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型组织能够实现10倍的增长,从0到1到底有多难?

与你一起乘风破浪,做一个靠谱的人

全文阅读约需5分钟

指数型组织

需要哪些重要角色

当今社会,在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里,初创团队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鉴于指数型组织凭借极小的资源就能实现高速扩张,因此初创团队的慎重构建可以说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本·霍格维茨在其著作《创业维艰》中就提到了共有热情的重要性:“如果创业者因为错误的原因(金钱、自尊)而聚在一家创业公司里,那么往往会恶化成可怕的局面。”

如果要让指数型组织的初创团队表现出多样化的背景、独立的思想和互补的技术,那么下面这几个角色的组建极其关键。

001梦想者,这是公司理念的基础角色。拥有最宏大的公司愿景的创业者,负责构思宏大变革的目标,并让组织走上正轨。

002产品经理。这一角色专注于顾客的需求,确保产品与顾客之间的每一次接触都尽可能直观、简洁而清晰。

003工程管理者。这一角色负责将制造产品或服务所需的各种技术组合起来。

004商业策划者。这一角色是与投资人交流的基石,管理着最重要的扭亏为盈点,并且拥有扎实的财务知识。  

萨利姆·伊斯梅尔说:“成为指数型组织并不意味着要实现所有的11项IDEAS和SCALE属性。好的MTP加上三四项其他属性通常就足以带来成功了。“

反观自己,如果现在去筹备一个指数型组织,我的位置在哪里更合适?我的能力离这些职能要求还有多远?这些问题不仅现实而深刻,还要‘逼迫’自己去思考,并且得到想要的结果。

如果可以

我想从放牛开始


时常空闲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会提起这么一件事:我们进村租块地,种点果树,放些果园鸡,再挖个鱼塘,水下沉鱼水上浮鸭……可能当时仅仅是当做谈资罢了,所以最终往往是没有了下文。

从山里走出城市来的孩子,大都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节奏。放下身段,回到村里与鸡鸭猪牛羊为伍,可能是退休后的生活状态了吧。话虽如此,难道乡下就没有创业机会了么?显然不是的,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与资源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容易。在我们村的农作物耕地上,养猪场、果园、养牛基地、鱼塘等专业场地已经遍地开花。他们得益于政策、物流与信息的便利,在把控好风险的前提下,大概率地赚足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由此可见,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以一言蔽之,事在人为。

回到持续创业的初衷,我应该怎么入手?经过一个月的学习与摸索,商业计划已初具雏形:

第一阶段

001 树立一个宏大的产生变革的目标—让健康食品触口可及

002 搭建一个指数型组织的初创团队

003 找到一个市场切入口—西门塔尔牛育肥牛养殖

004 物色一个合适的场地

005 融资—银行贷款

006 打通供应商与销售渠道

007 扩大盈利点—养鱼、菌类食物培植、古法酿酒

008 积攒第一桶金—100万

第二阶段

001 建立第一家快餐店—品牌待定

002 试行最小可靠产品—牛杂

003 开发更多的菜品—牛肉汤、牛肉套餐、牛肉火锅、牛肉烧烤、牛肉休闲食品

004 形成一家规范化、产品化、信息化、绿色化的牛肉品类航母店

第三阶段

001 航母店品牌升级

002 先聚焦南宁,再辐射南方各地

003 依托杠杆资产,推广直营店经营权

004 打造成一个竹林效应的生态链

个人的格局、认知及践行总会受到各方面的制约,纸上谈兵虽然很容易,却是最低成本的试错机会。从0到1,很难;从1到100,更难。不因困难而却步,不以物质缺乏而畏惧。这就是我最近听到的这句“不要怂,干就对了”的最好诠释。

西贝莜面村

定位准确而来的饮食大众

从“亲个嘴,打个折”到“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西贝莜面村的定位越来越准,赢得了稳定的社群与大众。

每次去西贝莜面村吃饭,牛大骨会是我的必点餐品。不是因为它有多美味,而是在于它的准确定位:当你进入餐厅的第一步,香喷喷的牛肉味就会扑鼻而来,更有肥硕的牛大骨实物映入眼帘。此情此景,深深地抓住了顾客的味蕾,让人垂涎三尺。

阿婆牛杂

最小可靠产品的实验

11月底,我来广州参加朋友聚会。早上起床后寻思着吃份不一样的早餐,从住所出来,我被对面的红色招牌亮醒双眼。我和朋友穿过车流拥挤的人行道,来到店面前,瞬间被浓重的牛杂汤味吸引。我点了一份牛腩萝卜,朋友要了份牛肉汤面。

在等待的当下,我环视了四周的环境:店招醒目简单明了;操作台面上整齐摆放着汤碗,几口大锅里分别温煮着牛杂、牛骨和一些辅料;店内面积16平米左右,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几处桌椅,墙上挂着店面的品牌历程与菜品介绍。当我们拿餐落座的时候,旁边的座位已经快坐满了人。

我饥肠辘辘地吃完了那份牛腩萝卜,回味之余还想再来一份……

对于阿婆牛杂这个小众品牌,在广州这座城市,以会吃见长的广大市民 ,自然不会经常光顾,但是作为穿街走巷的小食或是清淡食物的调剂品还是可以招徕顾客的。普及到其他的城市,道理依然一样。

商业模式蓝图的一项关键性输出就是所谓的最小可靠产品,即MVP。MVP就是一种应用性质的实验,用来确定一个最简单的产品能否闯入市场,以及能获得怎样的用户反馈。

由此可见,牛杂可作为最小的可靠产品进行试验性推广。但是餐饮不同于互联网,牛杂、牛肉汤粉等产品必须做到一步到位。食物的口感一旦面市,就几乎没了试错的机会;所以,在厨房里折腾,多试验几次吧。


老乡鸡

你的模式可以复制么


前段时间我在正和岛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它简单的开篇引起了我强烈求知欲。

一碗鸡汤,能卖出什么名堂来?能干成中式快餐第一名的那种。

老乡鸡,曾经靠养鸡发家,如今一年卖出1600万碗鸡汤,直营店达800多家,年营收30多亿。

案例是别人的,受启发的是我:从粗放型的养殖起家,到生禽、熟食零售,再到模仿速食品牌麦当劳而开起的肥西老母鸡餐馆,直到如今花了400万做战略咨询打造而成的老乡鸡品牌。这几十年间,创始人束从轩在稳健中求发展,在屡次受挫里突围。这其实就是一个草根英雄的成名奋斗史,值得学习。 

有人说,企业家往往都是带有赌性的。但是,真正的企业家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靠的不是赌,而是通过长期的思考和学习,把握一般人看不到的未来。

改名后,老乡鸡做了战略收缩,把生禽零售等多元业务砍掉,养殖行业由下游工厂负责,专注修炼快餐内功。仅仅一年时间,老乡鸡不仅把换招牌的2000万成本挣回来了,同年盈利还翻了2倍多。 

从指数型组织的层面来看,老乡鸡不失为一个做深度价值的高效团体 。在管理800多家直营门店的问题上,除了把营业情况数据化,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外,激发团队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每家直营店的负责人就是老乡鸡社群中的一员,是他们的勤恳与高度自治给这个组织的指数增长带来了无限活力。正如《指数型组织》中所写的一样:

社群的协作力量对任何指数型组织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你有志于何方,你会发现满腔豪情、为目标拼搏的人组成的社群,他们为相同的事业而倾力投入。


归根到底,最终的可行方案要靠自己去实地摸索。 案例虽有一定的指引性,但因地制宜,辩证地求索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还需要很大的努力。朋友们,对于建立指数型组织,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欢迎与我一起探讨,我会认真聆听你的宝贵建议,期待你的参与。

你可能感兴趣的:(指数型组织能够实现10倍的增长,从0到1到底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