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言文我们应该教什么

文言文教学我们应该教什么?这是一个困扰众多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学生对于文言文也是惧怕不已,所谓的“语文三怕”当中第一就是怕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用书面语写就的文章,它离我们的现代社会如此遥远,以致很多文章难以让学生理解并产生共鸣。于是,我们便常常出现了以下两类课堂。

第一类,字词过关课。

由于高考考察文言文基本是考察字面意思的理解,导致大部分老师的文言文教学大部分停留在字词句的翻译上面。于是,我们看到,一篇篇精彩绝伦的古文,被肢解成了一个个重点字词、重点句子和重点语段,一节节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奋笔疾书,圈字解释,或者绞尽脑汁回答老师要求翻译的句子。然而学完之后,学生往往却只记得零星的几个字词的释义,对于整篇文章具体的精彩之处,思想内容,没有一点思考和感触。

第二类,历史故事讲述课。

由于单纯的字词翻译课上得实在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大减,有部分老师就会喜欢通过文言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名人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结果效果也确实是很明显,我自己的学生就有明确表示过特别喜欢老师讲故事的时候。然而讲故事归讲故事,文言文课堂毕竟还得回归到字词句的理解,一回归课本内容,学生立马又失去听讲参与的兴趣。我们往往很难处理这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为了迎合学生,往往一堂课变成了历史故事讲述课。我自己曾经就有过这么一个教学阶段,甚至一节课都在讲与课文并没有紧密关联的故事。可是回头想想,学生虽然热情高涨,但是一堂课下来,学到了什么呢?真正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学生有所提升吗?很遗憾,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课堂,学生都没有收获,这样的课堂显然是有问题的。对于我自己,如果上了以上两种类型的课堂,往往课后会怅然若失,心有愧疚。这种感觉很难受,我相信大部分老师也会有同感。不能带来成就感的课堂是失败的,长期不能带来成就感的课堂,会对老师本人的事业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工作会失去热情和动力。这时候及时的反思便是对这种因教学带来的挫败感的最好的反击方式。

我们该问一问自己,文言文到底该教什么?

王荣生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很简单,就是让学生喜欢文本、让学生读懂文本。

那么该怎么让学生读懂文言文呢?

“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往往就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

“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要让学生读懂文言文,一定要从语言的层面逐层挖掘,最后落到这些字词背后所承载的志与道。但一定注意这不是回到之前所讲得翻译字词的操作上来,而是重点的字词以及章法考究上来。

什么是重点的字词?

一是常用字词,二是体现作者情意和思想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

我们大多时候都是看中常用字词,而忽略了后者。常用字词并不多,课堂适当突出,必要时给学生引申补充,甚至可以勾画出这个词的词义发展网络。然而真正帮助学生读懂文言文的是要引领学生深入理解那些体现作者情意和思想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

例如在童志斌老师执教的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一课中,童老师抓住了“恒惴栗”三个字,带领学生细品其中柳宗元的写作背景,领悟到柳宗元当时是一种每天都生活在恐惧和害怕之中的心境。通过对比“倾壶”和“引觞”两个词的区别,前者是一种寻求喝醉而不赏景的状态,后者是一种闲然自得,惬意畅然的状态,从而让学生理解文章标题为什么要写“始得”,是因为柳宗元心境的变化,才开始欣赏到了西山的魅力。

“通过重要的‘微言’的比较穷尽其‘大义’,以‘点’辐射到相关的‘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提挈式地把学生引入阅读的主阵地,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控制学习的制高点。”

而如何能做到这样的设计呢?如何设计出一个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好的教案呢。

第一,教师首先自己要对课文解读,从而确定文本的要紧处和关键点。

在这里,不建议教师去一味翻看他人的解读,应该自己对课文有一番细致地揣摩和理解后,再引其他资料作文参考。我自己曾经有段时间备课便喜欢自己先看课文理解,写出想法,勾勒思路。而对比我直接去模仿他人的教学内容和思路的方式,前者往往在课堂上表现会明显自信热情,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后者则会在课堂上表现空洞、自信不足,甚至自己也会觉得味同嚼蜡。反思一下,因为别人优秀的东西,并没有被自己消化理解。要消化理解他人的东西,一定是自己有充足的理解和思考之后才能做到。

只有在自己解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确定文本的要紧处和关键点,这些要紧处和关键点就是教学的着力点,能帮助学生通过“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具体地把握作者“所言志所载道”。这一步备课至关重要,少了这一步,后面如何设计都可能成为一个空壳子。

第二,把握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经验状况,充分了解学情后确定一些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的方式。

这个过程是结合学生学情去有意识有目的地阻止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原有学习经验,把握住学生哪些内容是可以由此进一步发展的,哪些内容是可以给学生举一反三,哪些内容是学生从未接触但可以从旧知识当中迁移过来。这其实就是再促进学生不断进行新旧知识的加工整合。尤其在文言字词教学中,整合新旧、贯通古今是两条重要不可忽略的路径。

第三,确定好课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当把握了文本内涵精华和学情后,就要着手开始教学设计,这便离不开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这是任何类型的课堂设计必经的过程。这一步其实经过前两个步骤的铺垫能很快落实完成。

第四,确定教学落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活动。

这个教学落点其实就是教学的落脚点,是每个教学环节或活动最终要落实的目标点。而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是着重考虑学生的需要,而不是以“教的活动”为基点,不是“我要教这些”,“我要这样做”,而应该是“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需要这样做”。

另外尤其要注意,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常常重视诵读。

“诵读,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让读者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这是一个不好把握的活动,所以教师本人如果要用诵读法的话,一定自身要先学会诵读,要真正通过诵读“得他滋味”,咀嚼了其中滋味,方能知道教学生诵读时目的在何处。否则盲目使用,只不过是虚有其表,达不到内里。

文言文教学对于语文老师来说,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它不仅需要教师学会文本细读,更要教师懂得汉字背后传承的文化,从而能敏锐地发现文章要紧之处,还要教师积极学会查阅借助工具书。一篇文言文备课会耗费教师本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时,获得的硕果也必将累累。

只有不断前行,方能收获一路的风景。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文言文我们应该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