华民族智能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够有资格给予批评的人其实并不太多。--- 余秋雨

阳明思想的价值在于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了宋儒留下的“万物一体”和“变化气质”的问题…...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与物、知与行统一起来,泯合朱子偏于外、陆子偏于内的片面性,解决宋儒遗留下来的问题。阳明自身之道德、功业、文章均已冠绝当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讲学为性命,若饥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学风淹被之广,渐渍之深,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 钱穆

王阳明(王守仁)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同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著有《王阳明家训》,短短九十六字,字字珠玑。他对后代进行良知教育,主张“蒙以养正”。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是王阳明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

《王阳明家训》全文:

幼儿曹,听教诲:

勤读书,要孝悌;

学谦恭,循礼仪;

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

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

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

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

汝谛听,勿轻弃。

01勤读书,要孝悌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一个人读过的书,是他思想的边界;一个人走过的路,是他的全部世界。学力及将学习转化为行动力的能力,取决于阅读这种见仁见智的体验。通过阅读,既可以更加豁达、宽容、仁厚,也可能越发狡诈、贪婪、不择手段。阅读是提升认知最迅速的途径,不读书无以立。人类的一切困惑,书中早有相应的答案。“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有一种冷,叫父母认为你冷。”在成为父母以前,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父母的爱。《论语》有云:“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我们总是倾向于以物质供给来评价孝行,却忽略了时间、精力、真心的珍贵;我们总觉得尽孝如此简单,却发现和颜悦色难如登天。“颜色”好看,才是给父母最珍贵的爱。一生很长,一生很短,唯有持续给情感账户储值,才能让亲子关系亲密无间。

02  学谦恭,循礼仪

《易经》中的第十五卦为“谦卦”,大象为地下有山,象征守分平凡,高贵却不显扬。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唯一一个六爻皆吉的卦,足见谦德的力量。人终其一生都应该进德修业,不论身陷何种境遇,谦虚礼让,放低姿态,方能化解一切。

“谦”字的写法饱含了“每说一句话都要兼顾到他人的感受”这样的深意。天道忌满,人道忌全。礼仪若不发自真心,如同虚设。因此人不仅需要表现出谦虚,也要发自内心地自觉平凡。只有谦卑地约束自己,才有机会成为谦谦君子。“谦,亨,君子有终”,可见君子修身的核心是“始终如一”

03  节饮食,戒游戏

在物质条件高度丰富的现代,我们还是会时常感到现世不够安稳,岁月不够静好,究其本质,在于欲望与贪婪。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人就感到痛苦;当欲望得到了满足,人又感到无聊。因此,人生像极了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中不停摇荡。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强调,精神越丰富,对外部世界的需求就越少;寄托越少,越容易幸福并不容易失去幸福。可见,过多的欲望只会成为生活的负累,只有挣脱身外之物的束缚,才能离真我更近。

“五味令人口爽”,却也容易损坏脾胃,丧失味觉。故此,饮食有节是古人生活的基本态度。玩乐是孩子的天性,却不能过分沉溺以致玩物丧志

04  毋说谎,毋贪利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可见诚信乃立身之本。贪利、负义,皆非君子所为。

大数据时代,我们的每个微小行为都会留下痕迹,我们的每一次表达与分享都会被记录,我们的每个内在隐性品质都会被清晰呈现。当我们游走于形形色色的平台,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无数个碎片化的“标记”整合为一个真实的自己,成为我们唯一的社交货币。真诚不是通往目的地的桥梁,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05  毋任情,毋斗气

《增广贤文》有云:“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当我们感到不快乐,每一天都不过是虚度而已。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调整情绪是处理一切问题的前提。

从本质上来讲,情绪是动机或欲望满足与否的表现,是帮助我们认识自我的最好方式。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也就是说,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直接引起。埃利斯认为,正是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甚至引起情绪障碍。情绪ABC理论启发我们,比事物本身更重要的是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往往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更多情绪管理内容请参看优秀进阶实操篇之情绪管理精进术(一)至优秀进阶实操篇之情绪管理精进术(终篇)系列内容。)

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做自己生活的旁观者,能逃避生活的痛苦。痛苦本身无所谓痛苦,是你的纠缠加剧了痛苦。抽离,进而与痛苦和解,是每一个凡人必备的生存技能。

06  毋责人,但自治

总是看不惯他人,无疑是因为自己修炼不够。当双方意见出现分歧时,只有不把事实与评判混为一谈,才能促进沟通。冷静观察事实,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到感受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要求。共情、接纳、宽容和感恩都能有效缓解矛盾。

“上帝,请赐予我宁静,让我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事。请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那些我能去改变的事。还有,请赐予我智慧,让我分清上述二者的区别。”

反求诸己,严于律己,修己安人,才能逃离所谓的人生苦海。以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情况,而不是将特定标准强加在他人身上。比起放纵自己、苛求他人,自律更能使人获得自由

07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光复大业;韩信受胯下之辱,终遇明主。故此,王阳明认为:“只要立志真切,就能克治私欲”。能屈能伸,才能勇往直前。《逆商》的作者保罗·史托兹指出,人在社会生存会面对三重逆境,其中具有长期影响的是个人逆境,包括身体素质、家庭压力、自我能力、心理状态等内容。每个人都可以从掌控感、担当力、影响度和持续性四个维度对逆境进行剖析,利用LEAD工具提高逆商、走出逆境。面临逆境时,倾听逆境反应,克服心理障碍,真实评估逆境的影响力,探究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以及可以做出的改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都有暗地里独自落泪众人前强颜欢笑的无奈。我们叹息自己没有鞋,却发现原来更多人没有脚。短暂的人生不过是一场渺小个体的见证与体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08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以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为代表,也有“性无善无不善也”、“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有性善,有性不善”等不同观点。“性善论”强调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性恶论”强调人性有恶,突出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二者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性本无善恶,“向善”之心可以战胜自私与邪恶。

在孔子眼中,善良是“求仁而得仁”;在孟子眼中,善良是“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在阳明眼中,“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福祸无常,唯人自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常与人善,天必佑之。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国学相关文章:

《论语》开篇第一句,你真的读懂了吗?

修心点亮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阳明家训》中的现代处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