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书
不经意间,瞥见了书架上的《人间草木》。不曾想,一路读来,它如一束阳光,伴我前行。
一张系着红绳的书签,夹在书中,顺着书签打开看,是《生机》一篇,一段文字带着淡淡的馨香摇摇曳曳地过来:
“一棵芋头!⋯⋯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
两个感叹号,实在醒目。可以推测,汪老内心的喜悦,惊讶,与激动,被一一包蕴其中。“两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中高高兴兴地摇曳着⋯⋯”汪老笔下的两片碧绿厚实的叶子,读到此处,我为之一振,仅仅两片叶子就照示了蓬勃的生机,顽强的生命力。
汪老写葡萄: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实在喝哎!”
汪老写豆芽:
“朱小山去点豆子。地埂上都点了,还剩一把,他懒得带回去,就搬起一块石头,把剩下的豆子都塞到石头下面。过了些日子,朱小山发现:石头离开地面了。豆子发了芽,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朱小山非常惊奇。朱小山为这件事惊奇了好多年。他跟好些人讲过这件事。
有人问朱小山,‘你老说这件事是什么意思?是要说明一种什么哲学吗?’
朱小山说,‘不,我只是想说说我的惊奇。’
过了好些年,朱小山成了一个知名的学者,他回他的家乡去看看。他想找到那块石头。他没有找到。”
汪老写自己的父亲:
“小时候胆小害怕,黑魆魆的,树影风声,令人却步。而且相信园里有个“白胡子老头子”,一个土地花神,晚上会出来,在那个土山后面,花树下,冉冉的转圈子,见人也不避让。
有一年夏天,我已经像个大人了,天气郁闷,心上另外又有一点小事让我睡不着,半夜到园子里去。一进门,我就停住了。我看见一个火星。咳嗽一声,招我前去,原来是我的父亲。他也正为睡不着觉在园中徘徊。他让我抽一支烟(我刚会抽烟),我搬了一张藤椅坐下,我们一直没有说话。
那一次,我感觉我跟父亲靠得近极了。“
汪老写西南联大:
“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闻一多)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过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夸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之抄书,无创见识。“
读完《人间草木》,最受触动的,还是他们在联大的生活。泡茶馆,跑炸弹,上课。有一个外国学者,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他说,当时办学条件如此简陋,为什么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都多。汪曾祺回答,因为自由。
现在想想觉得文章不过就是写些“人间”之事,一草一木莫不是人间之情,真是很有“朴拙之心”,最喜欢的是作者回忆西南联大的往事和写吃的一些篇章,我像是跟着这些笔墨,见识了一个有趣的人的童年和青年。后来也断断续续的翻阅,比较喜欢作者回忆文革时期的一些文章,很“淡泊”的性子,十足的乐天派,读得让人很安稳。
以上是自己当时读书的一些感受。总结一下就是汪曾祺先生的笔墨“趣”“淡”“真”。《人间草木》不仅仅是消遣之书,但可供消遣;不为说理而作,但有时又看得出好些人生滋味来。文学史上好像说汪的作品承接了五四时文人散文的传统,更往上接续晚明小品文的“性灵”,所以呈现出文人气韵;同时汪曾祺先生自己出身较好,是有旧学底子的,这一点在他的文章中也有体现;加之汪曾祺师法沈从文先生,作品体裁很多都是农村的人或事,显得有趣味;最后一点是,汪的作品没有什么意识形态沾染,很纯粹。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汪的艺术风格,而这些都直接体现在《人间草木》里。
读完此书,你会发现汪曾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且是幸福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细致的生活内容,他用朴实的文字表达着 。
说实话,这本书就是在讲各种各样的草木,从南到北,凡是汪老先生有过印象的都包含在里面,偶尔还会说说这种植物有个什么样的吃法哈哈哈,总之呢,汪老先生是一位真正热爱生活的人,路边的野草他能一一叫出名字,单单这一点就比我等高出...…
又想起初中课本里节选的汪老的《端午的鸭蛋》,声情并茂地描写出吃高邮鸭蛋时的精彩场面,有动作,有声音,有童趣,有自豪,有赞叹,还用像声词“吱”,把“高邮鸭蛋”写成了人间极品美味,他的家乡也因此声名远扬。皆因他有味的文字。
还有一篇《昆明的雨》,四十多年后,作者再现当年去酒馆喝酒看到的情景:
“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此处可用“金鸡独立”四个字点评吧,雨中,避雨的鸡都如此悠闲,本真!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木香花浸雨后,原来这般美丽,真真一个淋湿的美女,楚楚怜动众人。
读了汪老的这些文字,我们会不自觉地尝试着做一个细腻的人,像汪老一样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小美好。
一棵苋菜纤纤细细的,柔柔弱弱的,从家门前的水泥路面的缝里钻了出来,在微风中,摇摇曳曳,向着阳光的方向伸展,再伸展;一片青苔,密密匝匝的,在池塘边的草地间和铺满鹅卵石的小路上,竟长出了一片又一片,铺成了一片绿毡;一排低低矮矮的马兰,在后院的平房下,长得妖妖娆娆,风姿绰约。
夏日里,这些小美好,让生活一下子灵动起来。坐在池塘边,水面上会蔓延来丝丝凉意,摇一摇蒲扇,贴心的凉意便包裹了你全身,整个人都舒爽起来,心情也无比舒畅。
天气渐渐转凉,漫步在乡间小路上,路边有一抹红色,是枸杞!通红通红的,喷火似的悬挂着,又如一颗颗珊瑚攒成的华盖,那凉风下,弯着腰,不胜娇羞。
那菊花吐蕊,桂花飘香,银杏镶金,枫叶盛装⋯⋯
与人相处不再疾言厉色。语调平缓,总有几分体谅,几分温婉,几分包容,心平气和,暖意融融。
成为汪老一样的人吧。不似林妹妹一样多愁善感。而是于不经意间经意,于不解风情间解了风情,捕捉到了人间的小小的美好。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汪老的文字,如花般绚烂,又有文人雅士闲适悠闲的画境。在他的笔下,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皆有灵,皆有情。
捧起这本书,真不知,自己是徜徉于文字之间了,还是流连于草木之中了。亦真亦幻,走进了自然,放慢脚步,驻足凝望。
感谢汪老的这本《人间草木》。它教会我用一颗细腻的心留意生活,拥览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