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吃饭吗?

你会吃饭吗?

原绿色

你会吃饭吗?

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毛病啊?

我们正常人从娘胎里出来就会吃奶,然后慢慢地学会吃东西,基本上吃饭就像本能一样啊!有什么不会的?是个人谁不会啊?连傻子都会啊!

特别是现在这个“吃货”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傻乐着把自己贴上“吃货”的标签,开口闭口谈“美食”,把孔老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硬生生把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贬义词给美化的一塌糊涂。

我原来也是这样想的,一个正常人都会吃饭。

可是,当我认识了张秋萍园长,接触了她领衔的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食育”研究课题以后,我又想了想我们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不禁扪心自问,你真的“会”吃饭吗?

那可真的不好说了。



“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是一个关乎每个人的基本问题。有的人含蓄地说“我们吃饭为了活着”,有的人就无比自豪地说“我活着就是为了吃饭”,不管怎么说,谁都离不了“吃饭”,谁都得会吃饭。


其实,题目上这个问题不是问你会不会“饭来张口”这样脑残的机械动作问题,而是问你营养搭配这样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健康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吃”的问题,也一直在着力解决吃饭问题。国务院几乎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问题的,也就是要解决和吃饭有关的问题。“仓廪实而知礼节”,只要能吃饱了,其他问题都好解决。

我们小时候缺衣少食,只要能填饱肚子的我们都吃。遇到饥饿灾荒年代,人们连树皮白甘土都吃。那不叫“会”吃,那叫吃,叫解决温饱和生存问题。因为我们的新中国越来越繁荣昌盛,袁隆平院士的贡献早已解决了“吃饱”的问题。我们已经从没什么吃到能吃饱,到能吃好,再到现在追求吃的健康了。如果你不注意,没准你就吃出肥胖,吃出高血压,吃出脂肪肝,吃出糖尿病来了,你还敢说你会吃吗?


因为吃的重要,所以就有了很多关于吃的奇闻异事。比如前几年风靡一时的“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某人倡导的“绿豆”曾经独领风骚,热闹非凡。我很推崇的苏东坡先生就留下了“东坡肉”“东坡肘子”,湖南毛家就有“毛氏红烧肉”……


关于吃,我们还老开玩笑说,有的人是“有什么吃什么”,有的人是“吃什么有什么”,有的人是“吃什么没什么”,有的人是“什么也没得吃”。皇帝一顿饭需要“满汉全席”,百姓讲究“粗茶淡饭”,有的人吃饭“一掷千金”,有的人有一个馒头一碗粥足矣。有的人吃饭比较贪,号称“饕餮之徒”;有的人口味比较重,叫“重口”;有的人口味比较淡,叫“寡口”。


关于吃什么,我本来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因为自己吃的品种太少了,就是传统常见食物,但很熟悉“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吃斋念佛的人吃素,去少林寺吃过素食,去乡间庙宇吃过“斋饭”。前几年,我老家邻村一个长年吃斋念佛的老太太去世,火化时留下了“舍利子”,一时引起轰动,带起了周边村落吃斋念佛的一个潮流,我也就相信了佛祖舍利子的存在。后来视野开阔了,发现吃的东西原来很多,有的人吃饭原来那么讲究。到了祖国的大西北,接触到少数民族的朋友和风俗。我的同事,就有非常虔诚的回民,绝对不吃肉不喝酒。我曾经用羊肉招待一个基督教徒,他仍然不吃,我问“为什么”,他说他们吃的羊在杀前要“祷告”的……

关于吃多少,也就是饭量的问题。小时候听说“能吃就能干”,我们林州在明朝还出了一个因为“能吃”当上“驸马”的传奇人物。现在讲究饭吃七分饱,说是“蹲着吃饱,站着正好。”不过也有细人,为了减肥和健康。利用科学计算好食物的热量,卡路里,精确到克。吃饭吃得累不累啊?

中国是美食的国度,中国传统美食讲究“色、香、味、形”。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情况有差异,就形成了“南甜北酸”“西辣东咸”等各种各样的口味和菜系。比如粤菜、川菜、湘菜等等。我这样不是“吃才”的人只知道一点皮毛,是没有发言权的。


生活在如今这个幸福的新时代,想吃什么有什么,各种“美食”,包括“宫廷菜”都成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日常享受,到饭店点菜也变成了一门学问。我因为对吃不讲究,就不知道该怎么点菜,通常是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有时候点了一桌,上来一看,都是类似的菜。后来向人讨教,这里边学问深厚。比如,荤菜素菜搭配,凉菜热菜搭配,营养元素搭配,男宾和女宾口味搭配,个人口味搭配,菜和汤的搭配,主食和菜的搭配等等,因素众多。如果是你自己做东,没有那么大财力,还要有面子,你至少得点一到两个上档次的菜,比如饭店里的招牌菜,不能显得太寒酸。至于是吃豫菜还是川菜,火锅还是自助餐,西餐还是中餐,那是专业性太强,像我这吃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吃货就不敢误导大家了。让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吧!


我老家河南林州自古就是干旱缺水的地方,“衣求蔽体,食求果腹”,一般除了“五谷”和常见食物,基本不吃其它。小时候听说有人吃鱼,有人吃“王八”,有人吃螃蟹,有人天天吃“山珍海味”,有人吃辣椒,我们总是大惊小怪。后来,自己也学会了吃鱼,学会了吃菇类,吃竹笋……感觉自己的饮食挺丰富的。虽然现在林州人也吃的“百花齐放”了,但还是像林州市市歌里唱的那样“只要有一碗,糊涂面条诶,也比那吃肉喝酒的,气势还要壮,气势还要壮!”吃饭原来也是吃心情吃气势……

可能因为小时候没有什么吃吧,我是属于除了辣不行,其他吃什么都感觉好吃的那种。后来血糖居高不下,医生不让吃甜食了。有时候就感慨,我是一个多么没有“口福”的人呀!小时候有胃口什么都能吃却没有什么吃,现在有吃的了又限制不让吃这不让吃那,更奇怪的是,我吃什么都好吃又不让敞开肚皮吃。医生说“管住嘴,迈开腿”,妻子说“少吃一口,多活一天”,有那么玄吗?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把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和中国哲学等思想结合,希望通过日常饮食习惯养成,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给孩子们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中国精神萌芽。他们借鉴中国中医理论,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把心肝脾肺肾“五脏”和“五谷”“五蔬”“五色”等结合起来,编制了适合儿童记忆的图文并茂的教材,采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中可做“食物”的植物的形状、营养和药效,从小就把健康饮食的种子播散在孩子幼小的心田。孩子们早晨起来,根据自己的五官感觉,口鼻气味,唇舌颜色,就能判断出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而选择自己应该吃的食物和喝的茶水。比如,有火了,喝蒲公英水等等。

这个课题,从日常饮食这个看似人人都会其实人人都有误区的行为入手,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认识自己的身体和食物,认识中国中医文化,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理念,一个健康的身体,埋下一个中国文化的底子,中国灵魂的基因。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做人生教育,让品德、文化、环境、卫生、科学等做人的综合素质培养有了一个很好的抓手和载体,走上了一条好路子……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很讲究饮食,尽量不吃有添加剂的东西,吃有机食品,孩子们晚上少吃肉,孩子们每天还做健康养生操。数千孩子的大幼儿园,能形成这样的“共识”真的不容易。

中国文化和中医有多么博大精深,这个课题的研究价值就有多大!

我没有深入到这个课题里去,但感觉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被“宅”在家里躲瘟疫。从武汉流出来的新冠状肺炎肆虐横行,但医生也没有“药方”,全国人民只能万众一心“憋”在家里准备把病毒“憋死”。据说2003年的那场“非典”是因为有人吃“果子狸”,这次据说是有人吃“蝙蝠”,又说是吃“穿山甲”……不管是什么,总之是吃所谓“山珍海味”惹的祸。

于是想起人说“南方人什么都吃”,吃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我本来以为是现在南方人经济发达了作怪,正好我在读《品中国文人》,读到苏轼被贬到儋州,当地人吃老鼠、蝙蝠、蜈蚣等等,一阵恶心反胃……原来也是一种传统。

为什么过去吃没问题,现在吃出瘟疫来了?

这是一个需要全世界医学专家研究的大课题。

如今,人们终于因为“吃”,吃出祸来了,不知道这次的疫情过了以后,“吃货”们还敢乱吃吗?

最怕的是,疫情过后还不收嘴,吃者依旧!


你会吃饭吗?

这是一个关乎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健康关乎经济关乎政治的严肃话题吧?

你还敢轻易说你会吃吗?

好好想想,今后该怎么吃,下一顿吃什么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会吃饭吗?)