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僧有源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最近怎么用功?
大珠禅师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
学僧:平常人不也吃饭睡觉?这也叫修行?
大珠禅师:平常人吃饭时千般计较,不肯吃饭;睡觉时百般思索,不肯睡觉。
悟道的禅师和凡人一样要吃饭睡觉,只是他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这就是禅——真正的活在当下。
如今,很多人吃饭的时候聊天,走路的时候听音乐,睡觉时还翻来覆去地想事情,这些都是没有活在当下。一行禅师认为:心念离开当下就是拖死尸的人,离开觉性也等于是梦中人。
一行禅师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具宗教影响力的僧人之一,曾获诺贝尔奖提名。在《修行的正念》这本书里,他告诉我们:修行不是端端正正地坐在禅堂里诵经念佛,它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洗碗、喝茶、走路还是和别人说话,禅修可以说无处不在。如果用心去实践,你就会发现,自己每天都置身于奇迹之中。
正念是时时刻刻专注于工作,分分秒秒保持警醒且一切就绪,掌握各种可能会发生的状况,并且做到随机应变。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抽象,书里举了个很形象的例子:一位魔术师把身体切成了很多快,接着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只见一瞬间,他身体的各部位又都自动归位了。
而正念,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能在一瞬间召回你涣散的心思,将你的意识重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体会到当下的每时每刻。
你会洗碗吗?乍看之下,这个问题有点傻,但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行禅师认为:洗碗时,就应该只是洗碗,对正在洗碗这个事情保持觉知。
具体来说,洗碗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了把碗洗干净而洗碗;第二种,为了洗碗而洗碗。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洗完了事,或者是一边洗一边跟家人聊天。那这就不是为了洗碗而洗碗。你看似是在洗碗,但心思却放在了别处。所以,你就不能体会到当下的奇迹。
除了洗碗,起床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小事也都一样。穿衣服的时候,你能觉知到自己正在穿衣服;刷牙的时候,你能觉知到自己正在刷牙。总之,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禅修。当你正在做某件事时,某件事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拿我本人来说吧:平时下班的路上,我总是一边走,一边听音乐,一边想事情。但为了修行正念,今天下班的路上,我没有戴耳机,而是敏感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当过马路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正在过马路,而不是机械地停下,看别人走时,自己也跟着走;当路过一所小学时,我看到学生们都放学跑了出来。还看到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阳光明媚的笑脸。而换作以往,我可能会直接无视这样熟悉的画面。
【基础篇】观呼吸
呼吸是掌握意识的最佳方法。寺院的很多僧人,都是用这个方法来保持专注力。所以,当你心烦意乱或者心思涣散时,也可以尝试呼吸训练。
至于如何观照呼吸,可以参考下《正念经》里的教法:
吸气时,觉知你在吸气;呼气时,觉知你在呼气;
深深地吸进一口气时,你知道自己正在深深地吸进一口气;
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时,你知道自己正在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专门拿出时间练的话,每个人都很容易做到。但如果有别人在身旁时,就比较难了。这个时候,如果别人打扰了你的正念,你不要想:“希望他赶紧离开”,而是应该想:他跟我说话的时候,我依然会回答。但是,我也能继续保持正念,并觉知到我们所说的话。
其实,正念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该有的一项修炼。而不是你每天专门拿出一小时,坐在蒲团上诵经念佛就够了。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一行禅师建议我们,每周最好能拿出一天时间修习正念。比如,你决定在周日修习,那么周日这一天就是你的正念日。所谓正念日,就是从苏醒的那一刻起,到睡前的那一刻止。无论干什么,都带着正念去做。
比如,早上打扫房间时,你要从容轻松的做,而不是一心想着赶紧做完;喝茶的时候,细细地品尝,而不是为了解渴,猛灌几口了事;读书的时候,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意,而不是心神涣散的忧虑未来。
坐禅的话,你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颗被扔进河里的鹅卵石”。鹅卵石随着河流下坠,渐渐落入河床,直到完全沉入河底。此时河底的河卵石,也就是你,便正式开始进入了休息时刻。
禅修的意义在于,能让你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虽然睡眠也可以补充体力,但如果你辗转反侧,忧思难眠,就不能算是好好休息。
【进阶篇】观念头
禅修时,难免会有各种杂乱念头跑出来干扰。这时候,驱赶是没必要的,你只要意识到它的存在就好。比如,当你悲伤的时候,你知道一种悲伤的念头在你心中升起。而当它离开的时候,你知道它已经离开了。
打个比方:你的心,就像皇宫门口的守卫一样。当什么念头进去时,你觉察到它进去了;当什么念头出来时,你知道它出来了。而你的职责就是觉察,而不是将其拦下或砍杀。
《正念经》里,把心比成了一只猴子。猴子在森林里贪玩地荡来荡去,而你为了不失去它的行踪,就要时时地察觉这只猴子的存在。
一行禅师说:当我们愤怒时,我们就是愤怒本身;当我们快乐时,我们就是快乐本身;当我们产生某些念头,我们本身就是那些念头。我们既是守卫,也是访客。既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观察者。
【高阶篇】静观五蕴之和合
五蕴分为五个范畴:色、受、想、行、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五蕴。而重点是,你要觉察到五蕴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举个例子:桌子是怎么来的呢?它是由森林里的树木、木匠、铁钉组成的。首先,没有阳光雨露,树木就不能生长;没有人类祖先,铁匠就不能存在;而没有铁匠,铁钉螺丝也不会被制造出来。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桌子就不能够存在。反过来说,正因为这些事物的存在,才有了我们使用的一张桌子。
所以,如果你能通过一张桌子,纵观到一个宇宙,你就是一个得道之人。同样的道理,静观自己的五蕴之和合,直到能够看到一切中的“一”和“一”中的一切,你就能突破自己人生中的障碍,从痛苦、恐惧、焦虑等情绪中解脱出来。
你会发现,生死就像一枚硬币一样,是生命的两面。只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只有具备生死,生命才能存在。只有活在当下,你才能知道怎样去活,怎样去死。
最后,引用一行大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禅修就像是必须长时间烹煮的食物。我们把它放在锅中,盖上锅盖,然后点火。锅子就是我们自己,而用来烹煮食物所需的热能则是我们的定力。燃料则来自持续不断地修习正念。没有足够的热能,食物就没办法煮熟。但是一旦煮熟了,食物就会展现它的本性,并帮助和引导我们迈向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