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小寒时节民俗,探寻古老养生智慧,做一份应季进补汤!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含苞的寒梅即将绽放傲雪的艳红,标志着小寒节气的到来。哪怕南方的冬天不似东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寒冷,此时的气温也陡然降低,颇有一种"急冻"的感觉,

现代人习惯了公历历法,很少关注农历的节日节气,除非是能够放假的日子。殊不知老祖宗的智慧流传至今,样样都是经世致用的瑰宝,尤其是二十四节气的应用,指导下穿衣吃饭不在话下。今天就是小寒,是公历年里的第一个节气,却也是冬季六节气里的倒数第二个了。据农谚所说:小寒者,渐寒也,不及大寒。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在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小寒才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日子。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检测,只有极少数年份小寒当日的气温高于大寒。看来在"冷"这个方面,小寒更有牌面。

小寒的冷不是万物肃杀,而是生机蕴藏。道家的思想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面,中国人坚信阴阳平衡的辩证法,即使是萧索的寒冬也有生命绽放的光彩。古代先民曾用花朵绽放的日子标定时间,这种方式也叫做花信。小寒时节的花信是梅花、山茶和水仙这三种耐寒的植物,它们迎着寒风绽放。不仅如此,古人也看到了其他小寒时的奇特现象: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鸲。成群的大雁即将启程飞回北方;喜鹊已经动身搜集材料准备筑造新巢;而山林中的野鸡感受到阳气复苏,发出求偶的啼叫。小寒时节也可以非常热闹。

天行有常,小寒节气是这世界不断运行中的一个链条;人体是一个小世界,每个人的健康也要跟随节气轮转的脚步。《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记载:"冬三月,此为闭藏。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适合进补的季节,小寒作为最冷的时节,理应得到最充足地营养补充。然而"养藏之道"不代表大口吃补品。同样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人体有气血表里,补品有阴阳寒热,想要小寒时节进补有方,需要把握住两条原则:补气益血,滋阴补阳。小寒进补其实用家常的食材也能做到。下面和大家分享两个小寒进补佳方。

冬天阳气弱,人们容易疲劳、困倦,这是气血不旺盛所导致的。小寒时节进补一些补气的食物可以起到补充精力、理气益中的效果。党参就是一种补气佳品,除了作为药材,也是老广人用来煲汤的食材。再加上补充气血的椰肉、鸡肉,最适合小寒进补的党参椰子鸡不容错过。

党参椰子鸡

材料:党参50g、公鸡半只、椰青1颗、红枣5颗、老姜一块、仔姜50g、小葱一小把、料酒、盐糖适量。

1, 将公鸡洗净,剪去脚趾、鸡屁股和肚子内的结缔组织,斩成小块,放入盆中。将老姜拍散、小葱挽成结,和适量的料酒一起放入盆中腌制半小时。

2, 将党参洗净切片,仔姜切厚片,椰青破开取出椰肉,椰汁盛出备用。

3, 锅中加入清水,将鸡肉捞出冷水下锅,水要完全没过鸡肉。水开后加入党参、仔姜、椰肉和红枣。小火闷煮40分钟。

4, 开锅前加入椰汁,加入适量的盐和糖调味即可。

小提示:党参是可以食用的,味道有一丝清甜,但是不可多吃,仅作为辅料即可!

《本草纲目》描述羊肉:"能暖中补虚,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从现代营养学来看,羊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高蛋白低脂肪;而蘑菇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两者强强联手,这滚烫的一煲羊肉温补炖,就是小寒时节最温暖的慰藉。

枸杞杂菇羊肉煲

材料:羊腿肉500g、香菇5个、平菇150g、白玉菇150g、滑子菇150g、枸杞50g、干淀粉若干、盐糖胡椒粉适量。

1, 将羊腿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冷水洗净血水,用干淀粉抓一下,可以让肉质更嫩滑。

2, 将各类蘑菇洗净,香菇去梗改十字花刀,平菇切细条,白玉菇去根。

3, 砂锅中加入清水,烧开后倒入羊肉,再小火烧开,加入蘑菇,炖煮20分钟。

4, 将枸杞加入汤中,关火扣盖焖5分钟,即可食用。

小提示:蘑菇的种类没有限制,很多菌类食物都可以汇聚在这一煲之中!不过羊肉虽然温补,食用过多也会引发燥热,不要太贪吃哦!

寒风徘徊在楼宇之间,小寒时节却不曾让生活更萧瑟些。冬日的进补让身体重新焕发了活力,在寒冷的天气也能元气满满!不要忘了和家人一起分享小寒食疗进补的美味。毕竟再好的补品只能作用于身体,而家人给予的温暖和关爱能让一个人走向人生的远方!你还了解哪些小寒进补的方法?快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溯源小寒时节民俗,探寻古老养生智慧,做一份应季进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