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一)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要撞多少次墙才能变得成熟?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说的也是只有经过一些磨难,你才会成长,只是这个磨难在你的哪个阶段到来,就决定你在哪个阶段成熟。

我一九九二年毕业于湖南娄底供销学校,虽然是中专,却赶上了最后一批带着干部指标、工作包分配的国家政策,九二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国家包分配的学校,包括大学。

但是,九二年也是国有企业经济下滑,私有经济大规模发展的初始时期,国有企业拖着冗长的人员和“铁饭碗”的包袱,大部分在苟延残喘。

那时,退休工资和医保还没有进入社会统筹,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企业随时可以被几个生病的职工和发放退休工资弄到坍塌。

我就是在那时进入株洲市化学工业研究所工作。因为头几年化工研究所名声在外,其他人还在拿几十元工资的时候,化工研究所的一名车间工人便可以拿到效益工资1000多元。也正因此,本来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硬是打报告申请变为自收自支企业。

事实证明,人的眼光不能只顾捡眼前的银子,而丢掉后面的金库。本属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化工研究所,在领导的一时兴起之下,变成自收自支、自主沉浮的企业,从此沉没在经济竞争的潮流之中。

我进入化工研究所,这个自称事业单位的国有企业就开始走下坡路,没有按时发过一次工资,也没有哪一次是满工资。状况也不止于此,全市除几家重点扶持的大企业,大部分国企开始衰败,走上破产改制道路。切除恶瘤,清算重组,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在全国蔓延开来。

我成长的故事大都在化工研究所,十八岁到三十八岁,最好的年华,最应该上进、奋斗的年华,在拖着沉重包袱的国有企业消耗殆尽。虽如此,我从车间开始历练,几年后从车间的班组长调到办公室当劳资员,眼看着因为单位效益一天不如一天,人才慢慢流失,有专业有技能的人纷纷外出打工和创业。

我拿着浅薄仅够温饱的工资,并不贪图别人的富贵,终日只做些轻易的事,或看看报纸或喝喝茶,不思进取的混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